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內容提要:古一(化名)是我校三年級一名學生。主要表現(xiàn)在:該生學習存在障礙,做什么事都毫無顧忌,不顧后果。常為一些小事發(fā)火,大喊大叫。在學校不守紀律,上課不愛聽講,小動作不停,坐不住。經(jīng)常去招惹周圍的同學,與小朋友打架。對老師的提醒置若罔聞。診斷為有多動癥趨向。
關鍵詞:多動、 自控訓練、鼓勵、自信
一、 個案基本情況:
古一(化名),男,10歲,小學三年級學生。父母離異,跟奶奶一起生活。主要表現(xiàn)在:情緒不穩(wěn)定,有個什么念頭就不假思索地去行動,不顧后果。常為一些小事發(fā)火,大喊大叫。在學校表現(xiàn)也不好,不守紀律,上課不愛聽講,小動作不停,手里總擺弄著東西,晃動椅子,坐不住。有時又喊又叫,又跑又跳,經(jīng)常去招惹周圍的同學,與小朋友打架,整整一節(jié)課,幾乎一秒鐘也停不下來。對老師的提醒置若罔聞:老師示意他坐端正,他朝你做個鬼臉,繼續(xù)手舞足蹈。不僅自己不好好學習,還影響其它小朋友的學習。做作業(yè)時卻經(jīng)常邊做邊玩,注意力難以集中。依賴心特別強。最喜愛的活動是看電視。通過反復觀察,該生智力發(fā)展水平一般,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和聽覺記憶方面發(fā)展不協(xié)調,造成學習困難,使得學習成績在中等以下。
二、案例分析:
從上述案例介紹可以看出,可以看出,該生學習存在障礙,做什么事都毫無顧忌,想干啥就干啥,這種情形時間一長,便會成為病態(tài)反應,可以診斷孩子有多動癥趨向。如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手里經(jīng)常擺弄著東西,精力特別旺盛,活動過度等?;加卸鄤影Y的兒童表現(xiàn)為:
1、經(jīng)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小動作多。
2、經(jīng)常離開座位。
3、在一些不該動的場合亂跑亂爬。
4、很難安安靜靜地玩。
5、經(jīng)常顯得忙忙碌碌。
6、經(jīng)常話多,說起來沒完。
7、常在問題沒說完時搶先回答。
8、經(jīng)常很難按順序等待。
9、經(jīng)常打斷別人或強使別人接受他。
沒想到,孩子有一半都能對上號!
根據(jù)以上分析,該生有多動癥的趨向,他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顯的缺陷,特別是不能持續(xù)地將一項活動進行到底,注意的穩(wěn)定性很差。但是如果及時的對他進行教育和幫助,情況會有所好轉的。
首先我找他的母親談話,記錄如下:
師:古一平時在家和你們交流嗎?遇到問題愿意跟你們說嗎?
其母:我和他爸平時比較忙,孩子很少和我們交流,但我們對他的要求很嚴。
師:他上課時不愛講話,但愛做小動作,坐不住,一會站,一會坐,在家也這樣嗎?
其母:在家也這樣,他在做作業(yè)時我坐在旁邊陪他,他也這樣,我總是說他卻不管用,真拿他沒辦法。 我?guī)€專門去做了檢查,結果說他有點多動癥的趨向,但不嚴重不需要藥物治療,只是平時要多關注他,專家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可能會有所好轉。
師:其實這并不可怕,只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我相信一定會有好轉的。
其母: 好,我們家長一定會配合老師!
