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麗 黃慧珍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教研室318000)
(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實驗小學318000)
【摘要】反思是指“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照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與心理活動。”在實踐教學中,實施反思教學,促進主體發(fā)展,首先要讓學生明白所要反思的內容,其次是讓學生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最后是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提供機會,讓學生進行反思。如:營造民主和諧的反思氛圍;注意留有空白,即讓學生有充分的思維時間和空間;適當制造“逆境”;建立“反思本”;成立:“回顧日”等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發(fā)展反思能力,努力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學習自己有用的數(shù)學,都在數(shù)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關鍵詞】反思、內容、方法、情境、發(fā)展
Raise resonsideration consciousness development resonsideration ability
Wang Ling LiHuang Huizhen
【Abstract】The resonsideration is refers to “the mind to reflect by own activity as the object from illuminates, is people's thinking activity and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y.”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resonsideration teaching, the promotion main body development, must first let the student understand must reconsider the content, next is enables the student to grasp the resonsideration the essential method, finally is the establishment effective study situation,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lets the student carry on the resonsideration. For example: Building democracy harmonious resonsideration atmosphere; The attention leaves leeway the blank, namely lets the student have the full thought time and the space; Suitable manufacture “adverse circumstance”; Establishment “resonsideration book”; Establishment: “review date”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ways, raises student's resonsideration consciousness, development resonsideration ability, achieves diligently lets each students study the useful mathematics, obtains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in mathematics.
【Key words】Resonsideration, content, method, situation, development
反思是指回顧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對學生主體而言,學習是一種經歷,只有當經歷提升為經驗時,學習才具備了真正的價值和意義。人們的經歷是有限期的,但只要我們愿意反思,就可以從這有限的經歷中提煉出許多的經驗來。因而,反思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那么,如何實施反思教學促進學生的主體發(fā)展呢?筆者從反思的內容、方法以及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反思機會等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1.讓學生明白所要反思的內容
1.1對自身思維認知的反思
反思自身思維認知,可以從學習的得失入手。從“得”的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這樣反思:這道題我做對了嗎?我在哪個關鍵處處理得比較好?以前是否做錯過……這樣的反思絕非畫蛇添足,它是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把一些正確的、好的做法進行強化, 從而由自發(fā)的狀態(tài)上升為自覺的狀態(tài)。至于“失”的方面那就更需要反思了:我是在哪一步做錯的?為什么會做錯?今后怎樣避免再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等等。對自身思維認知進行反思,可以揭示出許多“粗心”現(xiàn)象背后的思維品質或認知結構的缺陷。比如做分數(shù)加減法,學生容易忘記把不是最簡分數(shù)的結果約成最簡分數(shù)。經過反思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原因:一是急于求成的心理作怪,二是受整數(shù)小數(shù)加減法的影響,因為做整數(shù)小數(shù)加減法是不需要約分的。
1.2對自身學習態(tài)度的反思
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也是反思的重要內容之一。誰都希望自己學得既輕松又拔尖,怎樣才能達到這一目標呢?通過自身學習行為的反思可以發(fā)現(xiàn):有耕耘才會有所收獲,那些不認真學習的同學不僅最終沒有收獲,而且學習的過程也非常累,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認真學習。
1.3對自身學習習慣的反思
一位哲人說:“開始是我們創(chuàng)造習慣,后來是習慣制造我們?!笨梢娏晳T對于人成長的重要性,反思要落到實處,終究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方面下功夫。那么讓學生對自身學習習慣的反思,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比如讓學生反思自己每天的預習、復習工作做得怎么樣了?做一天容易,難的是每天堅持下去。再比如課前是否都準備好了上課要用到的書本、文具等,一開始時,盡管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可是還是只有部分學生,特別是女生能比較細致地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對于此,筆者認為教師不可過于心急,因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yǎng)成的,必然要經過一個較長的時期,而一旦養(yǎng)成了,就難以更改了,因此,好的學習習慣是終身受益的。
2.讓學生掌握反思的基本方法
2.1質疑反思
質疑是人的思維走向深刻的開始,人們認識事物的初始只是以領會接受為主,而要真正理解其內在價值則需要不斷質疑才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不管是面對具體的數(shù)學知識,還是數(shù)學學習的方式,我們要建議學生進行這樣的反思:“這樣做對嗎?”“這樣合理嗎?”“這是最佳的方案嗎?”有質疑才會有發(fā)現(xiàn),有發(fā)現(xiàn)才會有努力,有努力才會有發(fā)展。
如在學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之后,教師為了鞏固學生的認知,提供了一個“操作情境”一個大三角形任意剪成兩個小三角形。學生們爭論起來,引發(fā)了不少質疑:每個內角和小于180°嗎?其中鈍角三角形內角和比銳角三角形內角和大嗎?這時,有的學生就說要親自折折、拼拼、量量,最后,學生們終于弄明白:無論什么形狀、大小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銳角三角形少了∠1、∠3,但多了∠6,內角和仍然是180°;同樣的道理鈍角三角形和也是180°,∠1+∠3+∠5=180°,∠5+∠6=180°,因此∠6=∠1+∠3;同理,∠5=∠2+∠4。
2.2對比反思
人們常常是通過找到某一事物的對立面的特征來發(fā)現(xiàn)為一事物的本質屬性的。過去的經歷對我們來說雖不可逆,但我們可以通過反思它的對立面來堅定我們今后面對類似經歷的態(tài)度。"假如當初用另一種方法思考會怎樣?""假如我當初再認真些會怎么樣?"這樣的反思并非"馬后炮",它暗示著我們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時該怎么樣去做。
如: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第三冊教材第32頁中有這樣一組題:
①有2行桌子,每行4張,一共有多少張?
