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鏞
在我國悠久的教育歷史中,古代私學和近代私立學校占有重要的地位。與古代官學相比,私學擴大了教育對象和教育內容,更接近社會中下階層,承擔了大部分的基礎教育的任務,彌補了官學教學內容單一的缺陷。而近代私立學校則在引進國外先進教育理論、教學內容、教育管理制度和傳播近代科學技術等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民辦教育勃興,作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發(fā)揮著獨特的作用。從古代私學、近代私立學校,到當代民辦教育,雖然隨著時代的推移,學校形式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是由私人或私人團體包括社會機構創(chuàng)辦、主持、經營管理的學校,有其共性和相近的辦學經驗,值得認真總結。然而,長期以來,教育研究者多偏重于官辦或國家辦的教育發(fā)展,古代私學、近代私立學校研究還比較少,近年來對民辦教育的研究則集中于現實問題的探討,對其歷史發(fā)展的研究仍未多見,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古代私學、近代私立學校和當代民辦教育發(fā)展歷史的著作一直闕如。
現在這一現象終于有了改觀。我國著名教育史學家王炳照教授主編,葉齊煉、蘇渭昌、吳霓、胡艷撰寫的《中國私學、私立學校、民辦教育研究》一書開創(chuàng)了系統(tǒng)研究從古代私學到當代民辦教育經驗的新途徑,填補了教育史研究中的一個空白,在中國教育史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開創(chuàng)意義。
全書按照時代順序,分為《中國古代私學編》、《中國近代私立學校編》和《中國當代民辦教育編》,全景式地展現從先秦私學到當代民辦教育的私立學校教育發(fā)展全過程,較全面地反映其中制度的變革,和產生變革的歷史原因及其結果,為當前及今后民辦教育的發(fā)展提供豐富的歷史經驗。
該書并不僅限于敘述歷史發(fā)展過程,而是多視角多側面地揭示歷史事實和規(guī)律。書中綜合運用縱向歷史進程與橫向比較分析結合、微觀的個案或專題研究與宏觀的總體研究結合、定量的統(tǒng)計分析與定性研究結合等方法,對私學、私立學校和民、辦教育的基本發(fā)展、其發(fā)展的外部條件與內部各有關環(huán)節(jié)進行細致的分析。如《中國古代私學編》分別探討私學的產生和發(fā)展歷史、私學的教學和管理、私學與選士制度的關系;《中國近代私立學校編》則分別研究私立學校發(fā)展過程、課程、教學、管理和經費、校風建設等專題,并以南開學校和燕京大學為案例,探索其校風建設的經驗;在《中國當代民辦教育編》中,探討我國民辦教育研究的理論、民辦學校的基本模式和類型。作者從地域、辦學主體和管理機構、資金來源三個方面劃分我國民辦教育的基本模式和類型,在每個方面中,又細分為若干種模式和類型。如按管理機構劃分的類型有:民辦自主型、國有民辦型、承辦型,以及幾個特殊的辦學模式,如教育集團辦學、股份制學校、公立轉制型學校。作者具體地分析了各種模式和類型的利弊和辦學經驗,以及民辦教育存在的問題、發(fā)展趨勢與對策,等等。作者還詳細介紹當代美國、澳大利亞、英國、荷蘭、意大利的私立學校教育,外國私立教育法,作為我國民辦教育發(fā)展的比較和借鑒。這種多視角、多側面的研究,使該書內容豐富而具體,所總結的經驗和提出的問題、對策具有可操作性。
該書內容的廣博,得力于史料的豐富和運用的嚴謹。書末列出的主要參考文獻已有347種,這還不包括書中引用的許多史料。從所引的書看,基本上為第一手資料。書中還吸收了近年來出現的民辦學校章程,生動反映了我國民辦教育新動態(tài)。
以史鑒今是該書的又一個特點。在該書的前言中,王炳照教授說,對中國古代私學、近代私立學校和當代民辦教育的研究“試圖將中國教育史研究和對現實教育問題的關注緊密結合起來,一方面充實中國教育史研究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更好地發(fā)揮中國教育史以史鑒今的作用,以期使歷史研究富有現實感,對現實問題的關注增強歷史的厚度?!比珪淖珜懢褪亲裱@一思路進行的。
如《中國古代私學編》通過私學發(fā)展的漫長歷程說明,國家辦學固然是整個教育事業(yè)的主體,但限于社會發(fā)展水平,國家所辦的學校實難以完全滿足多種多樣的社會需求,大量的教育任務仍需要由私學來承擔。所以私學長期以來一直作為國家辦學的必要補充和輔助形式,保持著很強的生命力。歷史上實現國家辦學與私學的協(xié)調發(fā)展時,往往能較好地滿足社會的多方需求,促進教育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書中還論述了明清蓬勃發(fā)展的私學與人才培養(yǎng)、科舉考試制度的關系,說明私學既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又以其教學內容的多樣性,特別是科學技術教育和蒙學教育,彌補了科舉考試單一性的缺陷。
《中國近代私立學校編》在深入研究近代私立學校課程、教學、管理和經費等問題的同時,著重進行私立學校校風建設、私立學校特色培養(yǎng)等問題的探索,指出;面向社會需求,保證教學質量,是私立學校發(fā)展的基礎,建立風格,形成特色,是私立學校保持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內容。私立學校要能在競爭中生存和發(fā)展,不能沒有自己的晶牌。
《中國當代民辦教育編》在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教育發(fā)展的階段、辦學類型和模式、民辦教育政策法規(guī)進行深入探討中,作者結合參加民辦教育立法研討會所得,和考察國外先進的私立學校辦學經驗,提出我國民辦教育發(fā)展的對策,女口加快民辦教育立法,制定民辦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發(fā)展政策,規(guī)范完善民辦學校內部管理體制,落實民辦學校辦學自主權,積極培育社會中介組織參與民辦教育管理,由社會中介組織承擔教育行政部門和行業(yè)協(xié)會所不必或不便于管理的事務,溝通民辦學校和社會的聯系,為民辦學校提供信息服務,等等。這些觀點對當前和今后民辦教育發(fā)展提供了有益的啟迪。
《中國私學、私立學校、民辦教育研究》出版之時,正值《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并即將實施之際。在這一重要歷史時期出版該書,相信將更能發(fā)揮其史鑒作用。
(《中國私學、私立學校、民辦教育研究》,葉齊煉等著,山東教育出版杜2002年12月版,4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