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松海
一場突如其來的8級大地震,給中國四川的災區(qū)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也震痛了全國人民的心,中華民族空前團結起來,八方馳援,抗震救災,眾志成城,演繹了一首驚天地、泣鬼神的壯美詩篇,山河為之動容,五洲為之悲歌。
歷史將銘記,中國人民遭受的巨大災難和傷痛;歷史將銘記,在災難面前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英勇抗爭;歷史將銘記,所有為抗震救災而奉獻犧牲的人們??拐鹁葹牡娜蝿找廊黄D巨,但中國人民必將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中國將繼續(xù)前行!
【一】溫家寶要求今晚12時前打通通往震中災區(qū)的道路
新華社四川都江堰5月13日8時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總指揮溫家寶,13日上午7時再次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會議。他強調,務必要在今天晚上12時以前打通通往震中災區(qū)的道路,全面開展抗震、搶險、救人工作。溫家寶說,目前抗震救災工作處于十分困難的階段,有的災區(qū)道路不通、通訊不通,個別地方情況不明,而且現在還下著雨,給搶險增加了難度。人民生命財產高于一切,現在還有很多人掩埋在廢墟中,時間最為寶貴,時間就是生命,要爭分奪秒,盡最大努力,搶救埋壓在廢墟下的群眾的生命。像都江堰這樣能夠全面開展搶險救災工作的地方,要集中力量全力救人。
(記者 李斌)
【解讀】
溫家寶總理在第一時間搭機趕赴災區(qū)救災,強調以最短的時間,盡最大努力,搶救埋壓在廢墟下的群眾的生命。溫總理不顧疲勞、不顧安危奔波在救災第一線,給災民和救援人員送去鎮(zhèn)定、送去信心、送去勇氣。溫總理就如同一面旗幟,鼓舞、感召、引領著災區(qū)人民抗震救災。這則素材,可用在生命、溫暖、真情、信心與力量、面對苦難、永不言棄等話題作文中。
【二】大愛無聲鑄師魂
地動山搖,他弓著身子,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冰雹般的磚瓦、灰塵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鮮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只護衛(wèi)小雞的母雞,他的身下蜷伏著4個幸存的學生,而他張開守護翅膀的身軀定格為永恒……5月13日22時12分,當搜救人員從四川省德陽市漢旺鎮(zhèn)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的廢墟中,搬走壓在他身上最后一塊水泥板時,所有搶險人員都被震撼了。
他叫譚千秋,51歲,他用自己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師魂,被贊譽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解讀】
面對死亡,譚千秋老師沒有退縮,沒有躲閃,而是毫不遲疑地用身體護住學生,這既是一種本能,更是平時優(yōu)良品質的一種必然體現。他用自己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什么是為人之師;他那在突發(fā)災難來臨時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他像雄鷹一樣張開雙臂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種我們一直苦苦追尋的東西,那就是——奉獻!這則素材,可用在愛心、感動、勇敢、奉獻、生與死等話題作文中。
【三】10萬人生死不明,危急時刻,王毅率領200名官兵冒險出征
