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jié)婚的那天,洞房里張燈結(jié)彩,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jié)果在書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里捧著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華羅庚猜書
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后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jié)省了讀書時間,而且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xué),由于他勤奮好學(xué),使他藝術(shù)水平達(dá)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愿。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fēng),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shù)學(xué)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guān)于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fù)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fù)復(fù)地念了半年多。因?yàn)榻?jīng)常的反復(fù)翻摸,潔白的書面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用人“五視”
魏信德
古人在實(shí)踐中積累了一套識人、用人的經(jīng)驗(yàn),歸納起來為“五視”,即:
“居視其所親”——注意觀察一個人平時跟誰在一起。如與賢人相近,則可重用;相反,若與小人為伍,就要加以當(dāng)心。
“富視其所與”——看他如何支配自己的財富。如果只滿足私欲,大肆揮霍,貪圖享樂,則不可重用。
“達(dá)視其所舉”——如已處于顯赫之位,需要觀察他如何選拔部屬。若任人唯賢,量才錄用,自然是襟懷坦蕩、秉公辦事的有為之士。
“窮視其所不為”——對處于困境之人,可以視其操守如何。若雖身處困境,卻不做任何茍且之事,這樣的人可以放心地委以重任。
“貧視其所不取”——看一個人在貧困潦倒之時的行為。不取不義之財,甘守清貧,則品性高潔。若見錢眼開,如蠅逐臭,就萬不可重用。
閱讀是一種孤獨(dú)
畢淑敏
閱讀是一種孤獨(dú)。它同看電影看錄像聽音樂會是那樣的不同。前者是一塊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只是孤燈下的一盞清茶,只可獨(dú)啜,傾聽一個遙遠(yuǎn)的靈魂對你一個人的竊竊私語。他在不同的時間對不同的人說過同樣的話,但你此時只感覺他在為你而歌唱。你啪地合上書,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了。但你忍不住又要打開它,穿越歷史的灰塵與他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