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龍
摘要:作文是用來敘述一件事、一個景等等,用其表達作者的見解或情感,旨在表達一種中心思想。培養(yǎng)學生作文能力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需要。因此,要提高學生的作文素質!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思維 多角度思維 發(fā)散性思維
作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是學生選擇、綜合、開拓性地運用語言文字來反映客觀現實,表達自身情感的智力活動。
一、在觀察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寫作文離不開觀察,但觀察要講究方法,要有序,這個序就是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然而,是否一開始教師就要把觀察方法告訴給學生呢?記得有這么一句名言:“一個差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教師教人發(fā)現真理”。不妨做一個這樣的嘗試:在學生初學觀察還沒有掌握觀察方法之時,讓其觀察一事物,然后寫一篇作文,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修改,經過幾次反復,寫出的作文會不斷完善起來。這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前后寫的作文為什么不一樣?學生通過回顧自己的寫作過程,總結出經驗,就會發(fā)現其中規(guī)律性的東西,這就是觀察的方法。有了正確的觀察方法,觀察事物就有條理性,寫出的文章內容就豐富形象,就會生動、感人。學生在觀察中掌握了方法并運用在實踐中,這個掌握觀察技能的過程也就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過程。觀察是寫作素材的源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非常必要??唆斊账箍▼I曾經說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完全不會觀察,可以這樣認為,他們的眼睛不用來看,耳朵不用來聽。教師的任務就是教他們學會看、聽、感覺?!币虼?學生在完成習作時能夠信手拈來,得心應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像爬樓梯似的循序漸進地去做。作文,備好材料是關鍵而材料來源于教師對學生接觸自然,社會觀察的正確指導。結合課文適時地教給學生觀察方法,是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一種有效措施。在教學不同類型課文時,應及時學習并鞏固各種觀察方法。首先應結合重點訓練項目著重進行講解,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懂得:觀察要抓特點,觀察要認真細致,要帶著情感去觀察,還要勤動筆。比如:《魚游到了紙上》一文,作者到西湖玉泉去觀魚,由于留心,才發(fā)現了一個“舉止特別”的青年,經過多次觀察那位青年,才對他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知道了“魚游到了紙上”是因為魚“先游到了他的心里”。有了見聞和感受,就及時記下來。用比較法進行觀察可以更好地完成觀察任務,因為有比較才有鑒別。一邊學習,一邊鞏固,新舊結合,學生就會逐步學會并掌握觀察的方法。
在運用觀察方法進行觀察時,要注意把觀察和思考結合起來,做到邊觀察邊思考,使學生對所觀察的事物產生新鮮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比如,讓學生們觀察春天的校園,然后寫一篇贊美校園的文章。眾多的學生會從校園的樹木、花草人手去觀察。而有的學生卻另辟蹊徑,從觀察師生的精神面貌人手,先寫同學們洋溢著春意的笑臉,再寫校園整潔的環(huán)境、天空飄蕩的柳絮以及暖和的春風,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從而體現了作者的獨到之處。此外,在觀察同一事物時,教師還要訓練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順序進行觀察。這些訓練,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對培養(yǎng)新時代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人才是極為重要的。
二、進行多角度的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就作文的立意來講,同一教材,如果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觀點去分析、認識,也會得出不同或者相反的立意來。比如,小草這一事物,從它生長的特點看,小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不怕風吹雨打,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生存,可以說哪里有水、空氣和土,哪里就有小草的存在?!耙盎馃槐M,春風吹又生”是小草頑強生命力的真實寫照。所以,人們往往用它來比喻人類所具有的頑強品格。另一方面,從小草的生存價值來看,小草危害莊稼的生長,它對人們又是個不利的因素。同樣,在小學生的作文中,往往有這樣的內容出現:路旁有被撞倒的自行車,公共場所有未關的水龍頭……對這些見慣了的內容,很多學生常常是不假思索地把它作為自己學習雷鋒、做好事的素材.他們是否還能想出這里邊包含著其他什么道理呢?實際上,只要教師稍加引導,或者只要學生多動腦筋,凡事問個為什么,就不難得出與前者截然不同的立意來:自行車為什么隨便擺放?撞倒自行車的人哪里去了?自來水為什么沒關?人們?yōu)槭裁磳α魈实淖詠硭堫^視而不見?這說明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都可以引起學生的多向思維。
三、在選材上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
選材上的創(chuàng)造性體現在所選取的材料新穎、獨特、不落俗套等方面。曾經看到這樣一則電視廣告:大雪飄飛的嚴冬,一只雞蛋掉進了鞋里,一會兒從鞋里鉆出一只小雞來……制作這則廣告的人用意很明顯,是告訴大家這種鞋很暖和。這則廣告至今人們記憶猶新,它所產生的影響不知要比直接帶來的做法深遠多少倍,因為它一反前人所為而進行了創(chuàng)新。
目前,在作文選材的問題上,有的教師并沒有注意到創(chuàng)新的問題,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沒有得到施展,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寫學雷鋒做好事往往是走路撿到錢包交給警察叔叔,扶老人過馬路;寫歌頌老師,往往是學生有病,老師看望、補課等等。讓人一看上文,就能猜出下文如何如何。有的學校每年進行春游、秋游,游完后要求學生寫作文,你也寫.他也寫,英雄所見略同,就不免千篇一律了??朔@個缺點,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新角度,在選材上創(chuàng)新,堅持人取我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原則,寫出人人胸中皆有、人人筆下俱無的新穎、獨到之處來,從而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培養(yǎng)。
四、在謀篇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柳青說,初學寫作的人,一定要培養(yǎng)獨創(chuàng)的精神,從一開始就培養(yǎng)這種精神。面對一種題材,反復地研究,創(chuàng)造出你自己處理這種題材的方法,盡管粗糙,盡管水平低,但這是創(chuàng)作。如果是從別人文章中套來的,可能高明一些,但不是創(chuàng)作。所以在作文技巧上,我們提倡借鑒,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模仿不是不可有,但要講求實效,要限制,中高年級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什么下水文,優(yōu)秀文選,盡量在學生作文后閱讀。有的教師在作文前習慣讀些范文,或者提出很嚴密的框框,這樣就束縛了學生的手腳,不利于學生思路的開拓,長此下去就會使學生養(yǎng)成踩著別人腳印走路的習慣,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寫作技巧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最好辦法是放手大膽讓學生自己構思,讓他們從自己的實踐中探索規(guī)律,這樣在作文中才能形成一套自己所特有的風格。
五、在作文中加強想象能力訓練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離不開想象的訓練,想象是創(chuàng)造力的翅膀,一切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都離不開想象。秦牧把想象比做“思想上的野馬”,有了它,思路就靈活,語言就豐實,寫文章時就會妙筆生輝。我讓學生閉上眼睛體會一下什么都看不見的滋味,然后以“假如只有三天光明”為題寫自己的體會,這些方法都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除上述幾條途徑外,平時我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激發(fā)他們的發(fā)表欲,積極改、評、薦學生的習作,讓他們有成功的體驗,產生如此飛躍:“要我寫”→“我要寫”→“我愛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