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10萬人口的汶川縣城:道路中斷、電力中斷、通訊中斷、山體滑坡、余震頻發(fā)……災情就是命令。武警部隊黨委第一時間命令武警某師,不惜一切代價向重災區(qū)汶川挺進,盡快開辟“生命通道”,突入汶川實施救援。師參謀長王毅主動請纓,率670名官兵火速開赴汶川。13日1時,摩托化開進的部隊行至古爾溝,地震造成的山體塌方將通往汶川的山路徹底覆蓋。后面是滯留在泥濘中長長的車隊,眼前是塌方碎石,想想10萬生死不明急需搶救的汶川群眾,王毅心急如焚。“帶上精干力量,不惜一切代價徒步向汶川進發(fā)!”王毅果斷決定部隊棄車步行,率領200名官兵組成的先遣隊強行軍向汶川挺進。13日23時15分,王毅參謀長帶領這200名勇士,歷經21個小時,徒步強行軍90多公里,成為第一支到達汶川縣城的救援部隊,并立即用海事衛(wèi)星電話向上級報告了汶川情況。自此,震后與外界隔絕了33個小時的汶川與外界有了聯系,這也為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
【解讀】
在10萬人生死不明的危急時刻,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王毅以軍人的剛強與果敢,不怕流血犧牲,與時間賽跑,為搶險救災爭得了時間。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再一次鑄造了中華軍魂。這則素材,可用在勇敢、亮點、行動、個人與集體、迎戰(zhàn)風雨、他助與自助等話題作文中。
【四】總書記兩次中途停車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18日上午來到什邡市察看災情,對當前救災工作提出要求。從電視鏡頭中看到,總書記在從什邡市察看災情返回途中,兩次停車詢問救災情況。第一次停車詢問一位基層干部,村民是否全部安置好,受災群眾是否得到了及時救治;第二次停車詢問正從路旁經過的兩位女醫(yī)務人員,救治了多少受災群眾,鼓勵她們要爭分搶秒、頑強拼搏,全力做好被救傷病人員的救治工作。
【解讀】
兩次中途停車,神色凝重地詢問災民的安置和救治情況,這種殷殷關懷之情、濃濃牽掛之心溢于言表,令人動容。這不僅體現了總書記對災區(qū)人民的關愛,飽含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更傳遞出了一種信心、力量和勇氣。在抗震救災處于最緊要、最艱巨、最困難、最危急的時刻,總書記的言行給災民和所有救援人員以最大的鼓舞和激勵。這則素材,可用在鼓勵、希望、力量、關心、依靠、美好瞬間、陽光在我心中等話題作文中。
【五】生命奇跡:145個
小時后獲救
5月17日15時35分,經過24小時生死救援,一位名叫沈培云的幸存者,終于在145個小時后重新見到了陽光。成都軍區(qū)某集團軍陸航團等待已久的直升機,滿載希望,把他送往成都醫(yī)治。17日下午15時30分,在映秀電廠職工宿舍廢墟下發(fā)現一名幸存者,一場生命接力大營救由此展開。來自上海的武警消防救援隊員手工作業(yè),進行了4個小時的艱苦解救,但廢墟體積過大,幸存者掩埋位置過深,這次救援宣告失敗。緊急趕赴現場的第三軍醫(yī)大學醫(yī)護人員,展開緊急醫(yī)護和心理疏導。一滴滴救命的營養(yǎng)液,順著一根4米多長的軟管,流進了他的嘴里。第三軍醫(yī)大學教授楊占宇沿著救援人員挖開的一條狹窄彎曲巷道,毅然向幸存者爬去,對其進行醫(yī)療救助和心理疏導。此時,北京軍區(qū)某工兵團聞訊趕來增援。15時許,幾方救援力量采取了聯合行動??臻g擴大了,巷道鑿寬了,幸存者被一寸一寸挪向出口,挪向生的希望。
【解讀】
145小時的痛苦掙扎,145小時的頑強拼搏,145小時的分分秒秒,都是對生命的渴望。一次次艱難的施救,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都牽動著億萬人的心,每一個生命的奇跡都見證著意志的堅強,都是對永不言棄的最好注腳。災難面前,我們要鎮(zhèn)定,我們要堅守,生命有時就會被那一線希望重新照亮。這則素材,可用在向往、堅韌、生命的力量、信念、點亮心燈、學會等待、永不言棄、尋找生命、團結協作等話題作文中。
【六】把生的希望留給別的孩子
36歲的南壩鎮(zhèn)醫(yī)生郝興軍,忘不了女兒郝璐妍在學校廢墟里最后的呼救:“爸爸,我沒死!爸爸,救我!”他是附近古龍村衛(wèi)生站的醫(yī)生,在震后第一時間的搶救中,救死扶傷的信念讓他將生的希望首先留給了別人的孩子,等轉身再呼喚女兒時,沉重的水泥板下已沒有了女兒熟悉而急切的求救聲?!拔壹译x學校很近,一地震我就跑過來了。女兒的教室在2樓,我沖到磚瓦堆上時,還聽見女兒在喊‘爸爸,我沒死!爸爸,救我!”郝興軍指著一片狼藉的廢墟說。當時他知道女兒被壓的位置,也聽到了女兒的求救聲,可是此時廢墟里孩子們的呻吟聲、求救聲此起彼伏,他說,先救一個算一個,別人的孩子生命同樣寶貴??僧斔D身尋找女兒時,已沒有了女兒的聲音?!芭畠翰牛稓q4個月,去年剛上小學?!泵慨斦f到這里,目光有些呆滯的郝興軍眼角就濕潤了,“我對不起女兒啊,可那時候聽見別的孩子喊救命,我怎么能見死不救?”
