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偉 王貴思 李忠學
【摘要】 目的 探討瑞芬太尼復合局麻在胸椎結核病灶清除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擇期行胸椎結核病灶清除術73例,ASA I~II 級, 年齡19~66歲,術中根據手術需要深度,患者對指令反應情況調整瑞芬太尼持續(xù)輸注劑量,觀察術中血壓(BP)、心率(HR)、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記錄疼痛評分,鎮(zhèn)靜評分。及不良反應。結果 術中無明顯呼吸抑制(SpO2在98%~100% ),循環(huán)穩(wěn)定,疼痛評分1~2分占93%,Ramsay鎮(zhèn)靜評分II-IV級,惡心嘔吐5例。結論 瑞芬太尼復合局麻行胸椎結核病灶清除術,術中鎮(zhèn)痛效果良好,呼吸循環(huán)穩(wěn)定,可控性強,不良反應少,是一種安全可行的麻醉方式。
【關鍵詞】胸椎結核;局麻;瑞芬太尼;持續(xù)輸注
本院自2007-2008年采用瑞芬太尼持續(xù)輸注復合局麻應用于胸椎結核病灶清除術,經73例臨床觀察體會: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07-2008年 瑞芬太尼持續(xù)輸注復合局麻行胸椎結核病灶清除術73例,均為擇期手術患者,ASA I~ II 級,男31 例,女 42例,年齡19~66歲,全癱2例,不全癱5例,合并肺結核1例,單側結核性胸膜炎2例,糖尿病 1例 。病變部位:上位胸椎(T1~4)6例,中位胸椎(T5~8)21例,下位胸椎(T9~12)46例。術前常規(guī)禁食禁水。術前30 min咪唑安定0.1 mg/kg肌內注射。
1.2 方法 患者入室后,開通靜脈輸液通路,連接多功能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BP, HR ,SpO2。固定手術體位后,面罩吸氧5 L/min,于手術切口注射局麻藥前5 min連接全自動注藥泵以0.05 μg/(kg?min)持續(xù)輸注(1 mg瑞芬太尼以0.9%生理鹽水稀釋成50 ml),局麻前90 s瑞芬太尼負荷量0.5 μg/kg在30~60 s靜脈滴注。局麻后以0.025 μg/(kg?min)持續(xù)輸注。以手術所需鎮(zhèn)痛深度及患者對指令反應調整瑞芬太尼的持續(xù)輸注劑量,每次增減0.025 μg/(kg?min)。局麻用0.5%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混合溶液逐層浸潤。手術采用脊柱旁路“L”形切口,術畢停止瑞芬太尼輸注。
1.3 觀察指標 監(jiān)護儀常規(guī)監(jiān)測入室后至術畢5 min BP、HR、SpO2。觀察Ramsay鎮(zhèn)靜評分,鎮(zhèn)痛評分(1分無痛;2疼痛,能耐受;3分嚴重疼痛),不良反應及瑞芬太尼用量。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手術歷時50~130 min,平均(89±17)min。術中出血300~1200 ml。
2.2 生命體征變化和不良反應 瑞芬太尼給藥后至術終BP,HR在基礎值±30%。瑞芬太尼負荷劑量后SpO2<90%2例,術中 SpO2在98%~100%。術中惡心嘔吐5例。
2.4 評分及瑞芬太尼使用情況 本組患者瑞芬太尼負荷劑量至切皮前Ramsay鎮(zhèn)靜評分Ⅵ級3例,V級8例,II~IV級62例,處理肋間神經束至病灶清除俱為II~IV級;鎮(zhèn)痛評分:1分61例占83.5%,2分7例占9.5%,3分5例占6.8%。瑞芬太尼最小劑量200 μg,最大劑量0.2 μg/(kg?min),平均用量(0.12±0.02)μg/(kg?min)。
3 討論
胸椎結核病灶清除術多主張在全身麻醉下手術,我院有部分術者要求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呈清醒狀態(tài),其目的是避免在手術操作過程中損傷脊髓或脊神經,統計我院既往有13%的患者在單純局麻下手術,術中往往因鎮(zhèn)痛不全,導致患者在手術中出現血壓,心率明顯增高,部分患者有屏氣,大量出汗等不良反應,嚴重者影響手術正常操作。筆者就其瑞芬太尼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效果好,起效迅速,消除快不受年齡、性別、體重限制,不受肝腎功能影響,雖然對呼吸、循環(huán)有輕微影響,但易于調整這一特點,將其復合局麻用于胸椎結核病灶清除術,解決了單純局麻下手術給患者帶來不良影響的問題。
