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時編成的《三希堂法帖》,收有唐代書法家褚遂良、馮承素二人臨摹的王羲之《蘭亭序》。關(guān)于《蘭亭序》的書法藝術(shù),我們不去說它,單說王羲之在這篇28行、324字的短文中寫下的6個別字。
別字是確有其字,一般字書、字典都有收羅,但它被用錯了地方,被賦予沒有的、或特有的義項——而這一特有義項另由其他字承擔(dān)。嚴(yán)格意義上說,別字也是錯字。
《蘭亭序》第2行第10字,是“稧”,“修稧事也”。陰歷三月三,在水邊祓除不祥,帶有游樂性的祭祀活動,稱為修禊。而稧,按照宋代的《集韻》,是禾稈。二字毫不相干,所以,文中此句當(dāng)為“修禊事也”。
第4行第5字,是“領(lǐng)”,“崇山峻領(lǐng)”?!墩f文解字》:“領(lǐng),項也。”領(lǐng),就是脖子?!墩f文解字》也收有“嶺”(嶺的繁體字),意思是“山道”?!墩f文解字》既有領(lǐng)、嶺,義項各別,分工明確。
《蘭亭序》第12行第8字,是“悟”,“悟言一室之內(nèi)”?!对娊?jīng)·陳風(fēng)·東門之池》:“彼美淑姬,可與晤言。”毛傳:“晤,遇?!薄墩f文解字》有悟字,意思是“覺也”。所謂覺,就是醒悟的意思。是故,王羲之的“悟言一室之內(nèi)”,當(dāng)作“晤”。
第15行第8字,是“怏”,“暫得于己,怏然自足”?!墩f文解字》:“怏,不服,懟也?!薄犊滴踝值洹芬对鲰崱罚骸扳螅椴粷M足也。”就是說,怏的意思是怨恨。那么,“快然”和“自足”,邏輯上相互矛盾,實際上不能共存?!扳蟆睉?yīng)該是“快”字。
《蘭亭序》第16行第11字,是“惓”,“所之既惓,情隨事遷”。《康熙字典》引《集韻》:“惓惓,謹(jǐn)也,又懇至也。”惓是誠懇的意思?!抖Y記·儒行》:“篤行而不倦?!本胧切傅?、疲勞、厭煩的意思。所以,王羲之的“所之既惓”的惓,當(dāng)作倦。
第21行第5字,“攬”,“每攬昔人興感之由”;第27行第12字,即末字,“攬”,“后之?dāng)堈咭鄬⒂懈杏谒刮摹?。這兩個“攬”,都是看、閱讀的意思?!墩f文解字》:“覽,觀也?!边@兩個攬字都該換成覽。
(摘自《光明日報》 周巖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