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昌華 呂海燕
新課程理念下,一節(jié)靈動的語文課,仿佛一首歌,歌到情處淚雙流;猶如一杯酒,酒將醉時笑語多;又似一首詩,詩言有盡意無窮。師生沉浸其中,思維碰撞,情感交融,心靈溝通,生命對話—那是一種多么美妙的境界!但遺憾的是,不少教師一味地追求“完美”,而背離了新課堂崇尚的最基本的“真”與“實”。面對那一節(jié)節(jié)“天衣無縫”、“花樣百出”的樣品課,我們在感嘆“遙不可及”、“深不可測”之余,又會情不自禁地想到兩個字——虛假!
一、虛假“自主”
曾聽有位語文老師上《春天的手》一課。在采取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后,為了讓孩子們深刻感受春天的變化,教師別出心裁地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自主開放”的課堂:喜歡唱歌的學唱《春天在哪里》;喜歡繪畫的則用畫筆描繪春天的美景;喜歡表演的可以帶上頭飾表演課文內(nèi)容。學生們看似都按自己的個性愛好各就各位活動了,但很快發(fā)現(xiàn),唱歌組的同學聲音越來越輕,無精打采;繪畫組的看似從頭到尾饒有興趣,忙個不停,但除了小花就是小草,色彩與形狀也無多大變化;表演的同學雖然帶上了頭飾,但顯然進入不了角色。這樣大約過了二十分鐘,學生們終于“捱”到了時間。隨后,一場“綜藝大觀”開始了……聽課離開時。我無意間拿起了身旁一個孩子的畫,見我沒有贊美之意,那個孩子忙解釋說:“其實,跳舞我最拿手,可是,課前老師說跳舞的人太多了,讓我站在畫畫的隊伍里?!蓖詿o忌,聽者愕然。這難道就是我們天天大聲倡導的“自主”?
仔細回顧我們的課堂,其實,類似的虛假“自主”并不都出現(xiàn)在別人身上:如語文課上,我們在解決某些較難問題的時候常常要求學生讀一讀課文,再找一找有關(guān)詞句,然后想一想問題的答案??捎行┪蛐暂^強的同學在你一提出問題的時候他已知道答案了,所以他們很興奮地想一吐為快,但是,為了使教學順利地進行下去,我們卻視而不見。于是那些同學只好無奈地、失落地放下了手,在其他同學尋求答案的時間里,他們無所事事,顯得很消極。也有些同學可能跟不上你的節(jié)奏,當你按部就班地踩著不變的步伐行進時,他們卻還默默地坐在被遺忘的角落。更有甚者,教師激情洋溢地問學生:“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可是,當孩子鼓足勇氣舉起那“怯懦”的小手時,老師卻熟視無睹:“既然大家都明白,下課!”
陶行知老先生多次告誡教育者:“我們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彼^“會變小孩子”,我的理解就是教師要盡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用“學生的需要”去選擇。
品讀陶老先生意味深長的話語,回顧課堂上的點點滴滴,我們是否有些慚愧?
