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德全
摘要在散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學因素,和學生共同挖掘教學內容本身的內在美和運用教學形式藝術化的外在美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關鍵詞散文教學 審美教育 品味語言 審美情操 文章意境
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散文,這些散文恰是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突破口。一篇好的散文,往往有著形象生動的字詞,節(jié)奏明快的讀音、別具一格的語法和奇特巧妙的修辭組成,同時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散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呢?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是把一篇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進行肢解,先將作品劃分成若干的段落或層次,然后歸納出段意或層意,進而歸納出全文的中心思想。轉而提問字詞的音、形、義,將優(yōu)美的字句等等,并未將它當作情感的載體。
語文教學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進行“以培養(yǎng)感情為目的的審美教育”。高中語文教材中精選了許多有進步思想和藝術形式完美結合的各類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散文,這些散文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教學這類散文,就是對這些文章進行審美的全過程。教學中并不是要教師將字詞句講解得有多清楚明白,如果是那樣,學習散文就會像喝白開水一樣索然無味。在散文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給學生一把鑰匙,將他們引人散文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使感情得到升華,獲得情感的共鳴。散文作為教材中文質兼美的范文,很能喚起學生的審美體驗。因此,教學散文,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用恰當?shù)捻樞蚍謱哟蝸砻鑼懢拔锏姆椒?,理解作者借助景物的描寫來表情達意的寫作技巧外,還可以借助各種媒體為觸發(fā)點,引導學生進入審美感受和體驗,獲得審美經驗。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散文中的美學因素,與學生共同挖掘教學內容本身的內在美和運用教學形式藝術化的外在美,用來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對于教材提供的散文佳作,教學時,教師可采用如下方式進行審美教學:
一、借助媒體,配樂朗讀,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
借助媒體,將學生帶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景之中,奠定感情基調,讓學生迅速進入角色,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中的情感積極交融,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教讀一些經典散文作品,光靠品析語言還不夠,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生動地再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特別對那些抒情性極濃的散文,教師還可以借助音樂作為朗讀背景,指導學生配樂朗誦,把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溝通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使文中所描繪的景和物,所傾吐的情和意,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中提升審美情操。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曾多次嘗試以音樂作為媒體進行散文教學,效果是明顯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為了讓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情景交融、境與情合、人景合一的 完美境界,我預先剪輯了三段經典民樂(一為《二泉映月》、一為《春江花月夜》、一為《梁祝》)作為披文入情的觸發(fā)點,在概括完文段的景物特點后,用錄音機播放出來,要求學生用心去聽,把握音樂旋律的感情基調,選擇一段旋律作為課文文段的配樂朗讀的音樂。其目的是希望通過音樂的感染力來喚醒學生積極、愉快的情緒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對節(jié)奏、旋律、音響等聽覺表現(xiàn)進行分解和綜合等心智加工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想
二、 教師在指導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意境
在體會文章感情的基礎上,處理好重音、語速、停頓, 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誦讀能使文章的意境和神韻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出來. 指導學生誦讀, 能對學生理解感知文章有極大的幫助. 能抓住學生的心,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意境. 散文教學中,教師如同導游,帶領著學生一同暢游。師生共入意境,深情涵泳。在賞析中感受、思索,作品感染了學生,學生領悟了作品,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散文教學就是再現(xiàn)散文以情感人的真面目。從這一意義上講,散文教學的過程也是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比如,在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教師就可以由形到神,順著文中一幅幅如夢如幻的美麗飄渺的畫面,深情地引導學生走進這種朦朧的意境之中,帶著學生在欣賞婀娜多姿的荷花、微微吹拂的晚風、縷縷淡淡的荷香、曲曲折折的小路、淡淡的月色和薄薄的輕霧中,細細品味著作品迷離恍惚的情調,從而進入這種夾雜著淡淡的哀痛、淡淡的恬靜的獨特的意境,慢慢地領悟作者在那血雨腥風的黑暗社會中苦悶彷徨的心情,作品的主題也就把握住了。
三、揣摩散文中的語句、品味散文中的語言
散文語言的一大特點就是語言優(yōu)美凝練。優(yōu)美是指語言清新明快,生動活潑并富于音樂感;凝練是指語言簡潔準確,質樸自然。語句是文學作品的外在形式無論多么深邃的思想、美妙的意境,都是通過語句這種形式來表現(xiàn)的,因此,引導學生揣摩語句,品味語言是不可忽視的,作者的愛憎、思想就是從一些關鍵語句中表現(xiàn)出來的.在《荷塘月色》這篇優(yōu)美散文中,在賞析“月下荷香”這一段極富詩情畫意的語段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揣摩“比喻、通感、擬人”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上的豐富內涵,領會“羞澀”“裊娜”等詞語表現(xiàn)出了一種什么樣的情趣。為加深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微和妙處,教師可以找出其它同義和近義的動詞讓學生作比較,如把“瀉”換成“淌”或“照”,把“浮”換成“升”,把“籠”換成“包”, 表達效果又有何不同?指導學生比較分析,在思索中讓學生領悟語言的豐富內涵,產生如臨其境的感受和體驗。 教師只有創(chuàng)設具體的語境,讓學生通過比較來揣摩、領悟, 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吸收這些典范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從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審美想象和審美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語文素質。
總之,教材中所選的散文,作為文質兼美的范文,講究抒情和意境.有的借助敘事和人物描寫來抒發(fā)自身的思想感情;有的托物言志;有的借景抒情.一以激起人們的愛憎,感染和教育讀者。在散文教學中,不要求學生的理解和感悟一致,而應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審美是客觀形象與主觀感受的統(tǒng)一,對作品的感受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讀者,由于自己的觀點立場、生活經驗、性格好惡的不同,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就不同,教師的責任就是把學生引導到入口處,讓他們進行審美思維的全過程,從而提高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