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多瑙河兩岸的布達佩斯,作為匈牙利首都,廣為人知。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先的“布達”與“佩斯”其實是兩座隔岸相對的城市,經過幾個世紀的擴建,這顆“多瑙河明珠”才誕生。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積淀,布達佩斯猶如一座博物館,展陳著絕美的建筑藝術、深厚的歷史底蘊以及浪漫的文化風情。
布達佩斯被譽為“多瑙河明珠”,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讓無數游客流連忘返。作為匈牙利腹地的核心城市,它的輝煌不僅來自多瑙河流水帶來的豐饒,更來自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八座橫跨多瑙河的大橋,將布達與佩斯緊密相連,展現出和諧而獨特的城市格局。泛舟河上,右岸是布達蜿蜒的山丘和莊嚴的古堡,左岸是佩斯充滿活力的都市風貌,兩岸的景致相互輝映。從踏入布達佩斯的那一刻起,我便被它的優(yōu)雅和多元折服。
布達佩斯建筑奇觀
第二次到訪布達佩斯,我依然會被這里的建筑藝術震撼。站在布達區(qū)的漁人堡上,屬于中世紀的古樸與浪漫撲面而來,七座灰白色的塔樓錯落有致地圍繞成一圈“城墻”,之間由七座回廊連接。與其說它是一座防御工事型的“城墻堡壘”,不如說是童話中坐擁絕妙風景的觀景臺。
透過回廊上整齊的拱形橋洞俯瞰,城市全景盡收眼底:多瑙河蜿蜒流淌,瑪格麗特島靜謐迷人,佩斯區(qū)繁華喧鬧,蓋勒特丘陵蒼翠綿延。在二戰(zhàn)期間,漁人堡幾乎被完全毀壞,原建筑師弗里杰·舒勒克的兒子亞諾什·舒勒克在戰(zhàn)后完成了精湛的修復工作,使這座建筑重現往日的輝煌,看上去仿佛不曾遭受過歲月侵蝕。
緊挨著漁人堡的馬加什教堂,也是一座獨特而精美的建筑。這座教堂巧妙融合了新哥特式風格、匈牙利民俗、新藝術風格及土耳其設計的元素,這是匈牙利歷史上多次改朝換代留下的印跡。教堂西大門一側有一座直刺云霄的尖塔,其尖頂飾有精致的雕刻。屋頂的斜面上覆蓋著彩色瓦片,這些瓦片按圖案排列,形成了復雜的幾何花紋。進入教堂內部,彩繪玻璃和壁畫成為矚目的焦點。在晴天,陽光透過這些玻璃灑進教堂,散發(fā)出耀眼而神圣的光輝。作為此地宗教和世俗權力的中心,這樣莊嚴肅穆的氛圍再契合不過了。匈牙利的歷代國君都在這里完成加冕儀式,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1867 年茜茜公主的王后加冕儀式。
在馬加什教堂與漁人堡之間佇立著一尊圣·伊什特萬一世銅像。他是匈牙利的奠基者,亦是匈牙利首位國圣。在公元1000 年,他加冕成為匈牙利的首位天主教國王,自此,馬扎爾人完成了從游牧部落向封建國家的最終轉變。這座銅像高大莊重,伊什特萬一世頭頂金光,手持權杖,騎在高頭大馬之上,威儀萬千,展現著作為圣人的偉大與榮耀。
在河對岸,佩斯的腹地,坐落著一座大氣雄偉的圣伊什特萬圣殿,顧名思義,這座建筑亦是為紀念這位國圣而建。走在佩斯的街道上,遠遠就可以望見它的穹頂,高近百米,與天際線融為一體。來到近前,大理石建造的立面即將傾軋而下,令觀者不禁呼吸急促。