二、虛假“合作”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以小組合作為代表的合作學習被教師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的合作學習,時有思維碰撞的火花閃現(xiàn)于課堂,讓人耳目一新。但也有不少教師沒有領(lǐng)悟合作學習的真正內(nèi)涵,視“合作”為“合坐”,不僅浪費時間,也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我曾聽過兩節(jié)有合作環(huán)節(jié)的課堂教學,對其中的合作情景印象深刻。
第一節(jié)課中,教師讓學生與喜歡的伙伴合作讀課文。話音剛落,學生紛紛行動起來;你找我,我又想找他;前排找后排,最左排的找最右排的;有的小組開始讀了,有的還在急著找伙伴,剛剛找到了伙伴,時間又到了。
第二節(jié)課中,老師讓小組合作討論問題。乍一看,討論情景很激烈;再一看,各小組中,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沒有傾聽,沒有吸納,會說的滔滔不絕,不會說的左顧右盼看熱鬧。
靜下心來,認真審視類似的合作,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虛假”的本質(zhì):
(一)合作時間過短,討論匆匆,研究匆匆。
(二)沒有形成合作的機制,成員分工不明,會說的搶著說。不會說的看熱鬧。
(三)合作研究的問題沒有價值,合作學習成了課堂的點綴、過場。
其實合作學習雖有諸多優(yōu)點,但有沒有必要“合作”卻要因課而異,因問題而異。同時,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課堂上,教師組織時還要注意許多問題。如:在提出問題后,可先不急于討論,允許學生獨立思考一會兒,當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參與討論時,學生才會有話可說;討論時,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沒有充足的時間,合作學習將流于形式;多給幫助,全班十多個小組中,免不了有些因組長的組織能力偏低,或因小組整體實力偏差等原因而無法順利地展開合作,這時,教師可以以一個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地參與到困難的小組中去適時點撥;多給激勵,要運用教育評價鼓勵合作,使每個小組都能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chǎn)生進一步合作的欲望。只有建立在“平等、和諧、真實”基礎(chǔ)上的合作學習,才會使學生有所發(fā)展,有所提高,那種類似于“合作”的虛假“合坐”,新課堂要堅決地拒絕。
三、虛假“對話”
聽過這樣一節(jié)看圖習作訓練課《春游》。為了改變習作中學生被動應付的局面,調(diào)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上課開始,老師就對學生說:“星期天你們都去春游了嗎?老師以前的學生也喜歡春游,他們還拍了一張春游時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看?”“想!”學生大聲應答,心中充滿了期待。教師順勢把課文的春游插圖展示在屏幕上。當屏幕上出現(xiàn)了本課課文的卡通圖片時,學生一陣騷動,“老師,這不是您以前學生的照片,這是課文的插圖!”“老師,你說謊?!笔谡n教師張嘴結(jié)舌,無話以對。
原本想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境導人新課,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沒想到事與愿違??上攵?,表面、膚淺的對話都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又何以與學生的“心靈”對話?
由此,曾經(jīng)有過的一幕又浮現(xiàn)眼前:一次到外校講《葡萄溝》一課,即將下課時,我對學生說:“葡萄溝真是一個好地方,想不想去?”“想!”我笑了:“如果有機會去,請帶上我!”這時,一個小男孩著急地站了起來:“老師,我姑姑就在吐魯番,我去的時候怎么和你聯(lián)系?”面對學生真誠的目光,我無言以對,慚愧至極。
受新課標“洗禮”的我們都清楚地知道:課堂教學應是真實的??墒?,盡管我們?nèi)巳硕紙远ú灰频剡@樣認為,但卻經(jīng)常無意間用自己的行為在背叛“靈魂”。國內(nèi)知名的特級教師薛發(fā)根曾說過:人,有人品;課,有課品。一位教師的人格魅力奠定了他的課堂品位,課品如人品。而真實地與學生“對話”,則是衡量人品、課品的基本準繩??蛇@根準繩。在現(xiàn)今的很多課堂上,我們卻苦尋不到。
玉自璞中琢,藝從真中來。真實是新課堂的生命,是新課堂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新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源頭活水。在平時的聽課中,我們經(jīng)??吹?,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展現(xiàn)的并不是對答如流,完美無缺,但每節(jié)課都能讓我們的心靈為之一顫,都能讓我們感受到一種缺憾的美、動態(tài)的美、生成的美。在這種真實的課境中,學生得到了真實的鍛煉,獲得了真正的提高。同時,在這種真實的美中,我們不僅能體會出授課者愛教育、愛孩子,摒棄了功利思想的無所顧忌,更能品味到教師飽覽群書、收放自如、成竹在胸的豐厚底蘊。
我省語文界的權(quán)威——魏巍教授在對語文教師培訓時說過這樣一句話,讓我收益匪淺:一節(jié)真實的語文課猶如一朵鮮花,不僅能讓聽眾聞到花的芬芳,更能讓觀者聽到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