②有2行桌子,一行4張,另一行5張,一共有多少張?
學生學了乘法后,能正確解答第①題,但解答第②題時常列出“5×4=20(張)”這樣的錯誤算式。面對這樣一種情況,我們該怎么辦?我認為首先要進行對比練習,分析題目后,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小組里集體反思:為什么常常出現(xiàn)這種錯誤?如果第②題用4×5=20(張),計算題目又該怎樣改?然后讓做錯題的同學發(fā)言。通過反思,集體討論糾正的辦法,最后通過針對性練習,學生的印象就深刻了,以后就很少再出現(xiàn)這樣的錯誤了。
2.3歸納反思
過去的經歷一般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零星地存在于我們的忘記之中甚至是忘記之外的,而一旦我們將它們聯(lián)系起來,找出它們的共性之處,這些經歷就會顯示出一般性的規(guī)律了。
比如學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后,在新課教學完畢后的幾分鐘里,啟發(fā)學生互問互答;我們是怎樣推導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你在推導時出過什么錯?這個方法的關鍵在哪里?它跟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之間有什么關聯(lián)的地方?還有沒有其它方法嗎?計算中特別要注意些什么?這一系列的互問互答,會產生兩種結果:一是有一部分學生會注意到“怎樣提出更多的問題”,而另一部分學生則會在“所有的問題我都能回答”上下功夫。兩者都是積極的思維活動,它不但對知識起到溫故知新、舉一反三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引起學生對思維本質的重視,使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3.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反思
要提高學生的主動反思能力,還要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才能在學習和反思中暢所欲言,回顧自己的思考及學習過程,真實反饋、表露自己的思維情況,同時提高反思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1營造民主和諧的反思氛圍
現(xiàn)代教學思想認為:“只有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容洽、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才能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把教學活動視為他們自己樂意的生活?!奔ぐl(fā)學生反思評價意識的關鍵是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增進教學民主,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如果我們想要孩子能夠輕松自在地學習,提供他們最好的表現(xiàn),評定他們自己的成長,我們必須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必須使孩子感到他們的意見、觀點和反應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反過來又能使教師看到更真實的行為表現(xiàn),給教師提供更真實的關于學生能力的畫面。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形成反思評價意識的無聲媒介,是開啟智慧的無形鑰匙。只有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張揚個性,培養(yǎng)自己的信念、意識,解放出潛能,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3.2注意留有“空白”
“空白”是美的,美在能讓人去體驗,去感悟,去揣摩,美在其意蘊無窮,令人遐想聯(lián)翩。教學中也需要講究空白的藝術。傳統(tǒng)的職業(yè)良知使得我們總想把自己懂的知識教給學生,學生一有失誤或疑難問題,教師就迫不及待的講解。殊不知,知識的簡單積累并不等于良好的認知結構形成,給學生多一點思維的空間,凡是學生能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適當留有“空白”給學生,反而可以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作用。
3.3適當制造“逆境”
順境使人順應現(xiàn)實,逆境使人反思現(xiàn)實。無數(shù)事實證明,逆境對于人成才是有推動作用的。在學生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針對學生的弱點(比如說浮躁,粗心等),人為地創(chuàng)造一些“逆境”,讓他們品嘗一下某些缺點帶來的惡果,促使他找到這些缺點并決心改正這些缺點。
3.4建立“反思本”、成立“回顧日”
讓學生每人備一本“反思本”,隨時把學習中的得失,得失的原因,改進的方法記下來??梢砸匀沼浀男问接?,一周后上交,每周五作為反思“回顧日”,利用10到15分鐘時間集體回顧本周的學習情況,通過老師評價、自我評價和集體評價帶動學生進行集體反思和個體反思,久而久之,讓學生進一步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學生在反思本中可以寫“本節(jié)課(或本周、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我的學習感受”、“我的問題倉庫”等,也可以寫“這道題啟發(fā)了我”、“老師表揚了我”、“××同學的方法最巧妙”等等,通過寫反思日記,提高了他們的自主意識、反思能力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加了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活力,從而更加有效地促進了發(fā)展。教師通過看“反思本”和“回顧日”,可從不同角度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學習、生活個性特點等信息,在教學上更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這有利于教師反思教學,改進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能力。通過寫反思日記,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以及努力的方向,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積極的反思,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fā)展、自我成長的能力。
總之,實施反思教學的目標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教師的教,無論是方法、手段,還是教學內容的設計以及教學思想都從關注學生的發(fā)展,豐富學生體驗來考慮。在問題的設計、操作實踐、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做到關注基礎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結果的同時,更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對數(shù)學的認識;關注共性的同時更關注個性差異的發(fā)展。努力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學習自己有用的數(shù)學,都在數(shù)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金花.《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2]陳永明.《現(xiàn)代教師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林芝.《不想死用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中小學數(shù)學(小學版)》雜志.中小學數(shù)學出版社.2004年版
[5]《教學月刊》.浙江教育學院出版社.2005年8月
收稿日期:20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