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素文 馮 蕾
體育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結合或相統(tǒng)一的雙邊活動,具體地說就是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的學習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學生、教材以及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之間交互作用與聯(lián)系,構成了一個教學系統(tǒng)。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認為自然界中的一切現(xiàn)象都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它們既是統(tǒng)一的,又是對立的,并且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由于體育教學中的學生不僅要進行思想、知識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同時要進行身體的活動,要學習體育的技術和技能。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矛盾有時會更明顯、更直接。由于人的社會性,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矛盾,但這些矛盾都是可調和、可轉化的,只要處理好二者的關系,便可以轉向積極的一面。因此,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一對非矛盾的矛盾體。
一、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論的兩個基本問題:一是教什么?二是怎樣教?這兩個問題都是圍繞教師展開的,因為沒有教師的教就沒有學生的學,所以社會以及家長對教師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師在理解這兩個問題的同時要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運用理論和知識去踐行教學。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的主導,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關鍵的導向作用。如某位體育教師籃球打得好,教得也好,他所帶班級的學生一定特別喜歡打籃球,而且尤其熱衷于這項運動。體育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1)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這就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有風趣幽默的語言,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個人素養(yǎng)。(2)要設計好學期、單元的教學計劃,課前要寫好教案。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將課上得精彩。(3)在教學過程中,要因班制宜,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講究教學步驟并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學習。(4)每堂課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目標要適宜,過大容易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過小容易使學生覺得不用學就能完成。(5)課上要進行及時評價。體育課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評價和鼓勵,對其完成的動作或出現(xiàn)的錯誤進行及時的認定或糾正。(6)要調控好課堂情緒。在體育教學中,當學生遇到困難時難免會失去信心、想退縮,體育教師必須表現(xiàn)出自信、樂觀的情緒,感染學生,激勵他們不放棄。(7)制定獎罰制度和考核標準。這樣學生就會學有動力,惰有約束,有目標地進行學習和練習。(8)做好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反饋,為調整和改進今后的教學做好準備。
二、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他們是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集合體。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師的合作對象。學生的主體性是其主體結構的功能表現(xiàn),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被尊重和被調動的程度是教師的學生觀的重要體現(xiàn)。體育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最終會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效果中。(1)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課堂目標、教學方法,游戲式、競賽式的方法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2)體育教學要有課堂常規(guī),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精神,這樣有利于體育教學的順利進行。(3)給學生一定的自主空間。比如讓學生分小組參與管理,給他們一定的權力,在保證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己去組織實施、自主學習。(4)教學內容要新穎,緊跟時代步伐。在教授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體育教師要有新的、緊扣時代的內容,這樣會激發(fā)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
三、教師和學生的非矛盾性關系
體育教學的目的之一是為學生的健康打基礎。不管是學習體育健身知識還是學習運動技能,都是為了教會學生鍛煉身體的方法和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為保持身體健康,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打下良好的基礎。體育教師和學生是有著共同目的的,目標是一致的。但在實際教學中總會存在某些問題和不和諧。在體育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人文精神是化解矛盾的關鍵。人文精神表現(xiàn)為關心人、愛護人、重視人,維護人的尊嚴,遵循人的本性。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理解、互相尊重。體育教師在將知識、技能通過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傳授給學生的教學過程中,要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使體育課成為一個普遍聯(lián)系、動態(tài)的教學系統(tǒng),避免簡單地給予或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