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后祥
【摘要】目的:觀察中醫(yī)三期分治配合DHS技術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06年1月-2008年4月采用中醫(yī)三期分治配合DHS治療的46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根據(jù)術后6個月隨訪結果,30例達骨性愈合。無內固定松動,無髖內翻畸形愈合,按療效標準評定,其中優(yōu)1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優(yōu)良率84.38%,總有效率為93.75%。出現(xiàn)并發(fā)癥2例。結論:中醫(yī)三期分治配合DHS治療老年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是一種較好的療法,術后可提高療效,獲得滿意的功能恢復。
【關鍵詞】DHS;中醫(yī)三期分治;股骨轉子間骨折;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中圖分類號】 R683.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8-0065-02
股骨轉子間骨折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其發(fā)病率不斷提高,占全身骨折的3%-4%,占髖部骨折的35.7%。該病好發(f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50歲及以上轉子間骨折患者中,跌倒所致的占68.66%;50歲以下患者以車禍傷和高處墜落傷為主,其所占比例分別為38.64%和27.27%[1]以往的治療,易出現(xiàn)髖內翻、下肢外旋、短縮畸形及長期臥床帶來一系列并發(fā)癥,嚴重影響生存質量。因此,可靠穩(wěn)定的復位及安全的內固定成為股骨轉子間骨折成功治療的關鍵。我院采用動力髖螺釘(DHS)聯(lián)合中藥辨證論治治療老年人股骨轉子間骨折32例,并早期功能鍛煉,取得滿意療效,展現(xiàn)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優(yōu)勢?,F(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自2006年1月~2008年4月間住院病人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齡為58.6-75歲,平均65.8歲。摔跌傷28例,車禍事故傷2例,墜落傷2例,均為閉合性骨折。左側9例,右側23例。骨折按改良Evans分類:Ⅰ型7例,Ⅱ型12例,Ⅲ型12例,Ⅳ1例。均為新鮮閉合性骨折,傷后至手術時間0.3-3天?;加行难芗膊≌?例,糖尿病4例,腦梗塞4例,其中6例合并2種以上疾患,3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骨質量采用singh分級,5級6例,4級11例,3級14例,2級1例。
1.2治療方法
1.2.1DHS內固定手術治療床邊X線透視下,在牽引床上將骨折端手法復位。手術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后,自髖外側顯露股骨大轉子上下的股骨近端,采用135°DHS的導針定位器定位,在大轉子下2cm處用鉆鉆人1枚導針至股骨頭下0.5cm處,X線透視下確定導針的頸干角、前傾角和深度。調整至滿意位置后測量其長度,選用合適的DHS主釘,沿著導針絞孔,絲攻后將主釘擰入,放置連接鋼板,固定骨折端。骨折粉碎者加用松質骨螺釘固定,應盡量使骨折穩(wěn)定。然后沖洗傷口,放置負壓引流。術后適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24小時拔除引流管,第2天鼓勵起坐,定期局部換藥,床上練習患肢肌肉舒縮。5周后指導扶拐不負重行走,8-14周后根據(jù)X線片情況拆除外固定支架開始逐步負重行走。
1.2.2中醫(yī)藥治療中醫(yī)治療依照骨折中醫(yī)三期辨證分治的原則。用藥參考[2]以下方案進行:①早期:患者傷后2周內,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桃紅四物湯加減:當歸12g,川芎6g,乳香6g,蘇木5g,紅花5g,沒藥6g,土元蟲3g,三七3g,赤芍9g,陳皮5g。②中期:患者受傷2周后,以補氣養(yǎng)血、接骨強腎之接骨湯加減,藥用黨參10g,當歸10g,黃芪20g,枸杞子10g,桑寄生10g,續(xù)斷15g,自然銅5g,骨碎補15g,白芨10g,龍骨5g。③后期:患者受傷4-6周,以通筋絡、補肝腎之舒筋散加減,藥用劉寄奴15g,蘇木15g,赤芍10g,獨活10g,秦艽10g,木瓜10g,甲珠5g,杜仲15g,狗脊15g。每天1劑,水煎2次共取汁600ml,早晚分服。
2結果
3.1療效標準優(yōu):骨折愈合,髖關節(jié)功能活動正常,無疼痛,生活能自理。良:骨折愈合,髖關節(jié)功能活動達正常80%以上,輕度疼痛,生活能基本自理。可:骨折愈合,髖關節(jié)功能活動達正常60%以上,生活不能自理。差: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髖關節(jié)功能嚴重受限,重度疼痛,生活不能自理。
3.2結果32例病人,均有術后隨訪6個月的記錄,其中30例達到骨性愈合,無內固定松動,無髖內翻畸形愈合,按上述療效標準評定,其中優(yōu)1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優(yōu)良率84.38%,總有效率為93.75%。出現(xiàn)并發(fā)癥2例,分別為股骨鎖釘處骨折l例,深靜脈血栓形成1例。