【解讀】
緊要關頭,與死神賽跑,他沒有顧及個人的得失,沒有放棄身邊鮮活的生命。在這時間就是生命的分秒之爭中,他竭盡全力在履行救死扶傷的天職,這是何等的高貴,這又是何等的無私,真不愧為“白衣天使”?。∵@則素材,可用在得與失、舍己救人、說和做、抉擇、愛心、責任、精神的支柱、我奉獻我快樂等話題作文中。
【七】顧不得救自己孩子的人
一位身著白衣,帶著口罩和眼鏡的中年醫(yī)生,一直在默默地搶救傷員,他已經連續(xù)工作十幾個小時了,可當攝像機對著他時,他還是那么沉著、冷靜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有條不紊地介紹他們的工作情況,沉穩(wěn)地救助著一個又一個從廢墟里搶救出來的孩子們……當記者問及他的親人時,他停頓了一下,指著那堆廢墟說:“我的孩子還埋在那里?!蹦潜豢谡终趽踔哪樅捅缓顾脱勰:难坨R后的眼睛,我無法看到,我無法看到他的表情和眼睛里是否流著淚水,但從他那堅定、低沉、簡潔的話語以及果敢和熟練的專業(yè)動作,我卻看到了一種從未看到過的堅強!他沒有哽咽,沒有驚慌,沒有沖動……
【解讀】
試想,當自己的親人被埋在廢墟里生死未卜,你就在他身邊卻不能做任何救助,那是多么殘忍和痛苦的事情!從這個醫(yī)生的身上看到了一位醫(yī)護人員高尚的職業(yè)道德,看到了人類一種無與倫比的堅強!這種堅強就在這個非常的境況下酣暢淋漓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堅強,一種凝聚了人類所有優(yōu)秀因子的偉大堅強!這則素材,可用在得與失、堅強、樂觀、愛崗與敬業(yè)、自我與他人、責任、境界、胸懷等話題作文中。
【八】敬重生命,舉國同哀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個坐標:北緯31度,東經103.4度。一場強震撼動中國,數萬生命頃刻消失。汶川,血淚之地,生民之痛,家國之殤。中國將永遠銘記這個日子:2008年5月19日,五星紅旗緩緩下降,13億人民默默祈禱,向那些靜默于廢墟之下的生命志哀!5月18日,國務院發(fā)出公告,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將5月19日到21日定為全國哀悼日,降半旗志哀;5月18日,北京奧組委決定,奧運圣火在境內傳遞活動暫停3天。在7天7夜感天動地的生死大救援之后,在經歷了最初的震撼、隨后的焦灼、而后的驚慟之后,我們需要這樣的日子,以國家的名義,用最高的祭奠儀式,向數萬驟然逝去的生命志哀;我們需要這樣一種儀式,讓我們的心痛奔涌而出,讓我們的悲傷盡情傾注,向所有死難同胞告白:我們愛你們,我們懷念你們。
【解讀】
國務院的決定,再一次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以人為本、敬重生命的民生情懷,是尊重民心、順應民意之舉,閃耀了中華民族人性的燦爛光輝。這人間大愛,充滿溫暖和力量,其情動天,足以讓逝者安息,讓世界看到中華民族血濃于水的強大凝聚力和戰(zhàn)勝困難的不屈精神,讓世界看到重建災區(qū)美好家園和大國昌興、神州崛起的希望。這則素材,可用在今天與明天、個人與國家、團結的力量、永遠的記憶、敬重生命、尊重、感動、痛苦等話題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