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芳 王 麗
摘 要: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作為當今證據法中的重要證據規(guī)則之一,我國目前對于非法證據的排除范圍只限定在部分言辭證據上而沒有明確規(guī)定非法實物證據的排除規(guī)則,因此筆者從我國非法言詞證據的現狀及完善來分析,從而使其為我國人權保障建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非法證據 排除規(guī)則 完善和構想
中圖分類號:D925.23 文獻標識碼:A
一、我國非法言詞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現狀
司法實踐中,我國初步確立非法言詞證據排除規(guī)則,但其實施現狀不容樂觀。首先,我國現階段公安人員很少經過公安院校培養(yǎng),缺乏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導致實踐中刑訊逼供現象屢禁不止。其次,受中國傳統法律思想文化影響,百姓對案件的實體結果更為關注,只要實現懲惡除奸的效果,百姓可以容忍程序中的不公正現象存在。
二、我國確立非法言詞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必要性
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在刑事證據方面始終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者大多是從保障人權、維護法治尊嚴、促進案件實體真實的發(fā)現、抑制違法收集證據等方面加以褒揚。①可見設立非法言詞證據排除規(guī)則在現階段的我國十分必要:(1)遏制違法偵查行為的需要。只有通過法律規(guī)定禁止使用違法手段取得的證據,才能遏制違法取證的心理動因,對收集證據的方式產生有效的影響。②(2)促進保障人權的需要。(3)維護審判公正性的需要。
三、我國非法言詞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完善和構想
(一)賦予非法言詞證據排除規(guī)則應有的法律地位。
我國憲法設專條明確規(guī)定,其內容包括:公民的人身、住宅、財產神圣不可侵犯,除法定理由,履行法定手續(xù),任何公民在被拘捕、搜查、扣押等違反法定程序中獲得的言詞證據,不得在刑事訴訟中使用。
(二)明確非法言詞證據范圍。
筆者將著重分析刑訊逼供得到口供、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的排除問題以及以威脅、欺騙、引誘所得口供是否應當排除之相關問題。
1、確立刑訊逼供所得口供排除原則。
針對刑訊逼供所得的口供,我認為應當一律排除。法理依據如下:第一,刑訊逼供違反人權?!霸V訟人權保障更主要地指個人人權(非集體人權)保障,具體而言就是指訴訟參與人的權利保障,首要的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權保障。”③第二,刑訊逼供的證據可靠性差,易造成冤假錯案。第三,破壞司法部門的公正形象。
因此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完善:(1)提高偵查人員的專業(yè)素質。近一時期以來,個別地方檢察機關在審查批捕、審查起訴過程中沒有嚴格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責,錯誤的將刑訊逼供獲取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作為指控犯罪的證據加以使用,最終釀成冤案,造成了及其惡劣的社會影響。④(2)建立庭前證據審查制度,對控辯雙方的證據進行庭前審查,以排除非法證據的可采性。(3)建立訊問時全程錄音錄像制度。(4)建立合理的律師制度,保障律師在偵查階段的各項權利,如會見權,在場權,調查取證權等。(5)案件在由偵查部門移送檢察院后,檢察人員在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第一次見面時和案件移送法院后應當詢問有無刑訊逼供現象并進行審查處理。
2、關于被害人陳述和證人證言的排除問題。
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證人、被害人有如實提供證言或陳述的義務。但由于我國刑事案件中大多數證人和被害人幾乎不出庭作證,從而沒有提出排除非法證言的場合。
再次,威脅、欺騙、引誘所得的口供是否排除問題。我認為應把合法的引誘、欺騙策略與非法的手段區(qū)分開來,對于威脅、欺騙、引誘要看程度的輕重,如果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的威脅、欺騙、引誘,則取得的言詞證據不必排除;如果不符合法律和政策的,或者情節(jié)過于惡劣的威脅、欺騙、引誘所得的言詞證據則應排除。
3、完善相關司法解釋條文。
(1)確定提起非法言詞證據排除的主體。我認為被告人有主體資格,法官本人也可以依職權主動決定審核,如果被告沒有提出來,法官對證據合法性也沒有異議,則非法證據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2)明確非法言詞證據排除的舉證責任。非法取證一般發(fā)生在偵查階段,而偵查階段又是偵查機關一方進行的追訴活動,具有保密性,律師的會見通信權、調查取證權都受到法律的限制,司法實踐中,甚至受到偵查機關的剝奪。⑤因此筆者認為出于控辯平等原則的考慮,我國可以借鑒日本此種均衡機制,由控方承擔舉證責任,如控方不能證明自己是合法獲得的言詞證據則應該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
(3)賦予審判人員排除非法言詞證據的自由裁量權。對于刑訊逼供所得的口供,一經認定絕對排除;如果以威脅、引誘、欺騙等方法取得的證據是重大案件中定案的關鍵證據,且具有不可取代性,則可采納。
(4)非法言詞證據排除的證明標準,控方證明其獲得言詞證據屬合法的證明標準應達到能排除合理懷疑;而出于對被告人的弱勢地位考慮,我認為被告人應在提出存在這方面異議的基礎上提出一些存在非法取證的表面證據即可,如傷痕等。
(5)明確提出排除非法言詞證據的時間。應該在法庭調查結束前,如在開庭詢問被告人是否申請回避時可以詢問被告人是否申請非法證據排除。
(作者:湘潭大學法學院2008級刑事訴訟法學研究生)
注釋:
陳光中、張小玲.論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在我國的適用》.政治與法律.2005年第1期.陳桂明,相慶梅.民事非法證據排除問題初探.現代法學.2004年第2期.
陳桂明,相慶梅.民事非法證據排除問題初探.現代法學》.2004年第2期.
陳光中,張小玲.論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在我國的適用.政治與法律.2005年第1期.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嚴禁將刑訊逼供獲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作為定案的通知.高檢發(fā)訴字[2001]2號.
董小軍.公安機關憑什么剝奪律師的會見權.律師與法制.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