這座圣殿在20 世紀初建成,呈現形式上采用了古典的希臘十字平面,在二戰(zhàn)時期遭受了部分的損毀,戰(zhàn)后又進行了翻新重建。因此,教堂的內部裝飾沒有受到歲月的侵蝕,反而富麗堂皇如初。寬敞的中殿由大理石鋪成,并飾以新文藝復興風格的華麗內設。穹頂的壁畫描繪了耶穌與十二門徒的故事,色彩豐富,為整個建筑增添了藝術的厚重感。在教堂后面的小禮拜堂中,圣·伊什特萬一世的木乃伊右手被供奉在鍍金神龕里,作為匈牙利的開國時期的圣物,默默見證了這個國家千年間的輝煌與動蕩。
除了圣殿之外,佩斯區(qū)還有一座不得不提起的宏偉建筑:匈牙利國會大廈。無論是在旅游宣傳片中,還是游客的必去清單上,國會大廈永遠名列前茅。觀察這座建筑有很多角度,從漁人堡上俯視,或在多瑙河的游船上近距離掠過,總是看不厭的。國會大廈建造時使用了50 萬塊寶石和40千克黃金,對稱矗立著兩個巨大的哥特尖頂,以及22 個細長的小尖頂,無論外觀還是內部都十分壯麗輝煌。
作為匈牙利最重要的立法機構建筑,如此極盡奢華,并非勞民傷財以體現國家權力的威嚴,恰恰相反,這座令人贊嘆的地標是匈牙利獨立與民主的象征。匈牙利在11 世紀建國,16 世紀遭遇入侵,失去主權,在這期間,“加冕教堂”馬加什教堂一度被改建為清真寺。18 世紀,國家又遭到壓迫性統(tǒng)治。匈牙利的英雄們在強壓中不斷地反抗與革命,終于在1867 年爭取到了一定主權,建立了奧匈帝國。于是,為了彰顯民主權利的崇高,匈牙利舉全國之力建造了多座紀念建筑,包括圣伊什特萬圣殿與這座匈牙利最華麗、最恢宏的大廈。值得一提的是,兩座建筑的高度都為96 米,這個數字是為了紀念和慶祝1896 年——匈牙利建國1000 周年,也是為了彰顯獨立、自由和民主給人們帶來的力量,可以比肩所謂的教義與神明。
銘記苦難的城市
漫步布達佩斯,歷史風云變幻間的故事被無聲地記錄在大街小巷之中,靜靜等待人們駐足閱讀。除了上述古典時期與對應的代表建筑之外,近代布達佩斯的歷史更是充滿了血淚與悲壯,有些記憶被筑成了雕塑,有些痕跡被永遠地抹去,為這座城市留下一些不大不小的傷疤。
多瑙河畔有一片鞋子雕塑群,由60 雙形態(tài)各異的鑄鐵鞋組成,以紀念納粹大屠殺中的受害者。當地人和往來游客路過時都會停留哀悼,有人將鮮花獻在冰冷的鐵鞋中。1944年3月,納粹德國占領了匈牙利,對猶太人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迫害。大量猶太人被集中關押在狹小的“猶太隔離區(qū)”,被迫忍受饑餓、疾病和無盡的恐懼。隨著德國對匈牙利的統(tǒng)治加劇,大規(guī)模逮捕和殺戮行動迅速展開。許多人被送往集中營,更有數萬名無辜者被帶到多瑙河邊,脫下鞋子,隨后被射殺,尸體跌入冰冷的河水中。今天,這些鐵鞋的存在,仿佛將那段血腥的歷史再次展現在人們眼前,讓人們銘記那些在血紅的河水中逝去的生命。
在這場慘無人道的屠殺中,也有一些人選擇站出來,冒著生命危險拯救無辜者。瑞典外交官拉烏爾·瓦倫貝格就是其中之一。1944 年起,瓦倫貝格利用自己的身份,為猶太人發(fā)放了成千上萬的瑞典保護護照,并在瑞典領事館的保護建筑內安置他們。他的勇敢和機智挽救了無數猶太人的生命,成為那個時代不可磨滅的英雄,但戰(zhàn)后他被軍隊逮捕,下落不明。如今在布達佩斯猶太區(qū),有一座為紀念他而建的公園,公園中央有一棵鐵制垂柳,被稱為“生命之樹”,它有6000 片葉子,大多刻有名字,那些在戰(zhàn)爭中無辜死去的人民,以這樣的方式被銘記。
“歐洲之心”的悠閑節(jié)奏
盡管布達佩斯在近代歷史中經歷了戰(zhàn)火與創(chuàng)傷,城市的街道曾回蕩著悲痛與無奈的嘶吼,但如今的它已經在時間的撫慰下重生,將歷史的重負轉化為文化的厚度,用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充滿魅力的氛圍迎接著每一位訪客。
