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觀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是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學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到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在教學中突出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有利于更為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收到良好育人效果。
關鍵詞: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學創(chuàng)新
1.引言
初中思想品德是對中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學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到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然而,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學中,凸現(xiàn)出諸多弊端:教師講授多,學生思考的少;講大道理的多,切合實際的少;師生一問一答的多,學生自主探究的少;考試分數(shù)高的多,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學生少;答案強求“標準”的多,學生發(fā)展個性少……為考試而教,為考試而學,教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考試變成了記憶力測試,沒有起到培養(yǎng)學生思想品德的作用,違背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育人宗旨。鑒于此,作為講授思想品德的教師,應努力通過創(chuàng)新探索適應時代需要和學生實際的思想品德教學的新路子。
2.教學情感態(tài)度創(chuàng)新
情感(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chǎn)生的體現(xiàn)。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社會主義思想(包括理想、信念、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具有傳承民族優(yōu)秀品德和符合時代要求的人。育人工作是神圣的,教師首先要在自己的情感上對所教的學科有認識上的創(chuàng)新,重視學科價值,淡化傳統(tǒng)意義上的嚴肅的“政治”色彩,才能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魅力去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鑄造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教學過程創(chuàng)新
教學過程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佳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過程單一、呆板、政治色彩濃郁,課堂氣氛嚴肅,學生感覺枯燥,厭學情緒滋長,育人效果收效甚微。只有注重教學過程創(chuàng)新,才能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在學生心靈深處蕩起漣漪,從而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育人目標,收到良好育人效果。教學過程創(chuàng)新主要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言生動、形象,才能感人,才能扣人心弦。在思想品德的教學中,筆者堅持用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力爭語言生動,列舉形象事例與課文內容相得益彰。例如,在講九年級《民族精神代代相傳》一課時,除了朗誦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古詩外,還讓學生探討為什么“人”字這樣寫?讓學生盡量發(fā)揮想象空間,暢所欲言,激烈討論,并適時引導提煉出:“人”字是兩個人相互依靠而成,只有相互依靠“人”才有意義。如此生動的語言、形象的事例,就改變了以前上“政治”的呆板、嚴肅帶給課堂的沉悶的空氣,引導學生在愉悅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探討問題,從而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授課的吸引力。
第二,教學內容要“新”和“精”。首先,教學內容要“新”。生活是鮮活的,當今的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善于思考,又處于我國社會發(fā)展的轉型時期,他們在對知識渴求的同時,也急需老師對他們所關心的新環(huán)境、新生活、新變化和新困惑、新問題給予正確的引導。因此,思想品德的講授內容不能是“大而全”,而是要從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fā),按照變化了的社會生活和學生面臨著的新的現(xiàn)實問題,加強一些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內容,進行“內容新、觀點新、視角新”的課堂教學,這樣既體現(xiàn)了時代性又具有現(xiàn)實感。其次,教學內容要“精”。講授內容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改進,緊扣時代脈搏,密切聯(lián)系學生實際,在加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引導性上下功夫,堅持與時俱進。不應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有所側重,側重于那些學生普遍感到困惑、迷茫而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或者是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通過課程中重、難點問題的分析和講解,引導和幫助學生提高思想素質。
第三,教學方法和手段多樣、靈活。思想品德教學應立足課文知識內容,把課本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收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4.評價方式創(chuàng)新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強調一張試卷定音,只要記憶力強的就能得高分,甚至有的老師和學生在考前幾周或幾天進行臨時突擊,強化記憶,就出成績了,考完了就忘了。這種做法,不但沒有達到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目的,甚至助長了投機取巧的壞思想、壞習慣,百害而無一利。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長期受教育和自我修煉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根本不能也不可能用一紙試卷一個分數(shù)去衡量評估,因此評價方式必須要創(chuàng)新,要體現(xiàn)課程獨特的風格和魅力。
5.結語
思想品德教學擔負著育人的重要責任,作為思想品德教師,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任重而道遠,“教然后知困”。只有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上下求索,才能不辜負時代賦予教師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思想品德》,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
3.宋娟.優(yōu)化思想政治課堂教學[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8(1)
作者單位:浦江縣黃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