趙新月
學(xué)者周國平先生說,他此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讀書和寫作。相對于教科書和專業(yè)書這些傳統(tǒng)意義上的“有用”的書,周國平更愛讀所謂的閑書,即“無用”的書。他覺得,“無用”的書也并非真的無用,那恰恰是一個人精神生長的領(lǐng)域。對此,他說出一句驚世駭俗之語:“一個人的成長基本得益于自己讀書,相比之下,課堂上的收獲顯得微不足道?!?/p>
我也是一個酷愛讀閑書的人,對周國平先生所說的話是深有體會的。讀唐詩、宋詞、小說、詩歌、童話、散文并沒有耽誤我考上大學(xué),反而讓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思想比同齡人成熟和深刻了許多。
現(xiàn)在看來,當(dāng)年我讀那些“無用”的書不僅讓我能自如地應(yīng)對日后走向社會的工作,也讓我領(lǐng)略到人生的許多樂趣。它讓我不再以追求知識為最高目標(biāo),而是更加珍惜生活本身,珍視人生的意義。三十多年來,閱讀成了我的生活常態(tài),讀書是我生活中的最大享受,沒有書讀的日子是最最難受的日子。其實,讀“無用”的書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人生并不是沒有用處,而是大有益處。
讀“無用”的書,可以讓人的靈魂健康地成長,人格變得健全,精神生活變得富足。目前,社會上研究生、博士生自殺的事件時有發(fā)生,就是他們讀有用的書太多,讀“無用”的書太少,甚至沒有。有用的書讓他們擁有了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卻無法讓他們擁有幸福的人生。
讀“無用”的書,還可以給一個人帶來廣闊的視野。世界上的知識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有時在一個狹小的領(lǐng)域里研究久了,你會覺得思路越來越窄、越來越艱難,這個時候,讀點閑書,等于給久已打不開的門換一把鑰匙,成功往往會不知不覺地來臨。
天下最好看的書往往是“無用”的書。清新雋永的詩歌和散文;耐人尋味的歷史和哲學(xué);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和小說……足夠讓人享用一輩子。而且讀這些書的時候,可以天馬行空,讓自己的思想無邊無際地暢游,忘記生活中的煩惱,真正享受到讀書的最大快樂。
其實,書本身并沒有什么有用、無用之分,我們不能用物質(zhì)的標(biāo)尺來衡量精神的價值,精神的價值是獨立而神圣的。在一般人眼里,唐詩宋詞有什么用呢?它卻可能是一個孩子后來成為大文學(xué)家的啟蒙書;科幻故事有什么用呢?它卻可能是開啟一個孩子未來成為科學(xué)家夢想的鑰匙;中外名著有什么用呢?它卻可能是一個人重新選擇人生道路、改過自新、棄惡從善的良藥。因此我們可以說,眼下看來是“無用”的書,未來可能是最有用的書;表面上看是“無用”的書,實際上是最有用的書。
為了讓我們實現(xiàn)自己生命的成長與心靈的超越,為了未來的生活多一些準(zhǔn)備,也為了我們?nèi)松男腋?,還是多讀些“無用”的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