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輕
摘要“滿堂灌”忽略了學生主體作用,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做主人,做上帝”,讓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關鍵詞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平等關系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一、把握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思維
教學是多邊活動,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師生是平等互助關系,教師不能獨霸課堂要讓學生參與活動,而在現(xiàn)在的教學實踐中,卻出現(xiàn)了這樣的現(xiàn)象:一堂課,教師按照自己的偉大設計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教師主宰課堂,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覺得沒精打彩,這樣下來,往往是教師越俎代庖,學生是囫圇吞棗。因此,在一堂課上,應該讓學生去暢想,去發(fā)散思維,將學生由“陪角”變?yōu)椤爸鹘恰保褜W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生頭腦將會碰撞出燦爛的火花。學生要充分思考,充分討論,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便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在這個時候要當好顧問。學生的水平畢竟有限,教師在講讀課上適當“嘮叨”兩句,既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熱情高漲,又能使學生的聽說能力增強,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按照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讓學生完成,是履行了組織者角色的職責的話,那么最后教師應在課程結束前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yǎng),對文體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和可能高于學生深刻見解對學生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范精要點評。
二、當好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滿堂灌”忽略了學生主體作用,那么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做主人,做上帝”,如何實現(xiàn)呢?有些做法也是片面的。如有的把問題讓學生去念念、說說、講講,氣氛熱鬧,紛紛嚷嚷,而教師只作為發(fā)問者、點名者、旁觀者,由過去的主人變成陪客,好象是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把過去的“一言堂”變成“大放羊”;也有的課堂秩序混亂,學生思維亂了,也不去干涉,認為這樣才是把課堂完全開放了,才是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性的現(xiàn)象,實在是忽視了教師主導性的傾向。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為以人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內容。這不僅適應了時代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對教育規(guī)律的尊重,也是我們對傳統(tǒng)語文教學做了痛苦反思之后的必然選擇。
但是倡導自主學習并不能削弱和替代教師的主導作用。有的教師對此缺乏正確的認識,為了體現(xiàn)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在教學中,從教學目標的設計到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實施評價都由學生來操作,就會出現(xiàn)前面所列的現(xiàn)象。這種做法看似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上因為教師主導地位的喪失,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受到了他們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們的認識水平仍在原有的層次上徘徊。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以落實教師的主導地位為前提,因為教師首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如果課堂缺乏教師有效的組織管理,由于學生的組織應變能力有限,無法顧及其他個體的反應,必然導致課堂上的無序和失控,從而降低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學生對文本的建構是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的,如果沒有教師漸入佳境的引導和引勢而發(fā)的促進,學生就不能在較高的層面上把握文本,學生的閱讀水平將停滯不前,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以及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等目標也就無法實現(xiàn),這就像演戲一樣,戲要演員來演,可是并非不需要一位導演。
實際上,我們說的“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平等關系,是說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并不是地位和作用上的平等,不能忽略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在活動中教師應根據(jù)正確的導向,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同時,做好導演,要掌控全局,適時點評,要正確處理好矛盾問題,當好“語文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大膽地分析,大膽地訓練
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看起來有些矛盾,其實并非如此,因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因此,在實踐中要大膽地分析,大膽地訓練,做到二者兼容。
新教改帶來了一場語文教學的革命,它使學生從繁多的名詞術語,繁難的語法及修辭困擾中解放出來了,可是,我們的實踐表明,這樣以后,語文教學照樣存在“少慢差費”的現(xiàn)象,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是頗有道理的。但是,由于中小學生語言積累薄弱,閱讀經(jīng)驗,生活體驗均較缺乏,更主要的是學生知識能力的不足,與其讓他們迷惑地讀一百遍,不如教師畫龍點睛地點撥“分析”一遍,讓其豁然開朗來得實在?!敖處熢趯W生充分閱讀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適度點撥、分析、指導、幫助學生理解,是符合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蔽覀冎?,語文各種能力的養(yǎng)成不是一瞬間就可完成,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靠積累、感悟、運用,但一樣也少不了分析和訓練。缺乏了分析和訓練所形成的語文素養(yǎng)也終究是薄弱的,是難以提高的。常言說“練武不練功,到頭一場空”,在教學中,該分析時就大膽地去分析,該“訓練”時就大膽地堅決地去訓練,但是并不是支離破碎地分析和機械地訓練。畢竟,分析和訓練是語文教學無法回避的問題。
四、變課程的評判者為課程學習和發(fā)展的促進者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后,為了節(jié)省課堂時間,只簡單地給予肯定或否定。新課程在學生成為課堂主人時,教師的評判很重要,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和個性發(fā)展的促進者,在課程教學對學生的評價中,應當以肯定和表揚為主,摒棄求全責備,以鼓勵為主,摒棄嘲笑挖苦,要以博大的情懷去發(fā)現(xiàn)和呵護學生的少許進步,精心打造和保護其成長必備的和諧健康的氛圍;承認并尊重學生個體基礎差異,個性差異,階段性差異,關注其發(fā)展變化的趨勢,捕捉個性發(fā)展的閃光點,及時地給予激勵肯定。
任何新標準的出臺,都是一種變革,一種揚棄。要讓師生互動,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隨著新教材的推廣使用,為傳統(tǒng)語文教學注入鮮活的生命力,使語文教學不斷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