3討論
股骨轉子間骨折以傳統(tǒng)的牽引治療要獲得良好的復位和可靠的固定非常困難。高齡患者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fā)癥很多,據(jù)文獻報道,保守治療引起髖內翻的發(fā)生率高達40%-50%,死亡率高達35%左右。[3]因此,隨著監(jiān)測技術、診斷水平的提高及手術技巧與植入材料的進步,手術治療已日趨增多。DHS是AO/ASIF組織對Richard釘進行改進而成的可伸縮的內固定裝置,自1990年以后DHS在我國各地得到廣泛應用,療效一直比較穩(wěn)定。DHS對穩(wěn)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若股骨矩及其力學穩(wěn)定性未受破壞,可選用DHS,且效果肯定;對于嚴重非穩(wěn)定性骨折效果欠佳,常因骨質疏松、骨質粉碎及未達到解剖復位而導致失敗。DHS是目前治療轉子間骨折最普遍應用的內固定物,具有靜力性和動力性加壓作用,結構合理,近端的主釘較粗,在股骨頭內固定作用強,即使在輕度、中度骨質疏松和骨折端粉碎的情況下亦能有效固定;主釘在鋼板套筒內滑行機制可使負重的壓力直接傳導至骨折端,保持骨折端復位、嵌壓,有利于骨折穩(wěn)定和愈合;滑行機制還可減少釘尖穿透股骨頭或髖臼。
應用DHS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要嚴格遵循手術操作步驟,提高手術技巧,術中必須應用骨科手術牽引床牽引維持復位,避免人工操作的隨意性。導引釘打入后,在其上方應打入臨時固定釘,既避免先上臨時固定釘影響導引釘進一步操作,又避免擴孔、攻絲及擰人頭時引起股骨頭頸部的旋轉移位。不穩(wěn)定性骨折或骨質嚴重疏松的患者,還可以通過固定釘擰入帶墊圈的松質螺釘加強固定,增強骨折端穩(wěn)定性。頭釘位于股骨頭頸中的位置和長度要準確,避免偏心放置。鋼板長度選擇以能進行遠端骨折線以下至少3枚螺釘固定為準。粉碎性骨折后內側骨折碎塊移位,盡量予以復位固定,以保持股骨矩的完整性,保證骨折的穩(wěn)定性。術后要適當活動患肢,適當應用促進骨愈合和改善骨質疏松藥物治療。本組1例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形成,提示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靜滴或小劑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可有效避免。
隨著DHS應用病例的不斷增多,俞光榮等認為DHS存在諸多缺點,如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質疏松,骨質把持力弱,易發(fā)生股骨頭切割,軸向滑動使股骨頸長度變短。遠側骨干向內移位,肢體短縮,外展肌力臂減小,使部分患者留有髖內翻及外旋畸形;又如術中創(chuàng)傷較大,需要廣泛剝離,切口長,出血量多不足,則需要中醫(yī)藥參與解決的重要部分。損傷早期,骨斷筋離,經脈受損,氣滯血瘀,腫痛較重,可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舒緩痙攣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損傷中期,瘀腫漸消,氣血欠旺盛,筋骨尚未連接,治宜和營止痛、接骨續(xù)筋;損傷后期,瘀腫全消,但筋骨未堅,伴氣血虛弱、肢體乏力,治宜補益肝腎氣血、通脈絡,以使肝腎精氣旺盛,氣血充盈暢達,骨生髓長。[2]本組患者取得優(yōu)良率84.38%,總有效率為93.75%的療效,與國內臨床療效相似,值得取法。
清?陳士鐸《辨證錄》有云:“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衛(wèi)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合?!爆F(xiàn)代藥理研究亦證明,中藥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損傷后血黏度增高,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加速損傷的組織愈合。方中中藥具有增強機體免疫(黨參、黃苠、當歸、補骨脂等)、促進組織修復(丹參、當歸等)、抗菌(紅花、丹參等)、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當歸)等作用。本組病人均在術后次日服用中藥,無肺栓塞、血腫、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身體機能恢復迅速、住院時間短、能避免因抗凝治療發(fā)生的出血傾向等優(yōu)點,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元城,方躍.583例髖部骨折的致傷因素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6,14(14):1047.
[2]張云飛.DHS內固定配合中藥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35例體會[J].中醫(yī)正骨,2005,17(10):34.
[3]張保中,邱貴興.高齡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手術治療[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2005,21(8):582-584.
(收稿日期:200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