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事關宇宙發(fā)生與演化的理論

    2009-06-20 03:11:30劉明武
    中州學刊 2009年3期
    關鍵詞:五行八卦陰陽

    摘 要:陰陽與五行,圖書與八卦,本身到底有沒有意義,到底解答了什么問題?這些問題內地的學者一直爭論到今天。幸運的是,彝族文化里也有陰陽、五行,也有圖書、八卦,這些在彝族文化里,是解釋宇宙起源與演化的基礎理論,是解釋時間與空間的基礎理論。了解彝族文化對這些概念的解釋,有助于重新認識中華文化的源頭。

    關鍵詞:陰陽;五行;圖書;八卦;宇宙;時空

    中圖分類號:B2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09)03—0144—07

    一、陰陽:事關宇宙發(fā)生論的基礎理論

    1.文化的基本責任

    解釋宇宙起源,這是文化的基本責任。打開人類先賢留下的幾部經(jīng)典,迎面而來的問題竟是那樣的一致:宇宙如何發(fā)生?

    (1)神造宇宙。希伯來先賢留下的經(jīng)典是《圣經(jīng)》。《圣經(jīng)》一開篇,迎面而來的是萬能之神。萬能之神解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創(chuàng)造宇宙。神用“要什么立刻就有什么”的指令,在六天時間內,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氣勃勃的現(xiàn)實世界。

    (2)大梵生空。印度先賢留下的經(jīng)典是《奧義書》?!秺W義書》一開篇,出現(xiàn)的是一個宇宙精神大梵。大梵解答的第一個問題是天地萬物的形成。這里的答案是:大梵生空,空生四大——地火水風,四大組成生氣勃勃的萬物。大梵用生生不息的方式,解答了現(xiàn)實世界的起源與演化。

    (3)緣起性空。釋迦牟尼覺悟在菩提樹下,悟出的不是浩瀚如海的佛教經(jīng)典,而是“緣起性空”四個字。釋迦牟尼以空為本體,然后用因緣兩種元素解答了萬物的誕生與演化。因為內因,緣為外因。因緣和合,萬物產(chǎn)生;因緣分離,萬物毀滅。一切從空中來,一切還要歸于空。

    (4)道生天地。中華先賢留下的根本經(jīng)典是《周易》?!吨芤住芬婚_篇,出現(xiàn)的是純陰與純陽的乾卦與坤卦。陰陽交合,產(chǎn)生了天地;天地交合,產(chǎn)生了萬物與男女。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用陰陽之道解釋了天地的誕生與萬物演化。一陰一陽是自根自本、自動永動、永不分離又永不重合的兩種自然元素。中華先賢以自然之道為根本,解釋了宇宙誕生與演化。

    (5)氣化宇宙。彝族先賢沒有留下經(jīng)典,留下的是口口相傳的詩篇。在口口相傳的詩篇里,其他民族文化解答的問題,這里一個不缺。例如宇宙發(fā)生論,例如天文歷算,例如時間與空間,例如宇宙人生,例如工具制造,例如養(yǎng)生醫(yī)病,例如五谷種植技術……口口相傳的詩篇后來形成了一大批重要典籍,如《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物始紀略》、《土

    收稿日期:2009—02—20

    作者簡介:劉明武,男,珠海斯達公司總工程師。

    魯竇吉》、《宇宙人文論》……在這些重要典籍里,第一問題仍然是宇宙發(fā)生論。宇宙的發(fā)生,是清濁二氣相互作用的結果。宇宙起源于自根自本自動的、相互交織的清濁二氣,這是彝族文化所解答的第一問題。

    2.構筑宇宙發(fā)生論的幾塊基石

    本文的主題是彝族文化,以下的議論集中在彝族文化上。

    解釋宇宙發(fā)生與演化,彝族文化是從清濁二氣這里開始的。彝族先賢認為,太古之初,杳杳冥冥,什么有形之物都沒有,只有動態(tài)的清濁二氣。清濁二氣不斷交織變化,形成了哎哺;哎哺交織變化,形成了天地;天地之氣交織變化,形成了萬物。清濁二氣——哎哺——天地——萬物,彝族先賢用一條簡潔的、自然演化的路線,解答了宇宙發(fā)生問題。解答宇宙的起源,彝族與漢族一樣沒有造神。

