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儗播布美術意見書》為中心的考察

      2024-12-05 00:00:00蔡秋培
      高教探索 2024年6期
      關鍵詞:魯迅

      摘 要:魯迅認為美育的功能重在“立人”,與美育緊密關聯(lián)的是審美感受力與審美創(chuàng)造力,當美育實施者明晰審美媒介的內涵及類別,做好審美媒介的“建設”“保存”及“研究”工作時,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美育的目的。魯迅的美育思想啟示大學美育實施者要以“立人”為宗旨,注重審美媒介的甄選,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感受力與審美創(chuàng)造力,致力構建多種形態(tài)的美育資源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成長。

      關鍵詞:魯迅;美育思想;《儗播布美術意見書》;大學美育

      一、前言

      新時期以來,當人們從文學家與思想家視角深入研究魯迅的同時,也不斷深入剖析作為“美術家”的魯迅形象。事實上,魯迅在少兒時期閱讀《山海經(jīng)》等書籍的過程中就漸漸迷上了美術,喜歡在床前貼花紙和搜集《爾雅音圖》等圖書,著迷于影寫《蕩寇志》的繡像和購買《芥子園畫傳》等圖畫書,樂于抄錄《唐人說薈》等古書。成年之后,他不僅是美術的愛好者,也是美術的倡導者與貢獻者。留學日本期間,他喜愛日本的浮世繪,在所發(fā)表的《摩羅詩力說》《科學史教篇》中充分肯定“美藝”的重要作用。留日歸國后,魯迅大量購藏拓片,多達5100余種,約6000余張;他購藏中外藝術類書刊600余種,中外版畫各2000多幅;他熱衷介紹外國美術作品在中國刊物上發(fā)表,傾力創(chuàng)辦“木刻講習班”,扶助國內木刻藝術,培養(yǎng)了國內第一代現(xiàn)代版畫家;他熱情支持與指導野風社、榴花社等10余個美術社團,編輯出版《北平箋譜》《十竹齋箋譜》等中文美術書刊10余種;他翻譯了大量國外美術理論書籍及論文,親自設計各種書刊封面60余個[1];他獨立策劃版畫、木刻與插畫的展覽會,參觀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展覽會多達30余場。[2]回顧魯迅的一生,他對美術的重視源于他的美育思想。他曾以《美術略論》為題發(fā)表演講,撰寫大量論及中外美術的文章,闡述他的美育思想,其中《儗播布美術意見書》尤為突出。在當前大學日益重視美育的背景下,以《儗播布美術意見書》為中心考察魯迅的美育思想,汲取其精華,有利于推動我國大學美育的發(fā)展。

      二、魯迅的美育思想探析

      關于魯迅的美育思想,以往學者著重于蔡元培與魯迅的美育思想比較。如劉再復指出魯迅與蔡元培都認為美是超功利性的,主張“以美育代宗教”[3];孫世哲認為魯迅與蔡元培有三個方面的共識,即美育有“開發(fā)智力”“陶冶情感”及平衡心理的作用[4];馬兆掌認為魯迅在美育觀上超越了蔡元培,因為魯迅在理論上輸入“新的美學觀——美的功利性”[5];唐滬娟認為魯迅與蔡元培提倡美育都是為了抨擊封建教育制度與改良人生。[6]然而,以《儗播布美術意見書》為中心考察魯迅的美育思想,我們發(fā)現(xiàn),其美育思想還蘊含以下內容。

      (一)美育的功能——重在“立人”

      魯迅美育思想強調美育的功能在于“立人”。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魯迅論及“藝術”的功用的同時,滲透著有關美育功能的論述。一般而言,美育的功能“主要是通過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理想對人的感染,影響人的情感和思想,進而影響社會生活”。[7]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魯迅論說“藝術”的目的在于“以與人享樂為臬極”,其功用在于“發(fā)揚真美,以娛人情”以及“發(fā)美術之真諦,起國人之美感”。[8]這里,藝術作為美的事物,“與人享樂”“以娛人情”“起國人之美感”——正表明了美育的功能:那就是通過美的事物感染人,陶冶人的情感,培養(yǎng)人對美的向往,進而塑造主體人格。魯迅對美育“立人”功能的認識早在留學日本期間就有所表現(xiàn)。如他在《摩羅詩力說》中說“以美善吾人之性情,崇大吾人之思理”,又說一切美術“皆在使觀聽之人,為之興感怡悅”,而文章作為藝術的一種可以“涵養(yǎng)人之神思”。[9]

