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生
取一支長約8 cm的白蠟燭,在其底部粘上一團(tuán)橡皮泥。橡皮泥的數(shù)量以使蠟燭能平穩(wěn)地垂直浮出水面0.7 cm左右為宜,將蠟燭點燃,見下圖。憑想象,蠟燭燃了一段時間后應(yīng)該會自動熄滅。其實不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盡管蠟塊不斷被消耗,卻總是平穩(wěn)地浮于水面而燃燒不滅。直至蠟燭燃完,火焰遇水才滅。
為什么點燃的蠟燭在水中能長時間燃燒而不滅呢?其原因在于蠟燭的密度近似為0.9×103 kg/m3,而水的密度為1×103 kg/m3,蠟燭的密度比水小而使蠟燭能一直浮出水面。雖然蠟燭上端逐漸被消耗,但蠟燭受水的浮力作用,也會逐漸上浮,直到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