    在彝族典籍中,部部都有關于天地起源的文章。本文將《物始紀略?第三集》開篇處的《天地的起源》一文介紹給讀者:

    天未產(chǎn)生時,清濁氣已生。地未形成時,清濁氣已出……清氣青幽幽,清氣徐徐升,濁氣紅彤彤,濁氣沉沉降……清氣易為哎,濁氣易為哺……哎哺父母,不斷變化后,黑空空之中,出現(xiàn)了蒼天。黑洞洞之中,出現(xiàn)了大地。

    彝族文化里的這一解釋,極其近似于《周易?序卦》里的“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哎哺,相當于《周易》里的陰陽、乾坤。哎哺出現(xiàn)之后,彝族先賢以這兩種永不重合、永不分離的元素解釋了一系列重大問題:

    第一,解釋了天地的誕生。天地萬物的演化是哎哺兩種元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非一個人格神的貢獻。

    第二,解釋了現(xiàn)實世界的主要組成。哎變?yōu)榛?,哺變?yōu)樗?,水火相互作用,又形成了木、山、風、金、石、土。水、火、木、山、風、金、石、土組成了整個現(xiàn)實世界與人體。哎哺,被彝族先賢解釋為萬物之父母,萬物之核心,萬物之基本。

    五行、八卦,是在這一階段抽象而成的。

    第三,解釋了動力的基本形式。哎哺本身帶有兩種力量,所以可以解釋升降、沉浮,可以解釋交合、變化。

    第四,解釋了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永不分離、永不混淆的成對元素。天地、日月、水火、父母、雌雄、氣血,這些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永不分離、永不混淆的兩個元素,都可以納入哎哺的范疇之中。

    第五,彝族先賢以哎哺為基礎,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文化。彝族的河圖、洛書、五行、八卦、干支,這些基本要素猶如幾塊穩(wěn)固的基石,構筑起了彝族文化中的宇宙發(fā)生論。

    二、五行:事關時間與空間的基礎理論

    彝族五行,一為鐵木水火土,一為銅木水火土,后統(tǒng)一為金木水火土。

    彝族先賢用五行解釋了天地之后的兩大問題——時間與空間。

    1.五行解釋空間

    彝族先賢留下了古文“說五行方位”一篇,這篇文章被云南白族學者王正坤先生收錄在其大作《彝醫(yī)攬要》一書之中。五行,首先是解釋空間的。五行解釋了空間中的東西南北中。東西南北中五方,這是彝族文化所解釋的空間五方。金木水火土,這是彝族文化所抽象出的五行。五行管五方:木主管東方,火主管南方,土主管中央,金主管西方,水主管北方。一行管一方,這是彝族文化所解釋的五行與五方。同時,五行也解釋了天上的星宿,地上的江河,以及一切生命。

    2.五行解釋時間

    彝族同胞保留了中原大地業(yè)已失傳了的一種歷法——五行十月太陽歷。

    十月太陽歷中一年分五季,五季以金木水火土命名。一年之中木一季,火一季,土一季,金一季,水一季。一季72天,五季360天,其余5—6天,用于過大小年。五季的順序,即五行相生之序。

    五行,在這里是解釋時間的,解釋的是一年中的金木水火土五季。

    3.五行解釋五色、五物、五方

    貴州彝族學者王子國先生所保存、翻譯的《土魯竇吉》有兩篇關于五行的詩歌:《五行富貴根》、《論五行》。這里的五行,一可以解釋五物,二可以解釋五色,三可以解釋五方。

    其一,五行分五物——金、木、水、火、土;五行分五色——木青,火赤,土黃,金白,水黑;五行主五方——木主東,金主西,火主南,水主北,土主中央。

    其二,五行之間存在著兩種關系——相互聯(lián)系與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用相生來表達——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互制約,用相克來表達——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其三,五行與天干之間有一個配合問題——木配甲乙,火配丙丁,土配戊己,金配庚辛,水配壬癸。

    五行的每一行皆分陰分陽,十月太陽歷告訴世人,木火土金水五季,每季兩個月,一年十個月,一、三、五、七、九奇數(shù)月為陽,二、四、六、八、十偶數(shù)月為陰。陰陽五行的統(tǒng)一,首先體現(xiàn)在歷法之中。