      當然,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魯迅有關美育“立人”功能的強調更集中體現(xiàn)在關于藝術“輔翼道德”的論述當中。魯迅認為通過藝術這一審美媒介,美育可以“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當物質文明日益昌盛,而“人情因亦日趣于膚淺”時,通過美育可以使人的“高潔之情獨存,邪穢之念不作”。[10]顯然,魯迅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關于美育“立人”功能的論述,延續(xù)了魯迅在日本期間形成的“立人”思想——即強調通過文藝的熏陶,改造國民精神以實現(xiàn)“立人”的目標。正因為魯迅強調美育的功能重在“立人”,所以我們看到,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發(fā)表之后,魯迅在其它論及藝術的文章中努力重申美育“立人”的宗旨。如在《美術雜志》第一期中,魯迅說“翻印點舊畫”的目的在于“引出許多創(chuàng)造的天才,結得極好的果實”[11]。在《隨感錄·四十三》中,魯迅指出:“美術家固然須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須有進步的思想與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張畫或一個雕像,其實是他的思想與人格的表現(xiàn)。令我們看了,不但歡喜賞玩,尤能發(fā)生感動,造成精神上的影響。”[12]顯然,這些話語表明魯迅強調“美術”及“美術家”應重視美育的“立人”功能。

      (二)實施美育的前提——明晰審美媒介的內涵及類別

      關于《儗播布美術意見書》,有的論者認為該文的“基本思想與蔡元培倡導‘美育’的宗旨是一致的”[13],有的論者認為該文“是一個在全社會實施美育的綱領性文獻”[14],有的論者認為該文是我國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從美育角度倡導藝術教育的重要文獻之一”[15]。然而,這些研究者并沒有釋疑魯迅為什么在行文時要先闡述“何為美術”及“美術之類別”,再闡述“美術之目的與致用”及“播布美術之方”。其實,這里涉及到一個根本的問題,那就是明晰審美媒介的內涵及類別是實施美育的前提。美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指藝術教育,廣義指運用一切美的形式所進行的美化身心、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教育”[16]。美育的實施一般要通過審美媒介才能實現(xiàn),因為“美育的實質乃在于經(jīng)過一定的審美媒介,進入‘美的王國’,使人們發(fā)現(xiàn)與把握他們自身與現(xiàn)實世界的審美關系”[17]。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魯迅非常清楚美育的內涵,也深知美育與審美媒介的內在關系。魯迅在開篇先闡述“何為美術”及“美術之類別”,其目的就是先明晰“美術”這一審美媒介的內涵及類別,然后在文后更好地闡明“美術”所具有的功用。

      在魯迅看來,“美術”就是“用思理以美化天物之謂”[18],即“美術”是指經(jīng)過藝術家思想或精神改造與加工的客觀對象。在魯迅眼里,凡是不具備“天物”“思理”與“美化”這三大要素的對象,都不能稱之為“美術”。魯迅為何如此嚴格地界定“美術”這一審美媒介?其實,這與魯迅對審美媒介的理解密切相關。在魯迅看來,刻著千字的象牙、雕刻臺榭的核桃、日常起居所用的幾案、斑駁的戟刺與絕域的奇器,是不能作為審美媒介來支持美育活動的,原因是它們雖屬于“天物”的范疇,但它們的“美化”過程缺少真正的“思理”。與此相對,魯迅在“美術之類別”中認為用真正“思理”“美化”過的“天物”,如引人遐思的音樂、莊嚴的建筑、雄渾或婉約的文學、優(yōu)美的雕刻及繪畫等對象,才適合作為實施美育的審美媒介。從魯迅的行文邏輯,我們不難察覺,魯迅對“美術”這一審美媒介的內涵及類別的界定,是因為魯迅意識到這一做法是實施美育的前提。

      (三)美育的核心要素——審美感受力與審美創(chuàng)造力

      關于美育的核心要素,不同論者有不同的看法。在魯迅看來,審美感受力與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美育的核心要素。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魯迅敘述希臘國民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開始階段并沒有進行研習,他們“僅憑直覺之力,以判別天物美惡”。“直覺之力”對人們的審美有很大的影響,如文中所言:若“直覺之力”“覺敏”,那么,“所成就者神”。而從審美角度而言,“直覺之力”屬于審美感受力的范疇,同時也是美育涉及的對象。關于審美感受力,魯迅在“何為美術”部分進一步談及,他說:“蓋凡有人類,能具二性:一曰受,二曰作。受者譬如曙日出海,瑤草作華,若非白癡,莫不領會感動;既有領會感動,則一二才士,能使再現(xiàn)?!盵19]這里,魯迅所言人類具有“受”的特性,其實就是指人類具有的感受力,若它與審美對象關涉,那么,“受”就是指審美感受力,如文中所言面對“曙日出海”與“瑤草作華”,具有審美感受力的人就會“領會感動”,從而把審美對象再現(xiàn)出來。由此可知,審美感受力作為審美能力的一種,是美育的核心要素,因為審美客體使審美主體受到感染,其中審美主體的主觀條件——審美感受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受教者并不是一接觸審美客體,就能立即或全部發(fā)現(xiàn)、認識審美客體的美,而是要有一個感受、想象、體驗、玩味、領悟、理解的過程”[20]。因而,要提高審美能力,實現(xiàn)美育的目的,不能不培養(yǎng)人們的審美感受力。

