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寫作之源,但對于學生來說,要想在生活中獲取可觀的寫作素材,實在太難為他們了。生活貧乏是學生面臨寫作的最大困境。沒有具體豐富的生活體驗,渴望他們寫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很多時候只能是老師的一相情愿。但缺乏自己的生活并不意味著沒有生活,遠離生活,我們可以從別人的生活中尋找感覺,來豐富內(nèi)心的體驗,加深對人生社會理想的理解。別人的生活對學生來說即作品中的生活,媒體中的生活。近幾年來,我一直在這方面進行嘗試,指導學生從課本讀本和課外閱讀中尋找靈感,積累素材,總結(jié)寫作技巧,獲得了一些經(jīng)驗。從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撞開一條寫作的捷徑。
下面就平時的作文教學談一些做法。
要善于從閱讀教學中尋找靈感。如果用心地閱讀一篇文章,我們會發(fā)覺,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認識,尤其同樣一篇文章,在每輪的教學中,總會產(chǎn)生新的感覺。這種感覺的把握其實就是創(chuàng)設(shè)最好的寫作契機的時候。當課堂上突然涌現(xiàn)出新的感覺的時候,我會抑制不住的興奮,然后啟發(fā)學生思考,寫讀后感,及時點評,賞析佳作。比如《祝?!芬晃模榱稚﹥?nèi)心深處對兩任丈夫的感情到底怎樣呢,文中無一處提及。按理一個正常人不可能沒有內(nèi)心的波瀾,可為什么祥林嫂內(nèi)心最柔軟的一角會或缺呢?經(jīng)過反復(fù)的閱讀,一學生寫到:
“祥林嫂悲苦的命運就像一塊化石,沉淀著女性深重的屈辱。如果說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很大意義上決定于對女性的寬容程度,我們不難看見在人類發(fā)展的過程中,女性一直作為受損害的對象存在著。觀念決定了女性的生存狀態(tài),這并非是女性內(nèi)在驅(qū)動追求美好生活的觀念,而是以男權(quán)為中心的社會對女性作為依附的存在的苛求。當男權(quán)越是野蠻的狀態(tài),女性越是處于地獄之中。外部境遇的惡劣,使女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與粗鄙生活的抗爭中,內(nèi)心世界被外部的力量擠兌,風化。女子對愛的夢想常常通過家庭來實現(xiàn)的,祥林嫂別說愛,就連最起碼的捍衛(wèi)自身的尊嚴的機會都被野蠻地剝奪?!?/p>
另一學生認為:
“文中無一處提及她對兩個男人任何生活場景的美好回憶,是不愿回憶,還是根本未曾有過這樣的生活呢?在那個時代婚姻本是女人唯一的歸宿,而婚姻在祥林嫂的心中沒有溫情的回憶,或者說這種回憶故意的空缺與祥林嫂為捐門檻贖罪,害怕死后的歸屬構(gòu)成更強烈的悲劇感,生前或缺的卻成了生命的死結(jié),死后還要為靈魂尋找歸宿。生前受盡蹂躪,踐踏,渴望辛辛苦苦的勞動所獲能夠?qū)γ\做最后一次徹底的反抗,無奈還是贖不了深重的罪虐。這種對虛無的反抗,就像石子扔進暗夜的河里,被更大的黑暗吞噬?!?/p>
這兩篇文章都從外部境遇的惡劣來談祥林嫂不僅失去了此岸的幸福,連彼岸的精神救贖都被殘酷的掐滅,從而看出時代的最最黑暗之處。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將這類靈感用討論的方式結(jié)束,如果寫成讀后感容易使學生加深文本的閱讀,同時激勵了學生深刻地思考大膽地表達,激發(fā)了他們的寫作熱情。而且這一類經(jīng)過深思后的表達遠遠超越了口頭即興表達的質(zhì)量,能夠更深刻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像這樣的寫作訓練,每一篇有自己獨到理解的文章都可以進行。文章有爭議的地方,閱讀的空白點,感情的觸發(fā)點都可以成為寫作指導的有效途徑。
要善于從閱讀教學中積累素材。在話題作文寫作指導時,我們遇到的最大的困境是沒有素材,干巴巴地引用,陳詞濫調(diào),千人一面。而課文完全可以成為尋找素材積累同一話題的素材的寶庫。