    三、圖書:事關兩種太陽歷的簡圖

    王子國先生在《土魯竇吉》一書的前言中介紹,洛書在彝族先賢這里被稱為“龍書”,龍書是表達十月太陽歷的;河圖在彝族先賢這里被稱為“陰陽聯(lián)姻”,陰陽聯(lián)姻是表達十二月歷的。

    表達歷法,是洛書、河圖的共同點。但在彝族文化里,洛書、河圖之間存在著四大不同點:

    其一,洛書表達的是十月歷,河圖表達的是十二月歷。

    其二,十月歷是純太陽歷,十二月歷時間長度雖然仍以太陽回歸年長度為基準,但參照了北斗星的因素,實際上是太陽歷為主的陰陽合歷。

    其三,洛書,其哲理依據(jù)是“一分為三,合三為一”;其數(shù)理依據(jù)是合十合體,十進制中的退位規(guī)律;五行生克,表達的相生相合。河圖,其哲理依據(jù)是“一分為二,合二為一”;其數(shù)理依據(jù)是奇偶兩數(shù)的并列,十進制中的進位規(guī)律;五行生克,表達的相逢相克。

    其四,十月太陽歷,以五行定五季,以天干定月序,以奇偶分陰陽。十月太陽歷,一月36天,一月兩個節(jié)氣,18天一個節(jié)氣,一年20個節(jié)氣。

    十二月歷,以春夏秋冬分四季,以地支定十二月。一年十二月,一月兩個節(jié)氣,15天一個節(jié)氣,一年24個節(jié)氣。

    關于圖書的兩種歷,筆者此處只對兩者之間的差別進行介紹。詳細的介紹,在拙作《河圖、洛書中的兩種太陽歷》中進行,本文不贅。

    四、八卦:表達四時八節(jié)、四面八方的簡圖

    彝族文化里有八卦。八卦的彝文名字分別是:哎哺、且舍、魯朵、哈哼,對應于《周易》中的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

    彝族八卦,目的很明確,就是表達四時八節(jié)、四面八方的。

    《彝醫(yī)攬要》一書中,收錄的彝古文(漢譯文)中有兩篇是關于八卦的,篇名分別是《說八卦》與《說八卦與五行》。摘錄如下,供讀者鑒賞:

    《說八卦》

    ……清氣、濁氣形成了明朗的天空,它的根源出自哎哺。在那個時候,宇宙有了四方,就好決定了八角(八卦)。哎為父,哺為母,實勺(彝族先賢)時才清楚,加上魯、朵、哈、哼、和且、舍,就成了八角……宇宙的四方,生成了八角,觀察宇宙間,還有變化的,有五行掌管,有公母(陰陽)歸屬。

    《說八卦與五行》

    ……宇宙形成了,天象明亮了,八角決定了,各管一方位,各有其根源:金木水火土,充滿宇宙間。哎變化生火,南方屬于火。哺變化生水,北方屬于水。且變化生木,東方屬于木。舍變化生金,西方屬于金。魯變化生山,朵變化生土,哈變化生禾(風),哼變化生石。這宇宙八方,統(tǒng)屬于五行。土地的產(chǎn)生,生命的來源,與五行有關。

    《土魯竇吉》一書中有三篇關于八卦的詩歌,篇名分別為《八卦定八名》、《論宇宙四面變八方》、《立九宮定八卦》,這里摘錄《論宇宙四面變八方》一段,供讀者鑒賞:

    ……元氣相交織,產(chǎn)生了宇宙。日月相運行,青天明朗朗。天地形成后,哎哺齊出現(xiàn)。季夏的時候,遍地生金銀。宇宙四方變,四方變八面。

    《彝醫(yī)攬要》與《土魯竇吉》這兩部彝族典籍共同告訴世人,八卦一可以表達空間——四面八方;二可以表達時間——四時八節(jié);三可以歸屬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四可以歸納于一陰一陽;五可以表達一個有父母有子女的完美家庭。但它首先表達的是時間與空間。

    彝族文化中的八卦只有一個,沒有先后天之分,這就決定了彝族八卦肯定要與《周易》中兩個八卦有所差異。彝漢文化里的八卦差異,需要專題討論,本文不做展開,這里僅介紹兩個不同:

    其一,表達的內容有所不同。例如,相當于乾坤的哎哺,在卦外表達的是天地,在卦內表達的卻是水火——哎火哺水,其他六卦所表達的內容也不同于《周易》八卦。

    其二,表達的方位有所不同。彝族八卦,除了哎哺表達是南北與乾坤兩卦相同外,其他六卦所表達的方位也不同于《周易》八卦。

    五、干支:時空的抽象

    彝族文化有天干,也有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是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戊未申酉戍亥,這是十二地支。

    1.天干與時空

    在十月太陽歷中,十天干可以表達十個月的順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個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歷屬時間,天干用于歷,表達的是時間。

    在圖書之中,十天干可以表達東西南北中五方——甲乙表東方,丙丁表南方,戊己表中央,庚辛表西方,壬癸表北方。五方屬空間,天干用于圖書,表達的是空間。

    十天干一可以表達時間,二可以表達空間。時間與空間,均可以抽象在簡潔的十天干之中。

    2.地支與時空

    一天的時間長度可以劃分為十二等分,十二辰是也。一年的時間長度可以劃分為十二等分,十二月是也。十二地支既可以表達十二時辰,也可以表達十二月。辰與月,屬于時間,所以,歷中的十二地支,表達的是時間。

    站在大地上任何一點,向四周觀察,周圍即是360琽的地平大圓。地平大圓可以劃出十二等分,這十二等分可以用十二地支來表達。子在北而午在南,子午線表達的是南北線。卯在東而酉在西,卯酉線表達的是東西線。子午卯酉,表達的東西南北的十字坐標。地平大圓屬于空間,大圓中的十二地支,表達的是空間。

    赤道大圓、黃道大圓均可以劃為十二等分,這里的十二等分均可以用十二地支來表達。這里的十二地支,表達仍然是空間。

    十二地支一可以表達時間,二可以表達空間。時間與空間,均可以抽象在簡潔的十二地支之中。

    3.兩部典籍中的干支

    《彝醫(yī)攬要》中有彝古文《說十二尼能》一篇,彝文中的“尼”指家養(yǎng)動物,彝文中的“能”指野生動物,十二尼能即六種家養(yǎng)動物(馬、羊、雞、狗、豬、牛)與六種野生動物(虎、兔、龍、蛇、猴、鼠)。十二尼能,相當于漢族的十二屬相。

    十二尼能,在時間中分管一天的十二辰,一年中的十二月。鼠主子時子月,牛主丑時丑月,虎主寅時寅月,兔主卯時卯月,龍主辰時辰月,蛇主巳時巳月,馬主午時午月,羊主未時未月,猴主申時申月,雞主酉時酉月,狗主戍時戍,豬主亥時亥月。

    十二尼能,在空間中分管十二方位。鼠馬兔雞(子午卯酉)分管東西南北宇宙四維,狗龍牛羊(戍辰丑未)分管東西南北宇宙四隅。

    十二尼能分公分母,十二尼能的陰陽屬性出現(xiàn)在此處。公母陰陽對應于奇偶之數(shù),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的數(shù)理屬性亦出現(xiàn)在此處。

    十二尼能在空間中分列五方,五方歸屬于五行,十二尼能的五行屬性出現(xiàn)在此處。

    《土魯竇吉》中有四篇關于干支的詩篇,篇名分別是《論甲干的產(chǎn)生》、《論十二地支》、《起甲干》、《十二屬相》。

    十天干分五組主管東西南北中五方,十天干分五組分屬金木水火土五行。這里的干支,其基礎意義仍然在時間空間之內。

    六、宇宙演化的九大特點與人文的創(chuàng)造

    1.九大特點

    對宇宙發(fā)生與演化的解釋,彝族文化有九大特點:

    (1)以氣為開端。宇宙起源,開端于氣,這是彝族文化解釋宇宙發(fā)生論的基點。

    開端之端,沒有萬能之神,有的是清濁二氣,氣是自根自本、自生自有、自動恒動的自然物,而非神秘之物。崇尚自然,這是源頭彝族文化的特色,也是彝族文化與希伯來文化的基本差別。

