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田
【摘 要】物理作為中學階段基礎教學之一,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部分學生在學習物理這門課程時還存在不少困難,作為物理教師除了掌握專業(yè)知識向學生傳授知識外,還應在課堂上注重師生互動,優(yōu)化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效果。
【關鍵詞】課堂提問設計;實施;作用
每一節(jié)課都離不了師生互動,課堂提問又是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恰當的課堂提問不僅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信息,而且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啟迪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的心智技能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進一步有機化.如何優(yōu)化課堂提問,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呢?
一、把握好課堂提問的設計
(一)提問要有目的性
不要為了提問而提問,一定要把握提問的目的,主要有兩個:
1.檢查、鞏固學生已學的知識。學過的知識該記的是否記住了,理解是否正確,是否完整,通過提問,常??梢园l(fā)現教和學兩方面存在的問題,能及時反饋和糾正。
2.引導學生接受新知識。為了便于學生接受新知識,通過提問喚起舊知識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學的成敗和師生的思維活動是否協調一致關系極大。每堂課的重點、難點一般說教師是心中有數的,但對學生來說卻不一定。所以在關鍵處向學生提問,引起學生重視,是很必要的。
總之,提問一個問題之前,教師一定要明確: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估計學生的答案會出現那些情況,每種情況的問題在哪里。否則亂問一通,看起來好像課堂氣氛很活躍,但對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沒什么作用,還有可能問的學生暈頭轉向,給教學設下障礙。
(二)提問要有啟發(fā)性
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提出的問題要具有啟發(fā)性,怎樣的提問才能啟發(fā)學生思維呢?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師應“慷慨”地提供思維加工的原料,通過回憶已有知識、演示實驗、敘述現象、出示練習題、閱讀資料、觀察掛圖、參觀或其它實踐活動等,用準確、清晰、簡明的語言提出問題,充分發(fā)揮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目的。
2.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師要善于把教學內容本身的矛盾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間的矛盾作為設計問題的突破口,啟發(fā)學生去探究“為什么”,把學生的認識逐步引向深化。
(三)提問要有層次性
系統而周密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去探索達到目標的途徑。提問的層次性原則要求教師緊扣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分析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邏輯順序和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guī)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入、提高。設計問題,在知識范圍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設問,后反問,再追問,最后得出概括的結論,使學生把握思維的正確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設問也可以從大入手,問題提得大,并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讓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明確思維的方向及途徑。隨后,教師再提出一系列小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課往往就是這樣的幾個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問題組合,構成一個指向明確、體現教學思路、具有適當思維容量的“問題鏈”,打通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有序地思考,獲得知識,建立知識系統,掌握學習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遷移。
(四)提問要把握量力性
教學提問的設計應注意量力性,亦即在設計提問時要注意“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要兼顧學生的知識和智力水平,對物理學習較好的學生應提出信息量較大、頗有難度的問題,以滿足他們的思維活動量;而對學習較差的學生應多問一些稍有難度,信息量較小,清晰度高的問題,以鼓勵其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平時不僅應備好課,而且還要“備”學生,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應了如指掌。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實施
(一)問題要提得確切,不能信口提問。有的問題,提得含糊,學生摸不清意圖,不好回答。有的問題,答案范圍過大,也不妥當。為便于學生思考,每個問題,都應該像出考試題一樣,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好。使所提問題的邏輯要嚴密,語言要簡煉、清楚、確切。
(二)要啟發(fā),不要暗示。教學中有的提問是帶暗示性的,暗示的結果,不是培養(yǎng)了真正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盲從。
(三)對學生的答案要有著有落。教學中常見這樣的現象,學生回答了老師的問題后,教師一下子拿出自己的答案,而對學生的回答卻不置可否,實際上把提問當成了一個沒意義的過場,特別是對不確定的或錯誤的答案,尤其不能放過。
(四)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就是要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調動每個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體驗參與和成功帶來的愉悅,爭取每節(jié)課全班大多數學生能有解答問題的機會,更好地激發(fā)班級群體積極思維的熱情。
三、課堂提問的巨大作用
課堂有效提問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其主動投身于物理教學活動中去,意識到自己在該活動中的位置,從而增強物理學習的內驅力;還有助于課堂上更好地貫徹啟發(fā)性教學原則,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合理性提問還能起信息反饋作用,教師可據此來診斷學生在課堂學習物理活動中的困難,以及評價學生對物理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而靈活調整物理教學活動的結構;對學生能起思維橋梁作用或思維定向作用,當學生思維處于思維“岔道口”,茫然無措時,教師恰當的設問就可以使學生找到正確的思維方向。另外,學生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用的幾乎是純心智活動,利于學生心智技能的形成,促進他們物理認知結構的進一步有機化。
總之,只要切實把握好課堂提問中的每個細節(jié)并做到有效實施,定能達到師生互動的最大化,從而獲得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于源溟著.《教學激勵最優(yōu)策略論》.科學普及出版社.
[2]烏美娜主編.《教學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
[3]南京師大教育系編.《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