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艷玲
【摘要】目的:建立痤瘡顆粒的質(zhì)量標(biāo)準(zhǔn)研究。方法:采用薄層層析法對痤瘡顆粒中的黃連、黃芩、川芎進行薄層色譜鑒別;結(jié)果顯示:試驗采用薄層色譜法定性鑒別,色譜斑點清晰,分離度良好,陰性液無干擾;結(jié)論:本試驗所確定的質(zhì)量分析方法穩(wěn)定可靠,能較為合理地對處方中各組分進行定性鑒別,重復(fù)性強,可作為痤瘡顆粒的鑒別方法。
【關(guān)鍵詞】TLC;痤瘡顆粒;薄層色譜法
【中圖分類號】R758.73+3【文獻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8-0119-01
痤瘡是皮膚科一年四季常見的疾病,多見于男女青壯年。本方為臨床有效方,由黃連、黃芩、川芎、地黃等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對于肺熱肝郁氣滯所致痤瘡有很好的治療效果[1]。為有效控制其質(zhì)量,采用薄層色譜對中藥制劑中的黃連、黃芩和川芎進行了薄層鑒別研究,并取得了滿意的結(jié)果。
1儀器與試劑
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廠);黃連、黃芩和川芎等對照藥材均由中國藥品生
物制品檢定所提供;制備樣品所用黃連等藥材經(jīng)鑒定均為正品。蒸餾水,試劑均為分析純。
2方法與結(jié)果
2.1黃連的TLC鑒別取本品1g,加甲醇l0mL,置水浴上回流提取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按處方除去黃連外同工藝制成的顆粒劑,取1g,按供試品制備方法,制備黃連陰性液,另取0.2g黃連藥材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2種溶液各2~5μL,分別點于同一CMC-Na為粘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20:4: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黃色熒光斑點,陰性液無干擾[2]。
2.2黃芩的TLC鑒別取本品2g,用醋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10mL,合并醋酸乙酯液,置蒸發(fā)皿中,于水浴加熱揮干,殘留物加甲醇至2mL容量瓶中,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按處方除去黃芩同工藝制成的顆粒劑,取2g,按供試品制備方法,制得陰性對照溶液;取黃芩對照藥材加甲醇制成lmg/mL的溶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吸取上述3種溶液各10μL,點于同一塊硅膠G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乙醇-水(6:0.3:2: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2%三氯化鐵乙醇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處顯相同的墨綠色斑點,陰性液色譜中則無干擾[2]。
2.3川芎的TLC鑒別取本品0.5g,研細(xì),加70%乙醇10mL,超聲提取,濾過,濾液揮干后水溶解,在用醋酸乙酯萃取,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按處方除去川芎外同工藝制成的顆粒劑,取0.5g,按供試品制備方法,制備川芎陰性液;取川芎對照藥材0.5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5分鐘,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B)試驗,分別取上述溶液,供試品、陰性液10-15μL,對照藥材5μL,點于同一含有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于紫外燈365nm波長下檢視。結(jié)果,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藍(lán)色熒光斑點;陰性溶液無藍(lán)色熒光斑點[2]。
3討論
黃連的薄層展開時應(yīng)注意,層析缸中應(yīng)放入盛有一定體積的濃氨試液的小燒杯, 與展開劑共同預(yù)平衡15分鐘;可使層析分離度更好。其結(jié)果可見有4個黃色熒光斑點自下而上分別為非洲防己堿和藥根堿;巴馬汀;小檗堿;表小檗堿。展開時的溫度控制在20~30℃范圍內(nèi),濕度應(yīng)低于50%。
參考文獻
[1]鄭愛義,薄子波.中醫(yī)對粉刺的辨證分型及治療[J].中國美容醫(yī)學(xué),2001,10(4):291-292.
[2]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M].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05.
(收稿日期:2009.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