    (2)動力自生。動,需要動力。動力源于自身,而非外在之物,例如上帝。清氣本身具有動力,濁氣本身亦具有動力。兩種力,大小均衡,保證著清濁二氣的升降交織,圓周循環(huán),以及運動的平衡。清氣推動濁氣,濁氣亦推動清氣。運動的原動力,是清濁二氣的自生之力。

    (3)永恒之動。氣化宇宙,化在動態(tài)之中。動態(tài)中形成的一切,形成之后繼續(xù)運動。大到宇宙,小到人體,蓋莫例外。動態(tài)之動從生生之源開始,延續(xù)在生生之物之中。動,與生俱來,延續(xù)于永恒。天地萬物,日月星辰,無一不動,無時不動。

    (4)圓周循環(huán)。動,必須遵循一定的軌道。清濁二氣的運動軌跡,是圓周之圓。一是圓周之圓,二是無限循環(huán),是清濁二氣的運動特征。凡是以清濁二氣為母源的生生之物,其運動軌跡均與母源相關。日月星辰的運動,均為圓周之圓,無限循環(huán)。

    (5)周期有定。圓周循環(huán),有一個周期問題。以陰陽循環(huán)周期為例來說明問題。陰陽循環(huán),小周期為周日,這有日往月來為例。大周期為周歲,這有寒往暑來為例。日往月來,一日一循環(huán),其所以然因為人人都看得到,所以人人都明白。寒往暑來,一歲一循環(huán),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的。彝族先賢,在天文觀測中發(fā)現(xiàn),太陽視運動是有嚴密規(guī)律的,南至于南回歸線,北至于北回歸線。太陽視運動從南回歸線到北回歸線,需要半年時間(180余天),這半年天氣一天天變熱,熱氣為陽,所以這半年定為陽半年。太陽視運動從北回歸線到南回歸線,需要半年時間(180余天),這半年天氣一天天變冷變寒,寒氣為陰,所以這半年定為陰半年。寒暑的交替,陰陽的轉換,根本原因在太陽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視運動。明白了太陽視運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往來,才會真正明白寒往暑來的奧秘,才會真正明白“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的所以然。

    (6)平衡之平。清濁二氣是“一比一”的平衡關系。這一平衡關系,從源頭開始,延續(xù)于所有生生之物之中。先有清濁二氣的平衡,后有天地萬物、日月星辰的平衡。平衡狀態(tài)是不允許破壞的。稍有偏頗,既形不成平衡的宇宙,也形不成宇宙間的萬物。平衡狀態(tài)一旦被打破,人體中會出現(xiàn)疾病,天體中會出現(xiàn)自然災害。

    (7)一分為二、合二為一。清濁二氣,既不重合,也不分離;開始這樣,中間這樣,永遠這樣;其基本狀態(tài)始終是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由清濁二氣產(chǎn)生的哎哺、陰陽、乾坤、雌雄、天地、男女,均保持了母源的這種狀態(tài)——一分為二又合二為一。

    相輔相成的兩種元素的基本狀態(tài)是一分為二、合二為一。以此坐標加以引申,可以輕易地發(fā)現(xiàn),相輔相成的多種元素之間的基本狀態(tài)應該是一分為x、合x為一。例如天地人之間的狀態(tài),應該是一分為三、合三為一。例如五行之間的狀態(tài),應該是一分為五、合五為一。

    (8)時空一體。四季春夏秋冬,四方東西南北,四方四時統(tǒng)一在了歷法之中。太陽、北斗星在天上,四季變化在地表。太陽沿黃道一周365.25度,歷中365.25天。北斗星斗柄東西南北旋轉一周,地表春夏秋冬循環(huán)一個周期??臻g論周論度,時間論歲論年論天,時間與空間在歷中一體循環(huán)。

    (9)相生相克。時間是變化的,空間是變化的,時空是變化的,而且時空是一體變化的。

    變化中自然產(chǎn)生出了此消彼長、此損彼益、此生彼死的現(xiàn)象。例如,陰陽之間有陰盡陽來、陽盡陰來的消長;晝夜寒暑之間有此消彼長的交替;萬物之間有損益、枯榮、生死的變化……這些此消彼長、此損彼益、此生彼死的現(xiàn)象,被彝族先賢總結為五行生克。一年可以分金木水火土五季,金木水火土五季對應東西南北中五方。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時間、空間以及時空中的萬物,都可以用生克規(guī)律來表達。宇宙的變化,被五行生克抽象得簡易而通達。