在這里旅游,味蕾的旅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品嘗到了許多匈牙利的傳統(tǒng)美食,其中最令人難忘的莫過于鵝肝、煙囪卷和燉牛肉:鵝肝入口即化,帶著濃郁的香味;煙囪卷則是甜蜜的享受,酥脆的外皮與香甜的內餡完美結合;而燉牛肉充滿醇厚的口感,每一口都讓人感受到溫暖與滿足。無論是街邊的小餐館還是河畔的高檔餐廳,每一道菜肴都透露著這座城市的風味與精致。
另外,咖啡廳文化也是布達佩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一些咖啡館自19 世紀以來就成為思想家、藝術家和作家們的聚集地,至今依然保留著那份獨特的魅力。走進著名的中央咖啡館,華麗的裝潢和優(yōu)雅的氛圍仿佛讓人瞬間穿越時空,而新約克咖啡館的奢華裝飾和悠久歷史更是令人沉醉。在這里,隨意點上一杯意式濃縮,搭配一塊匈牙利栗子蛋糕,便可享受一個愜意的午后,體會那份布達佩斯獨有的優(yōu)雅與從容。
喝完咖啡,可以去布達佩斯的中央市場繼續(xù)逛街,這里不僅是城市的購物中心,更是體驗本地生活的理想場所。走進這座始建于1897 年的歷史建筑,映入眼簾的是錯綜復雜的鋼鐵結構與彩色玻璃天窗,充滿了新古典主義的風格。市場內的每個角落都洋溢著鮮活的氣息:琳瑯滿目的新鮮蔬果、香氣四溢的熏肉香腸,還有各式各樣的匈牙利香料,令每一位游客都沉浸其中。
此外,布達佩斯還以“溫泉之城”著稱,多瑙河下豐富的地熱資源孕育了眾多天然溫泉浴場,成為人們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塞切尼溫泉浴場是布達佩斯最負盛名的溫泉之一,這座新巴洛克風格的建筑不僅是歐洲最大的藥用溫泉,還是一座藝術與療愈相結合的場所。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冒著熱氣的泉水在古老石雕間流淌,營造出一種令人陶醉的氛圍。蓋勒特溫泉浴場則以華美的裝飾和濃郁的歷史感吸引著無數游客,置身其中,仿佛進入一座藝術宮殿,可以享受徹底的放松與寧靜。
布達佩斯的浪漫還與一段動人的皇室愛情故事緊密相連。茜茜公主全名為伊麗莎白·阿瑪莉·歐根妮,原是巴伐利亞王室維特爾斯巴赫家族中的一員,后成為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妻子。傳說中二人熱戀的廣場,如今以茜茜公主的名字“伊麗莎白”命名,廣場上還建有一座浪漫的摩天輪。位于布達佩斯的格德勒宮,是茜茜公主最愛的度假勝地之一。巴洛克風格的宮殿和寧靜的花園,至今仍在訴說著這位美麗皇后的故事。漫步于此,仿佛穿越回19 世紀,皇家生活的奢華與浪漫盡在眼前。
夜晚,華燈初上,布達佩斯籠罩在一片溫暖的燈光中。沿著多瑙河散步,感受著河風輕拂面龐,鏈橋上的燈火與遠處城堡山上的燈光交相輝映,河面上的波光則為這幅美景增添了幾分柔美與寧靜。
布達佩斯的魅力,不僅在于它的外表,更在于它那深藏在歷史與文化中的靈魂。而正是這種靈魂,使得布達佩斯成為一座值得細細品味的城市,每一個細節(jié)都蘊含著豐富的故事,每一個角落都藏著令人驚嘆的美。這座城市,猶如一首古老的詩歌,悠遠而動人,令人心醉。
編輯+ 蔡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