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尚書
【摘 要】音樂和歷史原本是兩個不相關的學科,在新課程下理念的指導下,筆者嘗試將音樂融入歷史課堂教學之中,在導入新課、組織教學和總結全課中均可以使用相關的音樂,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歷史,讓歷史教學插上音樂的翅膀,讓思想飛翔得更高。
【關鍵詞】歷史教學;音樂;歌曲
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像音樂這樣能深深的打動人們的心靈:當你聽到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你會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可愛;當你聽施特勞斯的《維也納圓舞曲》,你又會覺得生活是那么美好;《春江花月夜》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你可以想象到那個春風和煦、明月當空、山水相連的動人畫面;《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激勵無數(shù)熱血青年將滿腔的熱情投入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yè)中去……每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總能夠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音樂篇章,而每一首音樂篇章的背后又總有許多厚重的歷史。歷史和音樂就這樣在時空中交叉和重疊。作為歷史教師,我也喜歡音樂,我嘗試著將音樂融入課堂教學,讓歷史教學也插上了音樂的翅膀。
一、音樂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功效
(一)激發(fā)興趣
音樂聲波是一種高質量的能,當人們欣賞一曲高雅美妙的音樂后,音樂聲波中的能作用于人體后可轉化為一種生物能,可使人體中潛在的能量得到激活,從而使人的生物節(jié)律得到調節(jié)。在歷史課堂中播放音樂,使原本僵死的課堂頓時變得生機勃勃,使原本枯燥的歷史頓時變得鮮活生動。學生在學習歷史中各個器官都能被音樂所激活,通過音樂學生顯然對歷史增加了學習的興趣。
(二)培養(yǎng)情感
音樂抒發(fā)人們的情感,如《在松花江上》讓人感受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白山黑水在日寇鐵蹄下蹂躪的悲壯之情;《黃河大合唱》讓人感受到中華民族萬眾一心抗擊日本侵略的奮發(fā)之情;《長江之歌》則抒發(fā)人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通過音樂,讓學生用聲音來感知歷史,抒發(fā)他們的發(fā)自肺腑的真實情感。
(三)幫助理解
許多音樂作品都是一定歷史時期對當時重大歷史事件的真實寫照,如《國民革命歌》中歌詞“打倒列強除軍閥”,就反映了國民大革命的兩項重要的歷史任務:對外打倒帝國主義,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對內推翻軍閥統(tǒng)治,統(tǒng)一中國。還有《解放區(qū)的天》歌詞中“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則反映了解放區(qū)人們經過土地改革翻身作了主人后喜悅的心情等。通過對這些歌詞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加強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四)發(fā)展記憶
在歷史課堂中聽一些如《我愛你,中國》、《十送紅軍》等旋律優(yōu)美的歌曲,能使學生融入音樂的世界里,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對改善記憶有著極顯著的效果。誠如馬克思所言:“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p>
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可以使用的音樂曲目。(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為例)(如圖1)
三、如何將音樂有機地融入歷史課堂教學中去
(一)烘托氣氛,導入新課
美國好萊塢大片的導演們總是在影片開始的三分鐘設計個小小的高潮,以吸引觀眾的眼球?!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jié)歷史課的成功與否,在課堂開始的一至三分鐘的處理安排也顯得非常重要。如何在課堂中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播放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音樂當然是個不錯的選擇。例如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下冊第一章第三節(jié)《九一八事變》一課,教師一開始先播放音樂《在松花江上》,整個教室里頓時彌漫著一種憂傷和悲壯的氛圍,當音樂悠然而止,教師乘機拋出問題:“東北的白山黑水是如此的讓東北人民所熱愛和留戀,但為什么他們卻要離開自己可愛的家鄉(xiāng)呢?”,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則順利的導入新課。再舉一例,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下冊第三章第三節(jié)《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發(fā)展》一課中,教師播放歌曲《解放區(qū)的天》,該歌曲節(jié)奏歡快,歌詞富有感染力,讓人感受到是一種喜悅的心情,到處是充滿陽光和笑聲。當學生還沉浸在歡快的氣氛中時,教師馬上提問:“是什么樣的事情讓‘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qū)的人民好喜歡呢?”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出其原因是“解放區(qū)的土地改革”,從而導入新課。
(二)作為材料,組織教學。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音樂不但可以烘托課堂氣氛,以導入新課,有時它還能起到了歷史材料的用途
例如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下冊第二章第四節(jié)《共產黨堅持抗戰(zhàn)和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一課中,當教師講到“由于日軍的殘酷掃蕩和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封鎖,再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1941年到1942年根據(jù)地出現(xiàn)嚴重的困難局面”時,教師話鋒一轉,道:“嚴重的困難局面并沒有難倒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相反到1943年后原來荒蕪人煙的南泥灣卻成為了陜北的好江南”,教師然后播放歌曲《南泥灣》:“往年的南泥灣/處處是荒山/沒呀人煙/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不一般/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再不是舊模樣/是陜北的好江南/……/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比缓筇釂?1.共產黨在經濟上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得昔日荒蕪人煙的南泥灣成為了陜北的好江南?2.除此之外,共產黨還政治上、思想上還采取哪些具體的措施?通過學生的思考和回答,教師很順利地完成了“抗日根據(jù)地建設”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任務。
以音樂作為歷史材料,讓看慣了文字、圖片材料的學生們耳目一新,倍感幾分新鮮,對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也有許多好處。
(三)畫龍點睛,總結全課
一節(jié)好課就像一出精心設計的戲劇,不但需要開始如虎頭,中間如熊腰,還需要結束如豹尾,這樣的設計才能堪稱完美。
浙江省2004年歷史優(yōu)質課評比中,一位參賽老師在《偉大的歷史轉折》一課的結束時播放了歌曲《春天的故事》,這時屏幕上閃過了“1、鼓起來的錢袋子。2、降下來的恩格爾指數(shù)。3、精起來的飲食。4、大起來的住房。5、長起來的住房。……”等十項反映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數(shù)據(jù)。在音樂聲中所有的學生和聽課老師都被深深的感染,深切感受到十一屆三中全會這一偉大歷史轉折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的變化,下課許久許多人還沉浸在音樂之中不能自拔,此時此刻或許沒有什么比音樂更能表達人們的心情了。
音樂是聲符碰撞的迷宮,音樂是情感涌溢的海洋,音樂是心靈彌散的空間,音樂是生命流轉的記憶。在音樂的世界里我們感受歷史,在歷史的天空中我們認識音樂,讓我們將歷史教學插上音樂的翅膀,讓思想飛翔得更高。
參考文獻
[1]余偉民主編.歷史教育展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葉小兵等著.歷史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