    2.四大步驟

    在解釋宇宙的發(fā)生與演化的步驟上,彝族文化與漢族文化相似,而不同于希伯來文化。

    (1)源頭的兩個“不一樣”。宇宙的發(fā)生與演化,《圣經(jīng)》是按照一個星期的順序解釋的。例如“第一天怎樣”“第二天怎樣”“第三天怎樣”……“第六天怎樣”。上帝在六天時間內創(chuàng)造出了這個宇宙,休息一天?!靶瞧凇钡母拍?,在上帝的創(chuàng)造與休息中形成。

    彝族文化解釋宇宙的發(fā)生與演化,是按照“第一步怎樣”“第二步怎樣”解釋的。例如,第一步先有清濁二氣,第二步出現(xiàn)的是哎哺,第三步出現(xiàn)的是天地,然后出現(xiàn)的四方四時、八節(jié)八方……

    (2)宇宙演化的四大步驟。清濁二氣為宇宙演化的第一步,哎哺的出現(xiàn)為宇宙演化的第二步,天地的出現(xiàn)為宇宙演化的第三步,四面八方、四時八節(jié)的出現(xiàn)為宇宙演化的第四步,四步生生,形成了完整的宇宙。

    宇宙有形,哎哺無形。哎哺,可以借助《周易?系辭上》的“太極生兩儀”之論來理解。

    哎哺之后,出現(xiàn)的是天地。彝族文化以天地為宇宙演化的第三步。這里,仍然在《周易?系辭上》的“太極生兩儀”的范圍之內。

    四面八方、四時八節(jié)為宇宙演化的第三成果。四時四方構成了“十”字坐標,八方八節(jié)構成了“米”字坐標。這里,相當于《周易?系辭上》的四象與八卦——“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四時之中又劃出了一個長夏,四方之中又劃出了中央之中。此處抽象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每一行主管一時一方。時間、空間、五行,在此處合理地融合在了一起。

    一天的時間長度可以劃分為十二時辰,一年的時間長度可以劃分為十二月。十二時辰、十二月均可以用抽象的十二地支來表達。地平大圓可以劃分為十二等分,黃道大圓可以劃分為十二等分,空間中的十二等分同樣可以用抽象的十二地支來表達。表達更為詳細的時間與空間,十二地支出現(xiàn)在了這里。

    至此,彝族文化完成了宇宙發(fā)生論的完整解釋。

    3.從天文到人文的轉化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薄吨芤?賁?彖傳》這一論斷,一先一后談到了兩種文——天文與人文。這一論斷清晰地告訴后人,天文與人文之間存在著源流式的有機聯(lián)系。日月變化屬于天文變化,歷法中的季節(jié)變化,屬于人文變化。從天文到人文,首先出現(xiàn)的是歷法。

    (1)表達歷法的三幅圖。在西方,天文學被稱為眾學科中的“首先”之學;在中國,天文學被稱為眾學科中的“帶頭”之學;在筆者這里,天文學被稱為人類先賢所研究的“第一”學。筆者認為,天文學為人類先賢所研究的第一學,歷法則是人類先賢所創(chuàng)造出的第一法。天文觀測,是文字出現(xiàn)之前的活動。歷法的出現(xiàn),也是文字之前的成果。有文字,歷法是用文字表達的;文字之前,歷法則是用抽象符號表達的。為表達太陽歷、太陰歷與陰陽合歷,彝族先賢創(chuàng)造出來三幅圖——龍書圖、陰陽聯(lián)姻圖、罡煞圖。龍書相同于漢族的洛書,陰陽聯(lián)姻圖相同于漢族的河圖,罡煞圖漢族文化里沒有。

    《土魯竇吉》告訴世人,洛書表達的十月太陽歷,罡煞圖表達的是以北斗星斗柄變化周期為依據(jù)的太陰歷,而河圖表達的則是以太陽回歸年定歲、以月亮圓缺定月的陰陽合歷。

