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麗
當今社會,許多家長忙于生計,托孩子的爺爺或奶奶看管孩子,而老人則一味的溺愛,一味滿足他們的種種物質要求,但卻不知道其實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心靈的溝通。有這種教育思想,又怎能教育好孩子,又怎能談得上因勢利導呢?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一“問題學生”。筆者認為教育和轉化“問題學生”是我們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用“愛心”、“信心”、“耐心”去教育和轉化“問題學生”。作為教育工作者,面對這些“問題學生”,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那么如何做好“問題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要有愛心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由于有過錯行為的學生經常受到父母、老師的斥責、懲罰和同學們的恥笑,一般都比較心虛、敏感,對老師有戒心或敵意,但他們又很需要老師的了解和同學的信任。為了使他們更好地接受教育,須先使他們解除顧慮,擺脫消極的態(tài)度定勢,班主任就應該有“愛心”真心真意地尊重、關心和愛護“問題學生”我從轉化浩然這名“問題學生”中深深體會到這一點。浩然同學小學時,父母親常年在理發(fā)店打工,有奶奶照料生活。學習成績較差,很自卑,課堂紀律不好,經靜性地不完成作業(yè),天長日久,這種不好的學習習慣已經逐步形成,任課老師和他的奶奶都無可奈何。前年在他剛升上六年級時,有一次因沒有完成作業(yè),奶奶打了他,他憤憤離開奶奶家,逃課,逃學。后來我把他找回學校上課,我沒有立即去批評他,而是熱心地牽著他的手把帶到辦公室,幫他補上因逃課而耽誤的功課。這樣消除了他的對立情緒后,再對他進行教導。還有一天下午放學時,他把數(shù)學課本丟在教室里,天色已經很晚,我還是堅持親自把書送到他家。通過這一系列的小事,使這塊“頑石”點頭。
2.要有信心對待“問題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我們老師要認識學生的過錯行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但其嚴重性、穩(wěn)定性還沒有達到品德不良的程度,所以我們對轉化“問題學生”要有信心,同時要想方設法增強“問題學生”改正缺點的信心。就拿我班一個叫旭日同學來說,他很愛撒謊,敢模仿父親的筆跡在聯(lián)系本上簽名并欺騙老師說這是家長寫的;謊稱學校要求交十元錢捐款,自己卻偷偷拿這錢去打游戲機;經常性地違反課堂紀律,卻不交作業(yè)、罵人、打架。經過調查與分析,我了解到造成這些行為的主要原因是從小有虛榮心,希望受表揚,但因受環(huán)境影響,從小學二年級就開始迷戀打游戲機,學習成績下降,為了騙錢打游戲機,不做作業(yè)、免受父母的打罵,說謊就成了家常便飯。針對這種情況,我誠懇坦率地同他個別談話,使其認識到誠實為美,說謊可恥的道理,并告訴他過去的事已經過去,好壞就看今后的表現(xiàn),鼓勵他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改正缺點,多為班集體做好事,我盡可能給他提供做好事的機會,叫他和我一起幫同學修桌子,打掃衛(wèi)生,按班規(guī)給以加分和獎勵。居然會被評為“文明之星”從未受過獎的他,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認可。目前,這位同學有所好轉。這對“問題學生”的轉化不也起了積極的作用!
3.要有耐心從根本上轉化一個“問題學生”一定要有耐心。過錯行為的矯正是項艱巨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老師要有耐心,允許學生反復,在反復中對其堅持教育,學生如果能在反復中吸取教訓,這種反面經驗也會成為日后抵制誘惑、抑制不良習慣的內在力量。因此,老師應把這種反復當作教育的良好時機,耐心地循循善誘地幫助學生總結教訓,引導他們繼續(xù)前進。
總之,教育和轉化“問題學生”時,多給“問題學生”一些愛心,讓愛的陽光溫暖“問題學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問題學生”的成長,積極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強對“問題學生”的轉化教育工作,使這類學生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或許另一個偉大的人物就在您的手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