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也許是中國詩壇上最干凈的一位詩人。他衣袂飄飄,神采奕奕;他特立獨行,傲霜凌雪;他寧愿落拓,寧愿背負世人的萬般不解,也不愿為五斗米而折腰。他毅然辭去彭澤令一職,掛印返回潯陽柴桑老家。
他深愛著這一片清凈的鄉(xiāng)土,悠悠白云,潺潺小溪,青青禾苗,綠綠小草。也許在他的眼里,它們都是最美的意象和詩歌。裊裊的炊煙,流動的白云,蒼勁的青松,也許是自由與堅貞的象征:那一聲聲打破清晨寧靜的雞鳴和那一聲兩聲的巷間狗吠也許就是詩人心中最美的音樂;榆柳隨風飄拂的灑脫是一種浪漫,一種脫身后的愜意,灼灼耀眼的桃李正盛開著詩人心中的幸福。
鄉(xiāng)土啊,在他的心里就是一首詩,一幅畫,一座天堂!也許沒有人能想得到這些溫厚的土地給了他的不只是慰藉,是靈感,更是幾百年后人們才確認的偉大田園詩人的地位。這些,也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其實他只不過是把心中的愛和美以及自由像樹頭的黃鶯鳥那樣自然地歌唱出來,像田間的蟋蟀贊美夏夜的迷人一樣歌唱出來。
他沒有嘩眾取寵之意,他沒有邀功取名之心,他只是像執(zhí)著的荊棘鳥那樣泣血而歌。他是鄉(xiāng)土的歌手,癡情的歌手;雖然貧病交加,雖然不善農(nóng)事,但他卻自得其樂,飲酒賦詩,撫琴歌嘯,如鄉(xiāng)間的潺潺清泉,如林間的清風,詠唱出了一首又一首優(yōu)美醉人的歌;帶月荷鋤,他踽踽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種豆南山,他清瘦的身影如南山的一棵蒼松。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同他的詩歌都凝固成了南山下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在茫茫黑暗的文壇里,他開拓出了一片新天地,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光輝美妙的鄉(xiāng)土世界。
多少年后,多少詩人以他為偶像,發(fā)揚著田園詩歌的光彩,抒寫著綿綿鄉(xiāng)土情愫;多少年后,多少學子潛心于詩文,流連徘徊在他的田園里,抒發(fā)著殷殷鄉(xiāng)土情懷。
(選自《新華副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