    (2)陰陽、五行、八卦、干支。為表達宇宙的起源與演化,彝族先賢在清濁二氣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陰陽、五行、八卦、干支。

    最初的陰陽、五行、八卦、干支,全部賦存在了表達歷法的洛書、河圖之中。

    表達圖書的是白圈與黑點。白圈為陽,黑點為陰,陰陽出現(xiàn)于此。

    四方與中央分別由一行來主持,五行出現(xiàn)于此。

    四方之間還有四隅,四時之中還有八節(jié),表達四時八節(jié)、四面八方的八卦出現(xiàn)于此。

    時間可以劃為十二等分,空間可以劃為十二等分,表達時間空間的十二地支出現(xiàn)于此。

    抽象之圖,妙不可言,一可以盡書不能盡的言,二可以盡言不能盡的意。彝族文化里的三幅圖具有無限的容量,可以容納天文歷法,可以容納時間空間,可以容納陰陽、五行、八卦、干支,還可以容納“一分為二、合二為一”與“一分為三、合三為一”的哲理,還可以容納奇偶之數(shù)的奇妙變化……

    彝族先賢所進行的人文創(chuàng)造,可以用五個詞語來形容——簡潔、深邃、博大、常新、永恒。

    七、一盤珍珠與一條珍珠項鏈:彝漢源頭文化的異同

    在彝漢源頭文化中稍加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有著極其相似的共同點,同時,也會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也有著極其明顯的不同點。

    1.共同點

    彝漢源頭文化的相同,同在三大地方:

    其一,開端之同。宇宙開端,開在清濁二氣這里。同以清濁二氣解釋宇宙起源,這是彝漢源頭文化的根本之同。清氣化為天,濁氣化為地,氣化宇宙之說在漢族文化里比比皆是:盤古開天的神話中有,《道德經(jīng)》中有,《黃帝內經(jīng)》中有,《列子》中有,《莊子》中有,《淮南子》中有,張衡的《靈憲》中有……開端之同,是彝漢兩族文化的第一同,也是根本之同。

    其二,方法之同。描述宇宙的誕生與演化,彝漢兩族文化使用了共同方法——生生不息的方法。在宇宙的開端處,在宇宙演化的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人格神的指令,出現(xiàn)的是有序的、一步又一步的、自然而然的“生而又生”。方法之同,彝漢源頭文化的第二共同點。

    其三,內容之同。洛書、河圖、八卦、陰陽、五行、干支,這些基本要素,在彝漢源頭的文化中一樣不缺,一致之處十有八九。內容之同,是彝漢源頭文化的第三共同點。

    2.不同點

    一盤珍珠與一串珍珠項鏈,是彝漢文化源頭處的顯著差異。陰陽、五行、圖書、八卦、干支,組成源頭文化的這些基本元素彝漢兩族文化里完全相同,但是,在漢族文化里,這些基本元素猶如一顆顆珍珠,散落在不同的經(jīng)典之中,例如《周易》談陰陽不談五行,《尚書》談五行不談陰陽;《周易》里有圖書有八卦,但《周易》并沒有解釋圖書與八卦的關系,以至于這個問題幾千年來一直都是問題。再例如,《周易》里只有零星的天干,而沒有對干支做出系統(tǒng)的解釋?!渡袝?、《周禮》、《詩經(jīng)》這些中華元典均沒有對干支與時空的對應關系做出完整而系統(tǒng)的解釋??傊?,中華元典對陰陽、五行、圖書、八卦,缺少一氣呵成的解釋。

    而在彝族文化里,陰陽、五行、圖書、八卦、干支出現(xiàn)時卻猶如一條項鏈,完整而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在了世人面前。清濁二氣演化出了哎哺(陰陽),哎哺演化出了天地,天地演化出了四時五行,四時五行可以通過圖書、八卦、干支來表達,這些基本元素,彝族文化做出了一氣呵成的解釋。

