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東順
【摘 要】本文從多種角度闡釋了“情感熏陶”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價值及其運用,供一線教師學習借鑒。
【關(guān)鍵詞】“情感熏陶” 語文教學 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熏陶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薄皯寣W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應把它們當做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p>
讀罷,筆者深感振奮,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突出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教學目標中的地位;強調(diào)了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輸。事實上,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一直在探討“情感熏陶”的問題。
何謂“情感熏陶”?就是充分發(fā)揮“情感”在語文教學中的感染作用,設(shè)法使學生情感與文章的情感融為一體,來打動學生的心,激發(fā)學生的情,從而產(chǎn)生共鳴,形成一個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這種方法能大大提高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感悟效果,實為語文教學的一種上上之法。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就“情感熏陶”做了如下探索,獲得了一些體會:
1.精巧導入。一個精巧的導入,可以一下子揪住讀者的心,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興趣。如導入古文《出師表》時,筆者引導學生閱讀方框小字,其中有陸游對《出師表》的贊語:“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筆者對學生說:“陸游寫詩贊文章,今天,老師專門寫了一首七律,來贊頌一個人,你們猜猜看,我要高聲贊美誰?”同學們一片嘩然,有人說劉備,有人說是諸葛亮,最后在我的啟發(fā)下,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諸葛亮!”筆者說:“對,請看《頌諸葛》”。
頌諸葛
出師一表傳千古,嘔心瀝血興王業(yè),
辭章義理共生輝。披肝瀝膽報君恩。
功高不改忠貞志,日月同悲忠臣淚,
位尊難泯社稷情。山河共慰英靈魂。
接著,筆者聯(lián)系背景對這首“七律”稍作解釋,同學們對諸葛亮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筆者順勢而問:“諸葛亮寫此文,想表達一種什么感情?請你快速瀏覽全文,用文中的六個字來概括說明?!蓖瑢W們聲情并茂地喊出:“報先帝忠陛下!”這樣,通過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本文的興趣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了。
2.收束升華。讀完一篇文章,學生會形成一定的認知水平,情感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陶冶,這時,教師要善于收束全文,將感情升華,使學生頓落“潸然之淚”。
有這樣一篇文章,題目是《一封壓在箱底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貧困山區(qū)的一個家庭,夫妻二人艱難度日,兩個兒子學習都很優(yōu)秀,等到考高中時,老大考慮到家庭困難,堅決不報重點高中,結(jié)果老二被縣城一中錄取,老大便在附近的一所普通高中就讀,順便還可以幫助父母干點兒家務。一晃三年過去,高考結(jié)束了,老二被一所挺好的大學錄取了,可老大卻名落孫山,老二安慰哥哥:“認命吧,干什么都一樣。”老大說:“沒什么,我有思想準備,我已經(jīng)在你的大學學校附近找好了一份差使,我就要上班了?!崩洗笮列量嗫嗟卮蚬?,將收入用于供弟弟上大學和貼補家用。有一次,弟弟對前來送錢的哥哥說:“哥哥,你以后不要來學校了,把錢給我寄過來就行了?!崩洗竺靼?,這是老二嫌自己是位打工仔呀!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老二分配了,還娶了一位科長的女兒,并且有了一位活潑可愛的兒子。有一年過春節(jié),老二全家三口美滋滋地回家過年,老二見到了哥哥,哥哥已是非常蒼老,對象是說一個吹一個。老二的小兒子在爺爺家感到很新奇,四處亂串,他來到了大伯的屋子,見到一個書箱,便翻了起來,結(jié)果在箱底翻出了一個大紅本,遞給他的父親,老二一看,竟是一所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老二全明白了,哥哥為了我,為了這個家,竟然放棄了名牌大學,他一下子跪在了哥哥的面前,淚如雨下……
講完本文,筆者寫了一首詞《贊兄長》,原詞如下:
贊兄長
兄為弟,滿腹經(jīng)綸失學業(yè),
兄為弟,憔悴枯槁難成家。
情也真,意也重,感天動地泣鬼神!
浩浩長空悲喜淚,獵獵旌旗佳話傳!
然后,筆者就此組織同學們談認識、說感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許多同學聲音都哽咽了……
3.反饋練筆。筆者常常在講完一篇文章后,布置一個小練筆,讀寫結(jié)合,提高能力。在每次練筆前,筆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引導,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根據(jù)文體特點進行提示,但有時是通過“情感熏陶”來觸發(fā)學生的情感。如《回憶我的母親》最后寫到:“母親現(xiàn)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筆者布置了一個小練筆:《懷念親人》。沒有生活經(jīng)歷的同學,可以向父母或哥姐詢問已故親人的情況,如還不能寫,可寫《我愛××》。為此,筆者又寫了一首詞來烘托感情,這是清明節(jié)祭奠祖父的一次感情實錄:
清明祭祖
枯蓬衰草,槐樹墳邊長。
紙錢煙火空升騰,列祖九泉可知曉?
夢里回影千百度,往事悠悠蕩心懷。
音容宛在,笑貌猶存,不盡哀思滾滾來。
年年春來早,歲歲冬不去……
惟愿閻羅慈心廣,保祖永安眠。
當然,我們不要求學生寫詩詞,這只不過是感情引領(lǐng)而已,在筆者的感情觸發(fā)下,學生的習作寫得都很好,感情很真摯。
4.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現(xiàn)代化手段,使教學情境化、生活化,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記得在一次以“孝敬父母”為話題的寫作指導時,筆者投影了這樣一幅圖片:一雙年逾古稀的老人相互攙扶,兩位老人鬢發(fā)蒼白、牙齒全無、骨瘦如柴、衣服襤褸……“一切景語皆情語”,看罷畫面,接著打出字幕:“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我們總有太多的借口來寬慰自己,老人總有太多的理由來原諒我們!趁著老人健在,多多行孝吧!”
5.感情范讀。語文教師的范讀很關(guān)鍵,它是表情達意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手段,教師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可以震撼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產(chǎn)生思維的再創(chuàng)造。
記得在一次朗讀活動中,筆者為同學們范讀了一篇課外文章,題目是《瘋娘》,瘋娘精神有些失常,在人們眼中,她是一個可有可無、被人嘲笑、愚弄的可憐之人,但她心地善良、舐犢情深,最后為了給孩子摘野果,竟迷迷糊糊地摔下山崖,家人趕來時,見她蓬頭垢面,手里仍然攥著野果……她的悲慘結(jié)局令人心碎,同學們哭聲一片,筆者也哭了,我們真真正正地經(jīng)受了一場感情的洗禮。
6.抓情感線。在語文教學中,注意抓住感情線索,能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如《井岡翠竹》,以“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為情感線索組織材料,展現(xiàn)毛竹在不同歷史時期對革命作出的貢獻?!侗秤啊芬浴案笎圩?、子愛父”為情感線索組織材料,表現(xiàn)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和兒子對父親的崇敬與思念?!痘貞浳业哪赣H》以“我愛我母親”為感情基調(diào),以“勤勞”為敘事線索,贊頌母親勤勞儉樸的習慣、寬厚仁慈的態(tài)度和堅韌頑強的性格等等。
7.小品表演。我們聽一些公開課,常會看到學生表演小品,但大多都是教師事先一句話一句話地編,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導,學生機械地背誦、死板地模仿,失去了小品表演的意義和價值。筆者提倡的小品表演,是就某一教材內(nèi)容,教師事先布置,學生自由結(jié)組,自編自導,然后展示交流,師生觀摩評議,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同時整個過程也是對課文(教材)的再加工過程,通過小品表演,可以較好地完成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