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丁香約了米靈和曉梅到家里來玩。誰知道忽然下起了雨,米靈打了把傘跑過來,曉梅卻沒有帶傘,濕漉漉地進了門。丁香媽媽一看曉梅淋濕了。趕緊叫丁香找來自己的衣服讓曉梅換上。曉梅滿不在乎地說:“沒事,我沒事!淋點雨怕啥?”
“不行,要脫下濕衣服?!睜敔斪吡诉^來,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呀,何況已經(jīng)立冬了,不要著涼了!我去給你們熬一碗肉桂湯?!?/p>
“肉桂是啥?”三個孩子好奇心爆棚,也跟著進了廚房。
溫暖的樹皮
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和枝皮。肉桂全身都能入藥,部位不同,名稱也不一樣。樹皮叫桂皮,把枝條橫切后就叫桂枝,嫩枝叫桂尖,葉柄叫桂芋,果實叫桂子。肉桂具有溫中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虛寒胃痛、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瀉等病癥。桂枝能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可以用來治療風(fēng)寒、肩臂酸痛。
爺爺拿了幾塊肉桂放進砂鍋,加了水,開火熬煮了起來。
散發(fā)著香味的肉桂湯煮好了,曉梅趁熱喝了一碗,鼻尖上滲出了細(xì)密的汗珠,肚子里暖暖的。
紅棗和山藥
傍晚,爺爺蒸了一鍋紅棗開花饅頭,又熬了山藥小米粥。
紅棗,也叫大棗,是鼠李科植物棗的果實。大棗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和糖分,可以補血、降壓、增強人體免疫力。鮮棗干燥后,既方便儲存,藥用價值也更高了。它味甘、性溫,入脾、胃、心經(jīng),有補氣健脾、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焦作古稱懷天府,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北靠太行山,南臨黃河,山藥作為“四大懷藥”之首,醫(yī)學(xué)家評價其“溫補”“性平”,藥效堪比人參,所以也叫“懷參”。
山藥是薯蕷科植物薯蕷的根莖,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jīng),能健脾補虛,補心氣不足。新鮮山藥可以用來熬粥,做山藥糕,或者煮熟了直接吃,一般入藥的是干燥后的山藥切片。
曉梅舀了一塊山藥,細(xì)細(xì)品嘗,她忽然意識到了什么,說道:“山藥味甘,是不是就是這種淡淡的甜絲絲的味道?甘和甜是不一樣的,對嗎?”
爺爺沖她豎起大拇指:“確實,甘和甜是有區(qū)別的,你的感覺很敏銳!”
天氣轉(zhuǎn)涼了,吃一些溫補的食材,可以讓身體在冬天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