    陰陽、五行、圖書、八卦、干支這些基本元素,奠定了彝族各個學科的理論基礎,例如天文歷法、醫(yī)學、哲學、算學……這里再回顧一下十月太陽歷,可以馬上從中領略到基本元素在具體學科中項鏈一樣的完美性:十月太陽歷以五行論季;以陰陽論奇數(shù)月偶數(shù)月;以十天干論月序;以十二地支論日——十二日為一旬,三旬一個月,三十旬一年。《土魯竇吉》指出,十月太陽歷起初是用洛書表達的,與洛書相合的是先天八卦。請看,陰陽、五行、圖書、八卦、干支是不是猶如一條項鏈,完整地出現(xiàn)在了天文歷法之中?!同理,在彝族醫(yī)學中,這些基本元素,也是像項鏈一樣完整出現(xiàn)的。

    八、簡短的結束語

    彝族與漢族,屬于兩個民族。兩個民族源頭文化上的相似性,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在早期的中華大地上,在最初的先賢那里,兩個民族一定有過相當長的融合期,否則,無法解釋源頭文化的相似性。身為漢族的筆者,有這樣一個認識:民族之大,不應該僅僅體現(xiàn)在數(shù)量與規(guī)模上,還應該體現(xiàn)在胸懷上,即偉大的民族一定要有偉大的胸懷。以敬慎的態(tài)度對待兄弟民族的文化,這就是偉大的胸懷。在文化源頭處,兄弟民族對漢族文化是有貢獻的。除了彝族文化,筆者還在《管子》一書中發(fā)現(xiàn)了三處對蚩尤的正面評價,其中一處說是“黃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這里天道即歷法,具體是五行十月歷?!妒酚洝分械狞S帝與蚩尤,是爭斗關系。《管子》中的黃帝與蚩尤,是合作關系。今天的苗族,仍然尊蚩尤為祖先。這說明黃帝在進行人文創(chuàng)建時,汲取了兄弟民族的智慧。

    文化源頭的先賢是善于創(chuàng)造的先賢,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光照千秋的文化,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讓世界敬仰的文明。借助兄弟民族的經(jīng)典,弄清漢族源頭文化的問題,進而找出中華先賢創(chuàng)造文化與創(chuàng)造文明的思維方式與方法,然后損益之、繼承之、發(fā)揚之,最終在先賢的基礎上,重新創(chuàng)造出領先于世界的輝煌,這是筆者研究文化的最大愿望。

    參考文獻

    [1]圣經(jīng)[M].南京: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印發(fā),1996.

    [2]五十奧義書[M].徐梵澄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3]全國政協(xié)宗教委員會.中國宗教六講[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3.

    [4]張蒼鄧.九章算術 周髀算經(jīng)[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5]王正坤.彝醫(yī)攬要[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

    [6]土魯竇吉[M].王子國譯.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8.

    [7]物始紀略[M].貴州省畢節(jié)地區(qū)彝文翻譯組譯.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8]李維寶,等.云南少數(shù)民族歷法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

    [9]司馬遷.史記[M].北京:臺海出版社,1997.

    [10]董仲舒.春秋繁露[M].北京:中華書局,1992.

    [11]班固.漢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2]彭文.百子全書[M].長沙:岳麓書社,1993.

    責任編輯:涵 含

    猜你喜歡
    五行八卦陰陽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伏羲創(chuàng)八卦
    幼兒100(2021年7期)2021-04-10 06:32:14
    服藥先分陰陽
    Yin and Yang: Finding Balance and Understanding
    Special Focus(2017年3期)2017-07-03 13:06:23
    法于陰陽
    旅游(2016年12期)2017-05-09 06:51:30
    民間女紅藝術與太極陰陽哲學初探
    戲劇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31:04
    把算美麗肌膚的“五行”風水
    中國化妝品(2016年5期)2016-12-05 20:33:34
    做一個五行齊全的班主任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8:20:38
    世相八卦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6:36
    永修县| 长阳| 巧家县| 拉孜县| 建昌县| 略阳县| 乌兰县| 新余市| 宽甸| 广宁县| 巴彦淖尔市| 永仁县| 建水县| 县级市| 太湖县| 盘锦市| 翁牛特旗| 马边| 伽师县| 大姚县| 娱乐| 兴业县| 高安市| 吉安市| 隆林| 辽阳县| 宁武县| 信宜市| 江阴市| 呼和浩特市| 洪江市| 辉县市| 舒城县| 盱眙县| 台南县| 白水县| 怀宁县| 报价| 绵竹市| 太白县|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