本組患者在處理肋間神經束至病灶清除術中Ramsay 鎮(zhèn)靜評分俱為Ⅱ級 ~Ⅳ,在病灶清除過程中患者對指令反應敏捷,合作良好,對腿痛,腿麻定位及時,準確,有效避免了脊髓,神經過度牽拉導致的損傷。在病灶清除減壓過程中疼痛評分3分者有5例,考慮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破壞死骨,椎間盤突向椎管內擠壓神經;②病灶清除減壓操作中器械擠壓神經所致。此5例在病灶清除術減壓后疼痛即明顯緩解,其中3例鎮(zhèn)痛評分1分,2例鎮(zhèn)痛評分2分。
本組患者在靜脈推注瑞芬太尼負荷劑量時出現嚴重呼吸抑制2例,均表現為呼吸暫停,意識消失??紤]與注藥速度稍快有關,經停止靜脈推注,面罩加壓給氧后,意識、自主呼吸很快恢復。故在靜脈推注負荷劑量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指征變化,隨時調整推注速度和劑量,應足夠重視呼吸監(jiān)測和呼吸支持,在給藥前即開始大流量面罩吸氧,增加氧儲備。麻醉前即應備好氧氣,麻醉機,氣管插管等復蘇設備。本組術中瑞芬太尼持續(xù)輸注SpO2維持在98%~100%,術中未出現嚴重呼吸抑制,即使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也并沒有SpO2下降。瑞芬太尼與其它阿片類藥物相比呼吸抑制的發(fā)生率較高,但其呼吸功能在停藥后3~5 min內能恢復迅速,而且較少受給藥劑量和給藥速度的影響,從而認為在臨床使用上與其它阿片類藥物相比安全性較高。
本組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較單純局麻下手術穩(wěn)定。僅少數患者因疼痛,急性失血等原因BP、HR雖有波動,但經調整瑞芬太尼持續(xù)輸注速度,及時補充有效血容量等積極對癥治療。
其BP、HR波動幅度不超過基礎值±30%。對出現HR低于50次/min合并低血壓或HR低于50次/min持續(xù)1 min者,可靜脈給予阿托品0.25~0.5 mg或麻黃堿10 mg處理。瑞芬太尼可引起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和低血壓,藥物麻黃堿或苯腎上腺素亦可逆轉此效應,術畢停藥瑞芬太尼的循環(huán)抑制作用可在7~10 min自動恢復[2],因此,可控性強,安全性高。
術中惡心嘔吐5例,給予甲氧氯普胺5~10 mg靜脈推注均立即緩解。未見其它不良反應。瑞芬太尼是純阿片μ受體激動劑,所具有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呼吸抑制等作用可被納洛酮拮抗。瑞芬太尼鎮(zhèn)痛效果確切,能較好地抑制術中刺激所致應激反應,持續(xù)輸注可根據手術的需要快速而精確地調整給藥劑量和速度,可控性強。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不依賴肝腎功能。靜注瑞芬太尼負荷劑量時應避免大劑量,快速給藥所致的呼吸抑制,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給予積極的呼吸支持可增強瑞芬太尼在臨床使用上的安全性。本組患者鎮(zhèn)痛良好,術中對指令反應敏捷,合作良好,對腿痛、腿麻等神經刺激癥狀能及時,準確地反映給術者,滿足術者的要求,提高了手術安全性,降低了手術并發(fā)癥。
結論,瑞芬太尼持續(xù)輸注復合局麻在胸椎結核病灶清除術的應用中,具有鎮(zhèn)痛效果確切,呼吸循環(huán)干擾輕微,可控性強,應激反應輕,不良反應少等優(yōu)點,可適用于部分不宜在全麻下手術的患者。
參 考 文 獻
[1] Ramsay MA, Savege TM, Simpson BR, Goodwin R. Controlled sedation with alphaxalonealphadolone.Br Med J,1974 ,2(920):65-69.
[2] 黃宇光,羅愛倫.麻醉學.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