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感恩教育,作為德育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深遠影響。音樂,作為一種兼具強大感染力和豐富表現(xiàn)力的藝術形式,自然成為實施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為充分挖掘初中音樂教學的潛力,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與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道德水平,文章首先闡述了感恩教育及其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探討了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有效融入感恩教育的策略,旨在為相關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初中教育;音樂教學;感恩教育
隨著教育改革的持續(xù)深化,音樂教學已不再局限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是愈發(fā)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引導,逐步成為實現(xiàn)德育目標的關鍵途徑。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活動中的核心要素,其與初中音樂教學的融合,不僅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為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打下堅實基礎。
然而,在實際初中音樂教學中,盡管有教師嘗試將感恩教育融入課堂,但由于教學方法和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效果并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汲取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探索更為科學、高效的教學策略,以促進感恩教育與音樂教學的深度融合。通過創(chuàng)新初中音樂教學思路,教師不僅能提升教學質量,還能為學生的良好成長提供有力支持,使他們在音樂學習中感受到感恩的力量,從而在心靈深處種下美德的種子。
一、感恩教育及其深遠意義
(一)感恩教育的內涵
感恩教育,是教師借助特定的教育方法與內容,向學生傳授人文情懷,引導他們學會知恩、感恩、報恩乃至施恩的教育過程。它超越了單純的情感與道德教育范疇,是一種深刻的人性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與習慣,讓這些美德逐漸內化為他們的個性品質。
(二)感恩教育的意義
在新時代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中,感恩教育的價值與意義在教育領域日益凸顯。它不僅是教育形式的一種,還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家庭和睦以及社會和諧都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從個體層面看,感恩教育能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與責任意識,使他們更加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的付出,學會珍惜與感激。這種教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奉獻精神,同時增強他們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
從家庭層面看,感恩教育能夠加深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恩意識,使他們更加珍惜與愛護家庭,懂得相互包容與理解。這樣的教育有助于增強家庭的凝聚力,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緊密。同時,它還能引導家庭成員感恩父母、尊敬長輩,從而傳承與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從社會層面看,如果每個人都能懷揣一顆感恩的心,那么他人的勞動成果將得到更多的尊重與珍惜,弱勢群體的需求與利益也將受到更廣泛的關注。這將有助于減少社會矛盾與沖突,增強人們的凝聚力,并激發(fā)人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推動社會的和諧與持續(xù)發(fā)展。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重視感恩教育的有效融入,讓感恩理念深深植根于學生心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與習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理念,為學生的健康、長遠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感恩教育的問題及其原因剖析
(一)問題概述
1. 感恩元素挖掘不足
在素質教育日益深入的今天,教師已認識到在教學中既要傳授知識、技能,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與品德。初中音樂教材中不乏感恩教育元素,但教師往往只將其視為附加內容,未能在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與價值中深度融合。只是引導學生哼唱感恩歌曲,或聆聽欣賞與感恩相關的音樂,缺乏對歌曲中蘊含情感的深入挖掘與講解。因此學生只是機械地完成任務,從表層理解“感恩”一詞,無法在音樂中深刻感受與體會感恩的深厚內涵。
2. 教育方式單一乏味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融入感恩教育的方式往往固定且單一,缺乏對教學模式的積極創(chuàng)新。這種固定、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不僅無法保證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他們無法深刻感受與領悟感恩之情,并將其轉化為實際行動,還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與發(fā)展需求,無法保證對學生情感、思想、品格的有效熏陶。
3. 忽視學生差異性
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喜好、成長經歷等都有所不同。然而,許多教師卻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方法實施感恩教育,這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還可能影響學生參與感恩教育活動的積極性,無法保證教育效果。同時,感恩教育涉及的方面較廣,如家庭、學校、社會等,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獲得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差異性,不注重對教學內容的甄選與學生的有效互動,無法做到因材施教,無法保證每個學生感恩意識的不斷強化。
(二)原因探析
1. 教育資源受限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需要豐富的教材和資源進行支持。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區(qū)域條件、學校自身條件的限制,學校往往無法為感恩教育提供足夠的教育資源。同時,有的學校缺少足夠的專業(yè)音樂教師,教師需要在多個年級或班級之間進行輪換教學,這要求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這嚴重影響了教師對教育資源的探尋和對學生實際需求的了解,使得教師無法找到更為合適的資源和方法來落實感恩教育。
2. 教師素質差異明顯
在初中音樂感恩教育過程中,教師作為其中的重要輔助,其素質對教學質量有著直接影響。首先,教師在專業(yè)背景和教學經驗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有的教師雖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與能力,但缺少實踐感恩教育的經驗,無法在音樂教學中科學、有效地融入感恩教育。其次,教師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也存在明顯差異。有的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音樂技能、表演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情感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并且,有的教師在感恩教育方面缺少深刻理解,無法將感恩教育順利融入音樂教學中。此外,在繁重的壓力和任務下,有的教師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究感恩教育,只能在教學中簡單提及。
三、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感恩教育策略
