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幫助學生解開人體暗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建3J3M1H解暗箱教學模型?!?J”指的是“體驗—模擬—順應”三個階(jiē)段,進階上升;“3M”指的是“解?!`?!!比#╩ó)策略,建構科學概念;“1H”指的是閉合回(huí)路,前后呼應,檢驗建模成效。以《身體的運動》為例,教師以3J3M1H解暗箱教學模型為方法,幫助學生建構“人體結構與功能”概念,指向健康生活,提升思維品質。
〔關鍵詞〕" 小學科學;解暗箱模型;科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5)12" " 0007-03
人體生理內容是一個“暗箱”,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生活中能清晰地體會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饑腸轆轆,卻無法觀察到自己身體內部的樣子。這給學生的自我認知造成了一定的困難,無法用操作實驗來檢驗自己的猜測。
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暗箱理論”(見圖1),由外部的反復感知對暗箱內部做出間接推理。人體解暗箱的實質就是由身體活動推測其生理系統(tǒng)的組成器官、特點及其功能。
一、模型界定
3J3M1H解暗箱教學模型基于暗箱理論創(chuàng)生的課堂教學模型(見圖2)。
“3J”指的是三個階(jiē)段:第一階段,體驗感知,引起注意,暴露前概念,同化納入認知結構;第二階段,模擬原理,解開暗箱,從實物建模到思維建模,進行認知加工;第三階段,順應遷移,建構科學概念,通過思辨,指向核心概念。
“3M”指的是“解模—踐?!!比#╩ó)。解模的關鍵是找到具有同構性材料,引導學生從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上進行推理和檢驗。踐模是指做好模擬實驗,觀察描述實驗現(xiàn)象,形成可靠證據(jù)。建模是指思維建模,基于證據(jù)做出邏輯推理,建立科學概念。
“1H”指的是閉合回(huí)路,在輸出時解釋課前問題,前后呼應,再順勢而為,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二、理論依據(jù)
暗箱理論。暗箱有內外之分,相互依存:“外”,可反復感知,體驗身體的變化和器官的特點;“內”,可間接推理,從各器官的結構特點來推理與之匹配的功能。
建模思想。模擬人體系統(tǒng)的運動原理,經歷“了解原型,提出假設——建立模型,進行驗證——解釋原型,探明原理”三部曲:一為體驗活動,通過體驗感知,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動機,充分暴露前概念并以此作為教學起點;二為解暗箱,搭建支架,經歷3M過程;三為輸出應用,解釋思辨,整固科學概念,曉之以理,導之以行。
三、操作方法
人體科學主題,基于現(xiàn)代健康理念,以身心健康為線索,以生理結構為依托,以健康生活為目的。教師要明確學科內涵,把握大單元教學,厘清活動之間的邏輯關系;立足兒童立場,分“兒童認知過程—學習活動—科學實踐過程”三條主線,細化3J3M1H解暗箱教學模型(見圖3)。
感知肌肉功能][動動全身與閱讀資料卡,體悟全身骨骼、關節(jié)、肌肉協(xié)同作用][研討1:如何讓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更加健康?
研討2:尋找生活中與身體運動結構相似的物體][拓展:帶指套寫作業(yè),解釋:運動系統(tǒng)協(xié)同作用][科學實踐過程][設境、聚焦、認同][研討、聚焦、提煉][解釋、運用、作業(yè)][發(fā)現(xiàn)、推理、類比][手臂][全身][解模][踐模][建模][關聯(lián)][解暗箱][骨骼""""""關節(jié)""""""肌肉""""""運動系統(tǒng)]
(一)外界輸入,豐富感知
教學伊始,安排舉啞鈴的體驗活動,讓學生思考3個問題:舉啞鈴的過程中哪些器官在參與?摸一摸這些器官有什么結構特點?猜測它們有什么功能?并且借助手臂輪廓圖畫一畫手臂內部參與運動的器官。
舉啞鈴,學生很感興趣。先摸肘關節(jié)的運動變化,再用紙筒套在肘關節(jié)上,發(fā)現(xiàn)無法用手摸到自己的耳朵;體悟曲臂時肱二頭肌變短粗和肱三頭肌變細長,伸臂則相反,同時能感受到“使勁、酸脹和顫抖”等,對肌肉收縮牽引骨骼運動有初步的判斷,為解開暗箱做好鋪墊。
【片段1】體驗上肢運動
師:你是怎么知道骨頭在里面?骨頭上面有什么?它們有什么特點和功能呢?
生1:骨骼又直又長、比較硬,骨骼的功能是支撐我們的身體。
生2:肌肉有彈性,肌肉在舉啞鈴的過程中帶著骨骼向上舉。
(二)實物建模,深度加工
解模。人體的運動系統(tǒng)是模型的原型,原型與模型間的比例、結構、功能、運行機制、發(fā)展過程都是模型建構的關鍵。建模之前需要先“解模”,從材料的結構、特點找到與真實的身體組織之間的關聯(lián),體現(xiàn)建模的意義所在。
【片段2】理解設計原理
師:你覺得它們分別代表著什么?
