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榮
課堂不僅是教學的陣地,更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主戰(zhàn)場。隨著新課標的實施,以往忽視學生主體的作用,把學生當成“填鴨”,一味“填充”的教學方式,已成為教育的一個誤區(qū)。在教學中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探究式等多種教學方法,要善于交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掘?qū)W生的潛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
著名學者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強調(diào)的是“自讀自悟”?,F(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師應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多年來,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摸索,我是從這樣幾個方面來進行研究和嘗試的:
一、關注學生心理需求,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實際生活中,學生的心理需要雖各有差異,但他們有著一種共同的心理需要,即尊重的需要,這一需要不僅貫穿在他的學習、生活以及一生發(fā)展當中,也是他各種需要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需要。只有當這一需要得到滿足時,學生才會有更高的追求。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從學生心理需求入手,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學習具有持久的內(nèi)在動力。注重創(chuàng)造各種外部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努力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貫串于教學的全過程,滲透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家庭學習等學生學習活動的各個領域。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無論在什么活動中,如果沒有興趣,就根本談不上“主動性”。只有當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才能使課堂變得生動、輕松起來。因此教師就要著力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激發(fā)的興趣。
1.精心設計好導語。一堂課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于積極的自主狀態(tài),一席好的導語尤為關鍵。據(jù)說魏書生上課前,先讓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課文,為的是激發(fā)一下興趣。我在上《宇宙生命之謎》時,引導學生說:在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這一直是個謎。這篇課文要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起解開謎團吧!這樣激發(fā)了興趣,活躍了思維,開啟了想象,課文自主性更強了。
2.營造良好的氛圍。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上的精神負擔,使學生在教師的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去學,主動去探索。如《凡卡》的教學,學生提出:“老板和老板娘對凡卡那樣不好,凡卡為什么不趁他們?nèi)プ龆Y拜時,偷偷地回爺爺那里去?”“他沒有鞋,老板不是做鞋的嗎?可以偷一雙穿著跑。”等問題,這些問題在老師看來可能很幼稚,但證實了學生認真讀書,能充分發(fā)揮想。
3.激發(fā)積極的思維。思維是培養(yǎng)自主能力、開發(fā)智力的襁褓。讓思維的絢麗花束燦爛地開放在每位心中。教會學生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帶著預習中的問題思考,善于從同學的發(fā)言中啟發(fā)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縱深思考。
三、講究策略,訓練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自主”的功能在于他的主動性,這是稱得上自主的真正標志。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把蘊藏的學生身上的巨大潛力挖掘出來,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促進學生自主、主動地學習應采取以下幾方面策略:
1.自選學習內(nèi)容。現(xiàn)代教育觀強調(diào)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把獲得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從根本上改變學生過程中消極、被動的地位,而主體性地確立,離開了自主選擇就難以成為可能。因此,新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編入“你喜歡讀哪幾句?”的類似思考練習題,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喜歡的那部分內(nèi)容進行閱讀,學生的“自主”權得到體現(xiàn)。如《桂林山水》的教學,教師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學習,并要求學生在反復吟讀中,讀出韻味,讀出為什么喜歡。教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設讓學生充分發(fā)展的機會和空間,由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生通過學習,總是能表現(xiàn)得興致盎然,說得頭頭是道,氣氛相當熱烈。
2.自辯學習疑問。古人曰:“學貴有疑?!倍蓡?,該由誰來解答呢?顯然,學生應是解難的主人。教師在課堂上,多讓學生討論、爭辯,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探討,以求得認識的深入?!稗q”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智慧,使思維迅速發(fā)散與集中,擴大信息交流和思維容量。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一課是,一個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他連兩個小孩的問題都回答不了,怎能讓我們佩服他呢?此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看法。頓時,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紛紛舉手發(fā)言:“當時科學沒這么發(fā)達,根本沒法回答這個問題?!笨鬃诱f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才是大智呢!”這不能不說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所帶來的奇跡。由此可見,課堂上疑問讓學生多爭辯,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顯著的作用,也促使了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3.自悟?qū)W習方法。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通過自身體驗得到的知識、方法才最牢固。教師可抓住這一契機,要求學生歸納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如《十六年前的回憶》的教學,教師在學生理解完全文之后,要求學生回去搜集一些革命人物,然后在課上交流。一個個人物是那么生動、具體,讓我們從中得到很多革命知識,讓人大開眼界。此時,教師抓住這一美好時機,問:“你們的這些資料是哪來的?”有的說是從電腦網(wǎng)頁上下載來的,有的說是去圖書館查閱有關書籍找來的,有的說是從電視上看到的……?!岸嗪玫膶W習方法啊”。此時此刻,教師再也沒有必要干巴巴地去介紹那些革命人物了。這樣,讓每個學生積極投身到學習活動中去,并從活動中總結(jié)出自己的學習方法來,所取得的效果遠遠比完全由教師歸納的效果要好得多。學生一旦掌握了學習方法,他更會無時無刻地去汲取知識,從而也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自主學習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拓寬了學生智力發(fā)展的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能力。以上觀點,僅是我個人的一些有益的探索。
(作者單位:河北黃驊市仁村中心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