三、輔導策略和實施
在輔導與幫助學生過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對方的優(yōu)點,在優(yōu)勢中尋找弱勢,在缺點中尋找閃光點,以激勵為主,批評教育為輔,從抓住特點、抓好重點、狠抓難點入手,幫助其克服缺點。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要想保證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從事各項活動,必須讓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我向家長特別強調:不能讓他長時間地看電視,因為看電視時,孩子處于似聽非聽、似看非看的狀態(tài),容易造成孩子上課也處于這種狀態(tài),建議家長培養(yǎng)孩子看書的習慣。
2、對孩子給予更多的關心、理解與激勵,幫孩子樹立自信。
我作為班主任以及心理健康老師,不能討厭、歧視這個學生,不能簡單地認為是思想和品德問題,粗暴地訓斥、處罰,引起他的自卑心理,造成精神壓力或情緒波動,引起反抗心理,要多關心,多理解,使其感到溫暖而有觸動,為教育引導打下基礎。
在課上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課后,我再找該生談心。通過面對面地坐下談,了解他的全面情況,如思想變化情況和心理承受能力。多鼓勵,少打擊,多表揚,少批評,多關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調整心理、平和心態(tài),使他能正確地認識和看待自己及周圍的人、事。
我告訴她老師對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做個愛學習、守紀律的好孩子。在老師心目中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談心過程中,我一直肯定他的優(yōu)點,鼓勵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誠懇地指出他的不足,要求他必須上課專心,塌實學習,給予明確的努力方向,希望在潛移默化之中實施教育、引導。 這個過程中,只要一有進步,馬上表揚。有時,我上課遇到他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時,就會用眼睛暗示她,他馬上坐端正。過一段時間,與他交流一次,指出他做得好的地方,與老師拉勾,共同努力。
3、加強注意力的培養(yǎng),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認為在教育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心態(tài),始終讓學生在心里記下“我行,我能”等積極的意念,鼓勵自己,這樣才能想盡辦法,不斷前進,直至成功。同時,要經(jīng)常使用激勵的語言贊美學生,激發(fā)受贊賞人一股自信與沖勁而引發(fā)出潛力。 我從他最喜歡的活動(玩卡、汽車模型)開始,逐漸延長其注意力的時間,并培養(yǎng)他的耐性。一有進步,立刻表揚,強化其良好的行為。
4、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影響他,讓他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讓全班同學都關心他,安排最好的學生與他同坐,他喜歡看電視、玩卡,我讓他給大家講解并展示,請全班同學欣賞。
5、與家長密切配合,經(jīng)常保持聯(lián)系。
要求家長不能一聽見孩子在校表現(xiàn)差就罵孩子。希望家長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在家給孩子安排作息時間,按時起居飲食、學習,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培養(yǎng)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
6、教給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對有學習障礙的孩子而言,光靠學校教育,老師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家庭教育對他們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老師要與家長溝通: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應及時地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解決各種矛盾,而不是一味地遷就或打罵。家長應給予建議,但不能一手包辦。家庭教育以表揚為主。
7、對于古一的情況進行自控訓練。
自控訓練的主要任務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固定的自我命令讓患兒學會自我行為控制,還可以用來控制孩子的一些沖動性行為。在進行自我控制訓練的過程要注意訓練順序,任務內容由簡到繁,完成時間由短到長,自我命令由少到多。
孩子的治療需要家長的配合,古一的母親剛開始要出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古一回答。要求古一在回答問題之前完成以下三個動作:?!V蛊渌顒?,保持安靜;看——看清題目;聽——聽清要求,最后才開口回答。比如在過馬路前要完成停、看、聽等一系列動作,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控制小明的一些沖動性行為。由于在訓練過程中,動作命令是來自于古一內心,所以一旦動力定型,古一的自控能力就會大大提高。
8、請家長適當控制孩子的飲食,少吃油炸食品,不吃胡椒、辣椒等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并觀察這種做法是否能減輕多動行為。
四、輔導結果
通過一個階段的耐心幫助,古一的多動的行為好了許多,慢慢的他愿意靜下來聽一會課,有時也能舉手參與發(fā)言,并且回答得很正確。該生現(xiàn)在在學習上樹立了自信心,能按時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作業(yè)的質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師、同學、家長平時對他的關愛,表示要做個文明、守紀的好學生。雖然他還沒有取得更優(yōu)異的成績,但他確實是進步了許多,那“每天進步一點點?!币殉蔀槲液图议L的共同期盼,相信該學生會在鼓勵中會有更大的進步!
北京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學校心理衛(wèi)生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