生1:木塊代表骨,合頁代表關節(jié)。
生2:短的是肱二頭肌,長的是肱三頭肌。
師:工字釘代表什么?(肌腱!)肌腱是怎么附著在骨骼上的呢?
生:直接長上去的,吃雞大腿要啃下來很難。
師:請大家仔細看,木塊的內、外側都打了6個孔,分別標著1~6號。請根據(jù)手臂結構,思考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肌腱”應該裝在哪里呢?
生:我覺得裝在1、4號孔,與手臂結構圖更匹配。
重點圍繞“用什么模擬”“怎樣模擬”兩個問題,這是建模成功的關鍵所在。合頁能做180°平展和肘關節(jié)能屈伸運動相似,肌腱如何附著對學生來說也是困難的,借助工字釘來幫助學生建立聯(lián)系。
踐模。重點是做好模擬實驗,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是長、短皮筋的牽引而引起木塊的“曲臂”和“伸臂”。拍攝視頻并投屏將實驗現(xiàn)象可視化,使之成為可靠的證據(jù)。上肢骨用3×3方木(有一定的自重)取代筷子、塑料吸管,用兩根長度不同的皮筋分別模擬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先讓手臂伸直(見圖4a)。用右手拿著上臂骨的上端,向左慢慢傾斜,見證長短兩個皮筋的收縮和拉伸屈臂運動(見圖4b)。
建模。是指由實物建模轉向思維建模。通過類比建立模擬實驗與身體運動系統(tǒng)的原型之間的關聯(lián)。提供問題支架,完成填空:曲臂,肱二頭?。ㄊ湛s),肱三頭?。ㄊ鎻垼?;伸臂,肱二頭?。ㄊ鎻垼湃^?。ㄊ湛s)?;诳煽孔C據(jù)進行類比推理,形成“肱二(三)頭肌收縮舒張,牽引骨骼引起曲(伸)臂動作”的結論。
本課是以解“上肢曲臂、伸臂”暗箱作為主體探究活動,建構的概念是不完整的。在輸出環(huán)節(jié)安排了“動動全身”活動,讓學生體悟不同的動作是由不同部位的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協(xié)同工作完成。
【片段3】體悟全身運動
師:我們來做一個“全身運動”,感受是哪一部分的骨骼、關節(jié)、肌肉在運動。
生:抬大腿,大腿的肌肉在帶動大腿的骨骼運動,還有腰部、脖子的肌肉。
師:請大家閱讀書本P63資料卡,填一填PPT上的空格,請說一說:
身體里一共有(200)多塊骨頭,骨骼能支撐身體和保護內臟器官。
關節(jié)連接著骨,不同的關節(jié),活動方式不同,肘關節(jié)可以屈伸,肩關節(jié)可以(環(huán)轉)。人體共有(600)多塊肌肉,肌肉附著在骨骼上。肌肉(收縮)時,帶動骨骼運動。
模擬實驗有一定的局限,與身體結構和原理存在差距,通過閱讀資料卡、觀看視頻和借助VR等虛擬技術,展現(xiàn)人體運動系統(tǒng)的器官組成和各器官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立體逼真,再提供填空式問題支架,深度研討,了解人體運動系統(tǒng)的結構與原理。
建模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修正的過程,讓模型無限接近原型,再運用類比間接推理,最終實現(xiàn)思維建模。
輸出順應,遷移提升。輸出是最后一環(huán),是一個順應的過程,將新的信息整合到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可以先回再辨?!盎亍敝傅氖恰盎貞保瑢氲那榫硢栴}做出解釋;“辨”指的是“思辨”,指向健康生活,驗證“解暗箱”效度。
【片段4】指導健康生活
師:我們的身體像一臺精密的機器,如果機器長時間不用會怎樣呢?為了保護我們的骨骼、關節(jié)、肌肉,可以怎么做呢?
生1:多運動,多吃有營養(yǎng)的食物,均衡營養(yǎng)。
生2:還要睡得好,生活規(guī)律、合理作息。
生3:不要做過于劇烈的運動,要科學訓練。
水到渠成,圍繞問題展開思辨,能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生活,幫助學生形成珍愛生命的觀念和態(tài)度。
【片段5】拓展仿生機械
師:生活中有許多與我們身體運動結構相似的物體:挖掘機、高架塔、萬向節(jié)、門窗合頁,觀察它的哪一部分和我們身體中的骨、關節(jié)或肌肉相似?
生:挖掘機的伸縮桿對應肌肉;高架塔對應骨骼;萬向節(jié)、合頁與“關節(jié)”很像。
師:人們模仿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制作機械,我們也稱“仿生機械”。
最后提供圖片,讓學生認識各種機械,播放視頻,觀看它們的工作原理,妙趣橫生,將課堂推向高潮。
綜上所述,3J3M1H解暗箱教學模型是一種建模方法,司外揣內,體現(xiàn)了“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哲學思想。這樣教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建構“身體的運動是由骨、關節(jié)和肌肉協(xié)同工作完成”的概念,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他們的想象力、系統(tǒng)聯(lián)系的思維水平,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曾寶俊,王天鋒.小學科學教師入門十課[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9.
[2]曾寶俊.微亦足道:小學科學課堂細節(ji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喻伯軍.小學科學關鍵問題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