(一)注重并強化教師示范,為感恩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在初中音樂教學這一廣闊舞臺上,要順利且高效地將感恩教育融入其中,教師的示范作用尤為關鍵。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領作用,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清晰、直觀地理解與感受感恩情感的價值與深遠意義。這樣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還能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眾多與感恩緊密相關的音樂作品中,如《感恩的心》《父母恩深》《謝謝你》等,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恩元素。以《感恩的心》為例,這首音樂作品以其優(yōu)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詞,成為感恩教育的絕佳素材。在教授這首歌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己對感恩的深刻理解與真實體驗分享給學生,講述自己日常生活中親身經歷的感恩故事,或者表達對家人、朋友、國家等的深深感激之情。教師的真情流露,無疑能夠觸動學生的心靈,讓他們深刻感受到感恩的力量以及它所帶來的美好。在正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聆聽歌曲,深入解析歌詞,從而感受歌詞中所蘊含的深厚感恩之情。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感恩故事,無論是自己的經歷還是他人的故事,都可以成為感恩教育的生動教材。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如歌曲表演、歌詞創(chuàng)作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效表達與體驗感恩情感,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感恩的理解與認識。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感恩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1. 注重情感導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在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學導入作為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情感的感受與體驗,教師可以巧妙地運用情感導入的方法開展教學。通過情感導入,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他們能夠產生“感同身受”的感覺。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有效深化,還能夠促進他們音樂素養(yǎng)與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的簡單介紹,讓學生明白歌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下誕生的,了解歌曲中所傳遞的情感主題,從而幫助學生對歌曲的情感基調進行整體把握。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與愛、感恩有關的圖片、視頻等,如為受災地區(qū)捐贈物資、志愿者服務等場景,并對相關故事、事件進行生動講述。這些直觀、生動的素材能夠有效刺激學生的各項感官,使他們能夠直觀、清晰地感受到感恩與愛的力量。此時,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相關問題給予學生有效引導,如“為什么志愿者們會積極地幫助他人?”“當你成為災區(qū)中的一員時,受到他人幫助后有著怎樣的感受?”這些問題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在加深他們情感體驗的同時,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共鳴。在完成對學生情感引導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感恩與愛力量的感受,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情感基礎。通過情感導入,教師可以為學生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調,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活他們的感恩之心,為后續(xù)的學習做好充分的鋪墊。
2. 情境模擬教學,深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結合音樂作品組織學生開展情境模擬活動。通過情境模擬,學生可以全身心融入音樂氛圍中,深刻感受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感恩之情,并與音樂作品中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在此基礎上,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演唱,并要求他們嘗試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歌曲中,以實現(xiàn)對相關情感的正確表達。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與感受歌曲所傳達的情感,還能夠讓他們在情感方面產生有效的共鳴,進一步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逐漸學會感恩。
例如,在《愛星滿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歌曲主題設計情境模擬教學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感恩情感的體驗。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星空圖片或者是視頻,再配以輕柔的音樂,成功營造一個溫馨、寧靜的場景。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欣賞與感受星空的美麗與遼闊。這樣的情境模擬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還能夠強化他們對自然的感恩之心。在這樣的情境中開展音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并在歌唱中盡情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歌曲的不同段落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根據(jù)歌曲的情感變化進行演唱。如歌曲第一段是輕松愉快的,學生需要有效展現(xiàn)出歌曲中所描繪的美麗畫面;歌曲第二段中,作者充分表達了對社會、世界的感恩之情,學生應在演唱中充分傳達這一情感;歌曲第三段是高潮部分,要求學生滿懷感恩之情,感恩社會、感恩世界、感恩生活。在演唱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內心情感的深入挖掘與引導,提升學生的演唱氣魄。模擬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體驗,尤其是對感恩情感的認知與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思考一下,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將感恩融入自身行為,使感恩與愛逐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通過情境模擬活動,學生不僅能夠直觀、清晰地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還能夠在教師的引導與鼓勵下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與積極性,還能夠加深他們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他們的健康、全面發(fā)展。
四、結語
音樂,這一靈動的藝術形式,是情感的抒發(fā)與傳遞者,更是心靈溝通的橋梁。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不僅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感恩情感的理解與認知,還能在潛移默化中熏陶他們的心靈,幫助其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學會珍惜與感恩。鑒于此,在新時代的浪潮下,身為初中音樂教師,更應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音樂學科的獨特魅力,深入挖掘音樂藝術中豐富的感恩元素。音樂教師應將感恩教育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之中,通過積極引導,使學生能夠深刻、真切地體會到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精髓,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為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提供有力支持。通過音樂與感恩的完美結合,期待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音樂的世界里,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感動與成長。
參考文獻:
[1] 戚辰雨.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積極性調動的探討及策略[J]. 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作,2022(09):12-15.
[2] 鞏夢昕. 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09):107-109.
[3] 寇彥茹. 初中生感恩教育研究[J]. 學周刊,2023(0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