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娉婷
摘要:從中西方國家在價值觀念、文化禮儀等方面的差異來探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商務翻譯員的重要性,旨在超越文化的局限,取得同外方商務交流的成功。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能力;商務口譯;跨文化商務交流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0011302お
1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探索
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少專家學者作了解釋和定義。其中,基姆(Kim,1991:262-263)認為跨文化能力只能被視為人的內在能力,而且是人人無論處于什么樣的特定文化之中都可以應付各種跨文化交際情景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核心就是適應能力,能面對跨文化交際的具體情況靈活而恰當?shù)剡M行自我調整。這種能力體現(xiàn)在認知方面,包括頭腦的開放性、對事物復雜必和多樣性的認識以及視野和角度的變換能力。情感方面,主要包括對不確定性的容忍度以及能夠克服偏見與民族中心主義等。行為方面,則包括處理交際問題的能力、建立和維持相互關系的能力以及完成交際任務的能力等。基姆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了跨文化交際能力,而后賈玉新在基姆提出的方面上加上了語用能力、情節(jié)能力和策略能力。他認為無論是情感,認知或行為方面的適應能力,在具體的交際中基本上都要通過語言的使用來體現(xiàn)的。
2在工作環(huán)境中文化因素對商務口譯工作者的影響
2.1語言交流風格
來自不同文化的人說話的方式和風格有所不同。商務口譯工作者也要意識到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交流風格。如西方國家屬于低語境國家,他們在商務談判中直接坦率,從不拐彎抹角,報價及提出的具體要求也開門見山。而中國受儒家思想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屬于典型的高語境國家。中國人非常注重人際關系,避免正面沖突。他們謙虛慎言,常用婉言,強調客氣。因此交流中喜愛用一些模糊詞,如可能、大概、差不多等等。這種表達方式的模糊性給翻譯帶來了困難,特別在跨文化商務交際中,尤其在商務談判中一些敏感的話題上。在口譯工作中,要做到語言與文化語用的準確,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任務,這就需要我們的翻譯工作者能具備更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來駕馭自己的雙語能力。
2.2禮貌的表達方式
中國人經(jīng)常向外國客人說一些諸如招待不周、準備工作做得不好之類的客套話,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待人處世傾向含蓄、謙虛以表明禮貌、客氣。但由于價值觀念的存在,這些話語經(jīng)翻譯后,譯語聽眾和原語聽眾的感受會大不相同,有時甚至會完全相反。因此,如條件允許,口譯人員可向發(fā)言人說明情況或建議更改,而不是直接翻譯成目的語??谧g人員應尊重異國文化習俗,換用得體的語言表達“With pleasure”或“It s my pleasure”。 “Thank you”是英語中最常用的答語,在日常生活中會隨處聽到。如接受稱贊時。但當他們受到別人幫助時,也是用“Thank you”來表達自己的謝意,必要時最多也是講兩次。而中國人平時是不輕易言謝的,但當受到人幫助時,為了表示自己的真心感謝或表示自已真的受到對方很大的幫助,會接二連三地說很多次“謝謝”,而此時如果翻譯也接二連三地說幾次Thank You,會讓外方覺得不可理喻??谧g者顯然是犯了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的,直接將漢語的表達轉化為英語,根本沒有考慮中西文化的不同。而此時具有跨文化交際意識的翻譯應靈活應對,而不應該字對字地機械翻釋,而應根據(jù)各自文化的不同,有時對信息要加以補充并解釋說明,而有時就得刪繁從簡了。這也是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個方面。
2.3文化背景知識
一個商務口譯工作者需要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他還需要熟悉兩種文化的背景知識。如一個文化的地理,氣候,風俗,重要節(jié)日甚至在任領導人。如波爾斯托恩(Paulston,1992)所說,一個人要成為雙語的(Bilingal)就比成為雙文化(Bicultural)要容易得多。因此,一名優(yōu)秀的翻譯員不僅要熟悉外方的文化,更要了解自己的文化。
2.4飲食習慣
作為商務翻譯,有時是需要一整天或幾天都與外商一起工作的。如參加交易會或到廠家參觀或購物,其中就免不了解決飲食問題。西方商務人員時間觀念很強,惜時如金,他們對于午餐不是很重視,吃的食物也很簡單。晚餐才會坐在餐桌邊慢慢享用。如許多來中國參加交易會的外商早上出門前就在背包里備好了面包,香蕉等干糧來補充能量,午餐也就會忽略不計。而作為隨身翻譯的中國人,要對外商的這種習慣接受并能適應,還要能相應地采取自己解決肚子問題的措施,不然也許工作到下午一兩點精力充沛的外商都不知道你已經(jīng)餓得頭昏眼花了。西方人不習慣中式的米飯和炒菜,很多時候翻譯人員也得適應經(jīng)常以漢堡,咖啡為主的食物。
2.5禮儀習慣
每種文化都有各自不同禮儀習慣,而各自的禮儀習慣也代表著每個民族的文化。翻譯工作者在與外商交際中,要尊重和適應外方禮儀習慣,才能達到成功的交際。因此有些翻譯,特別是女性,會拒絕這種見面方式或會感到不自在,這樣必然會讓雙方都感到很尷尬,也不利于之后的交際進行。在西方國家,支付小費就如同說“謝謝”一樣順理成章。給小費不但是對別人服務的一種酬勞,同時也是對別人勞動的尊重。給小費在西方人眼里是非常普通的。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隨意接受不屬于自己應得的東西,特別是錢財是屬于道德問題,或誤以為是他的一種炫耀和對已的輕視。或有些中國翻譯尤其是女性,會覺得外商另有目的而婉言推托。這種舉動對于外商而言是很不禮貌的。付小費是外國人的一種文明習慣。當外國人表現(xiàn)這種文明禮貌時,作為翻譯的服務人員應該有禮貌地欣然接受。這也是對對方禮貌的一種合理回饋。
3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對口譯員在商務溝通中的必要性
文化從各方各面影響著跨文化交際的成功。商務口譯是一種在不同語言間進行的溝通活動,更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活動??谧g工作者除了具備扎實的雙語能力和豐富的百科知識以外,還需要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到來,特別是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的國際貿易和對外交往日益頻繁,已經(jīng)成為世界經(jīng)貿技術合作和投資的熱點。在這種大規(guī)模的跨國經(jīng)濟活動中,國際商務交往的作用日趨明顯,商務口譯員參與的跨文化商務交際是不同文化背景人們在商務工作場合的語言交流。其作為跨文化交際中的橋梁與語言所承載的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谧g者在執(zhí)行口譯的過程中能夠最直接地接觸到來自不同文化領域的信息,并要求能迅速而準確地表達不同文化背景交際雙方的各種意圖。但是,目前具有良好的跨文化商務文化意識并精通語言技能的復合型口譯人才在我國并不多。多數(shù)人認為只要將一門外語學好,能夠轉換兩種語言信息就可以做一名合格的口譯員了。但在實際的商務溝通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也顯得尤其重要。 通常情況下,在國際商務貿易中,交易雙方會帶有自己的翻譯,因為由自己雇用的翻譯將在交易中更有利于自己一方獲得信息和與外商協(xié)商。
4結語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隨著我國加入WTO,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海外商人來我國投資辦廠,參加會議,開展經(jīng)貿及文化交流等活動,而文化的不同往往成為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絆腳石。因此作為交流紐帶和文化橋梁的翻譯人員,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適應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全球化的大環(huán)境下,口譯工作者們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提到一個新的高度將是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