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相霖
摘 要:證人出庭作證問題,是長期困擾審判工作和公訴工作的一大難題。本文通過對刑事證人出庭作問題面臨的困境的分析,提出完善證人出庭作證的對策。以期盡快完善中國的證人權利、保障制度,以促進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刑事訴訟 證人出庭 困境 對策
司法實踐表明,庭審制度在推行中最突出、最難以解決的矛盾,就是證人出庭作證問題。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我國的刑事審判實踐中,證人不出庭作證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證人出庭作證率相當?shù)?證人不出庭作證已經(jīng)成為制約司法制度改革和庭審方式改革的“瓶頸”,嚴重影響著我國庭審制度改革的力度和成效。
一、證人出庭作證難的困境
(一)立法方面的原因
1.立法對證人出庭作證的矛盾態(tài)度
《刑事訴訟法》第47條是要求證人出庭的法律規(guī)定,而第157條卻是從法律上為證人不出庭提供了法律依據(jù)。當然,并不是說強行性規(guī)定就不可以有例外,但這種例外有哪些,法律應作出明文規(guī)定,而不能在無任何銜接規(guī)定的情況下直接規(guī)定“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可以作為證據(jù)”,造成立法上的前后矛盾。最高院的司法解釋對其進行了一定的彌補,但立法上仍需進一步明確化,徹底消除同一法律內部法條之間的矛盾。
2.立法中缺乏對證人拒絕出庭作證時的應對措施
《刑事訴訟法》只是籠統(tǒng)的規(guī)定證人有作證的義務,但對于證人不履行出庭作證義務時應如何處理并未作規(guī)定。在沒有任何制約機制的情況下,證人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自然不愿出庭作證。
3.立法中證人保護制度的嚴重缺陷
一是證人的人身保護制度?!缎淌略V訟法》只規(guī)定公檢法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卻未規(guī)定任何具體可操作的保障措施,致使這種法律保障流于文字,顯得蒼白無力。二是證人財產權利的保護制度。立法對于證人的財產權利未予以任何關注。證人要出庭作證,自然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金錢,還會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法律上卻未規(guī)定任何補償措施,造成了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與享有經(jīng)濟補償權利之間的嚴重失衡。
(二)司法機關自身的原因
1.片面追求效率
在庭審中,由于證人出庭會提高訴訟的成本,且程序復雜,也會使司法人員容易采取直接采用書面證言的簡化作法。特別是偵控機關更出于擔心控訴證據(jù)遭到質疑而增加工作難度,延緩辦案時間,故對證人出庭作證抱有消極態(tài)度。
2.重實體輕程序
由于傳統(tǒng)的重實體輕程序的價值觀念,審判人員在訴訟過程中重視庭外調查活動,忽視庭審質證程序。實踐中以宣讀證人證言筆錄代替控辯雙方對證人的詢問、質證。證人不出庭,案件照樣判,是導致證人不出庭作證的根源。
(三)社會原因
有的證人法律意識淡薄,缺乏作證意識,甚至不知道作證是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認為懲罰犯罪、打擊犯罪只是司法機關的事與己無關而不愿出庭作證,且有的證人由于怕打擊報復而極力回避出庭風險,寧可出具書面證言也絕不出庭作證。
3.市場經(jīng)濟的價值準則被忽略
證人出庭作證通常會造成經(jīng)濟上的損失,如車旅費、誤工費等,但往往得不到應有的補償。因為目前我國缺乏對證人予以經(jīng)濟補助的配套措施,所以很多證人把作證看成一種負擔,怕因出庭作證而影響自己的經(jīng)濟收入。
二、證人出庭作證難的對策
盡管導致刑事案件證人不愿出庭作證的原因很多,但是我國證人作證制度不完善的問題是重要原因,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一)明確證人出庭作證的范圍
要明確規(guī)定證人除符合法定的例外情形外,必須出庭作證,并對證人可以不出庭的情形作出嚴格的限制性規(guī)定,從而使專門機關與證人都對出庭作證的范圍有清晰的認識。
(二)規(guī)定保證證人出庭的責任
對應該由哪一方承擔保證證人出庭的責任,我國刑事訴訟法沒有作出明確規(guī)定,那么,保證證人出庭的責任到底應由誰承擔呢?
首先應由法院承擔,這也是許多國家的立法通例,因為證人拒絕出庭是對法院和法官職權的侵犯,嚴重損害了庭審的事實發(fā)現(xiàn)能力。因此,法院和法官從實現(xiàn)正義的目標出發(fā),有權利也有義務保證證人出庭。其次,檢察機關也有義務協(xié)助法院保證控方證人出庭。刑事訴訟是由控方發(fā)起的,因而,保證證人出庭是其履行舉證責任的內在要求。
(三)健全證人保護制度
1.證人人身保護的方法
證人保護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必須注意對各種措施的綜合運用。在進一步完善取保候審、監(jiān)視居住、刑罰打擊等傳統(tǒng)措施的同時,也應當具體規(guī)定其他的保護措施。例如,就訴訟中有關證人安全的信息及時通知證人;在訴訟過程中貫徹迅速原則,加快訴訟程序以減少證人恐嚇的發(fā)生機會和減少證人保護的成本;在開庭之前為證人設置單獨的等候區(qū)域, 避免受到不當干擾等等。在特殊情況下,還應當適用變換身份、短期遷居等措施。
2.證人的經(jīng)濟補償
證人出庭作證是為了協(xié)助國家實施法律、打擊犯罪, 因而其因出庭作證而產生的費用理應得到補償。參考各國的立法例,控辯審三方提請傳喚的證人均應由法院統(tǒng)一補償,最后由國庫統(tǒng)一承擔。雖然證人的證言從形式上看可能有利于控方或辯方,但其本質上都是為了協(xié)助法庭正確認定案件事實,都是為法庭服務的。由法院統(tǒng)一支付證人補償費,便于國家財政部門對證人的補償費進行統(tǒng)一計劃和管理,便于統(tǒng)一證人補償費的支付標準,也有利于防止當事人通過支付證人補償費的形式變相收買證人。
(四)建立證人法律責任制度
對拒絕出庭的證人,法律應規(guī)定明確的處罰措施。這是確保證人出庭作證的內在要求,也是各國立法的通例。參考國外立法的規(guī)定,在我國,對于應出庭作證而拒絕出庭作證的,可由法院進行警告或罰款,并要求其出具出庭保證書。經(jīng)教育后仍然拒絕出庭的,由法院給予拘留的處罰,至法庭審判作證完畢為止。對于那些拒絕為危害國家安全罪、黑社會組織罪、恐怖組織罪、毒品犯罪等嚴重犯罪作證的人,應給予刑事處罰。◆
參考文獻:
[1] 畢道群.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作證問題的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26).
[2] 時秋娜.證人不愿出庭作證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9).
[3] 趙昕.淺析刑事證人出庭現(xiàn)狀及對策[J].法律適用,2008(07).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