素材積累可以按主題歸納式進行。一冊教材學完之后,老師們在復(fù)習課本的時候,往往孤立地一課一課做練習,其實這時候認真地將同一主題的文章進行歸納,就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課本已經(jīng)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話題寫作的素材,多角度,多層次,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而且學生已經(jīng)學過,再加整合,便是一篇好文章。比如高中語文第三冊有多篇詩文涉及秋天,柳永的《雨霖鈴》一詩寫在“寒蟬凄切”的清秋季節(jié)與戀人分別,情到深處無法自抑,秋天成了離情的廣闊自然背景。白居易在“楓葉狄花秋瑟瑟”的潯陽江頭巧逢琵琶女,一抒遭貶的塊壘。杜甫的《登高》將自然之秋人生之秋時代之秋融為一體,憂憤深沉,是悲秋的大境界之作。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指出了古人悲秋的深沉原因。再聯(lián)系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秋天在革命豪情萬丈的青年革命家筆下,成了另一派盎然的生機和抵擋不住的自信。將它們加以歸納,可以“我讀秋天”為話題,寫出自己對秋天的理解。
一學生寫到: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在此透露著避世的想法。文人對世界總帶著幻想,但現(xiàn)實就是現(xiàn)實,現(xiàn)實與幻想總是存在落差,這落差對文人無疑就是一種折磨了。避到何處文人心中自有一片圣地,圣潔的,閃爍著思想和人格的熒光。王維找到了一座山,與其心中的圣地的某些相似使它成了王維思想的載體。這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如此美景,何不縱情一回呢?在秋天的山中,又一個“遁世”者形象油然而生。但秋天僅是一個引子,以其特有的深厚使悲愁擴大。與之同朝代的杜甫,面對秋天,顯得更悲更苦更惆悵。這時唐王朝在走到輝煌的顛峰后,也無法擺脫盛衰的循環(huán)。民族的痛,個人的苦加倍地壓在老人的身上,面對秋天,他登高一呼: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悲痛的氣勢有如長江,這秋天似乎依然帶著盛唐宏大的氣象,而歷史已注定了衰落。
這里她指出《山居秋暝》中秋天的景象只不過是王維隱居思想的一個載體,然后聯(lián)系杜甫的悲痛,指明秋天的寓意。這樣的解讀既對作品進行了分析概括,又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看法。
另外也可以結(jié)合《我與地壇》《巴爾扎克葬詞》《五人墓碑記》《我為何而生》等文章,以“生與死”為話題討論生命的價值??山Y(jié)合《我與地壇》《項脊軒志》等文章指導親情文章寫作??山Y(jié)合《山居秋暝》《歸園田居》《登高》《蜀相》《書憤》《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漫話清高》《夢游天姥吟留別》《琵琶行》等談?wù)勚袊娜恕俺鍪琅c入世”的情懷。也可結(jié)合《衛(wèi)風·氓》《邶風·靜女》《孔雀東南飛》《雨霖鈴》《我為什么活著》《祝?!贰吨孪饦洹返鹊日?wù)勚袑W生的愛情觀。
要善于從閱讀教學中積累寫作技巧。
各種文體的寫作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很好的技巧范例。老師在解讀文章的時候往往從內(nèi)容上加以概括和評價,其實寫作技巧的歸納非常重要。這種技巧的歸納并非是僅僅知道作者使用了什么,而在于我們怎么教學生去模仿。比如,寫景片段的訓練,學生往往無法安排好寫景的層次。這可以借鑒《故都的秋》,老師指導學生總結(jié),會發(fā)現(xiàn)文中寫景的幾個片段可以概括出一些共同點。都是總體感悟加上描寫加上人物活動再加上感悟,描寫可以從視覺味覺嗅覺觸覺聽覺方面進行,也可以采用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也可以按“遠近高低聲色人物”的次序來進行。感悟可以議論抒情聯(lián)想引用等。這樣一指導,學生明顯感覺到寫景可以從何入手。比如,引用手法在文中的使用可以借鑒《珍珠與淚珠》一文,細節(jié)描寫可以借鑒《項脊軒志》。事例分析可以借鑒《漫話清高》。
至于文章的結(jié)構(gòu),完全可以從課本中模仿。最簡單的總分總結(jié)構(gòu)可以仿《我為什么活著》一文,類似于畫面式組合的并列結(jié)構(gòu),學生最容易仿寫的就是《珍珠與淚珠》,而且淚珠與珍珠的寓意又是通過層遞式的結(jié)構(gòu)來安排的。
所以一篇文章可以用來作為閱讀的教材,在認真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完全多開動一些腦子,從最熟悉的教材中完全可以尋找到最有用的價值。并非近處沒有風景,只是我們不善于多費一點心思而已。
(丁陶蓉 浙江蒼南錢庫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