      除了審美感受力,魯迅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也論及美育的另一核心要素:審美創(chuàng)造力。在該文中,魯迅說對于“曙日出海”與“瑤草作華”,“既有領會感動,則一二才士,能使再現(xiàn),以成新品,是謂之作”[21]。這里,“才士”對“曙日出海”與“瑤草作華”“領會感動”后,把它們化為“新品”稱之為“作”?!白鳌睂嶋H上就是審美創(chuàng)造力。審美創(chuàng)造力與美育息息相關。美育“通過對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的審美活動和理性的美學教育,使人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趣味,提高對于美的欣賞力與創(chuàng)造力”[22]。因此,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美育涉及的核心要素。關于審美創(chuàng)造力,魯迅認為它與“才”有關,因為只有“才士”,才能使自然美的對象如“曙日出海”與“瑤草作華”再現(xiàn)出來。其次,魯迅認為審美創(chuàng)造力與“思”有關。他在文中說:“故作者出于思,倘其無思,即無美術。”換言之,作者對事物沒有深刻的認識,很難創(chuàng)造出藝術作品。這充分說明,魯迅對審美創(chuàng)造力的認識是很精當?shù)模@種認識對魯迅在美術方面的創(chuàng)作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如魯迅親自設計各種書刊封面多達60余個[23],裝幀過的書籍多達70余本[24],這些經(jīng)過魯迅設計與裝幀的書刊頗具美感,受到讀者的好評。

      (四)實現(xiàn)美育目的的基礎——審美媒介的“建設”“保存”及“研究”

      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魯迅指出“播布云者”就是使藝術傳播到人間,培養(yǎng)人們的美感,促使藝術人才的產生。而對于“播布”藝術之途徑,魯迅分門別類地列出三條,分別是“建設事業(yè)”“保存事業(yè)”與“研究事業(yè)”。倘若從美育的角度審視魯迅在“播布美術之方”所言的內容,實際上在告訴我們:實現(xiàn)美育的目的,其基礎離不開審美媒介的“建設”“保存”及“研究”。美育與美感密切相關,美感“由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所構成:一方面,必須有客觀審美對象的存在作為前提;另一方面,審美主體還必須有審美需要以及相應的主觀條件”[25]。在“播布美術之方”這部分,魯迅在“建設事業(yè)”中所言的美術館與美術展覽會之美術品、劇場演出的新劇、奏樂堂所奏的新樂、文藝會審讀的文章;在“保存事業(yè)”中所言的建筑、碑碣、壁畫、造像及林野;在“研究事業(yè)”中所言的古樂、國民文術,都屬于實施美育所依靠的審美對象。沒有這些對象構成的審美媒介,就無法開展美育活動。因為審美媒介是“被用來實施審美教育的廣泛的審美對象,包括社會的、自然的、藝術的美的事物、作品”[26]。

      實際上,為了更好地推進美育工作,魯迅從在北京教育部工作開始一直到其去世都非常重視審美媒介的“建設”“保存”與“研究”。僅以魯迅在北京教育部工作期間所作的工作作為考察對象,我們就充分察覺到魯迅這一傾向。當時,在“建設事業(yè)”方面,魯迅與教育部同仁籌辦全國兒童藝術展覽會,籌建歷史博物館、京師圖書館與通俗圖書館;魯迅加入通俗教育研究會,審核與編譯新舊小說。在“保存事業(yè)”與“研究事業(yè)”方面,魯迅投入巨大的時間與精力。他對墓志碑文進行手抄整理,后來輯成具有編輯學意義的《六朝墓志目錄》;對于拓本,他不僅購買了金石類的古籍作為參照對象,而且常常到琉璃廠搜購各種拓本,然后進行歸類整理,據(jù)現(xiàn)在北京魯迅博物館統(tǒng)計,魯迅所藏的拓本多達5100余種,約6000余張,其中大部分是在北京教育部工作期間到琉璃廠搜購回來的;對于壁畫及造像,魯迅在搜購它們之后,做了兩項工作,一是編寫了《漢畫像目錄》《六朝造像目錄》與《唐造像目錄》,二是對重要畫像進行考察說明。通過以上行動,魯迅很好地踐行了心中的美育理念。

      美育,“是與美感有密切關系的一種特殊的教育”,“必須有客觀審美對象的存在作為前提”[27]。魯迅深知這一點,他不僅在文章中,而且在行動上重視審美媒介的“建設”“保存”與“研究”。對審美媒介的開掘、研究與保護,是開展美育活動及實現(xiàn)美育目的的基礎。

      三、魯迅的美育思想對大學美育的啟示

      魯迅作為當時教育部的部員,在《教育部編纂處月刊》上發(fā)表的《儗播布美術意見書》蘊含著深刻的美育思想,其對當今大學美育有著重要啟示。

      (一)大學美育應以“立人”為宗旨

      大學美育,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獲得長足發(fā)展。然而,關于大學美育,有的高校走進了誤區(qū)。其表現(xiàn)在:①把美育當作美學教育。如受美學思潮的影響,一些大學美育教材沿用美學教材的編寫思路,在內容上,上篇是“美與審美觀”,下篇是“美的欣賞和創(chuàng)造”,與美學教材有很大的相似處。[28]在教學上,教師照著這樣的“教材”內容一一傳授給學生,并不重視教材是否符合美育的要求。②把美育當作藝術理論教育。受中外藝術理論的影響,一些大學美育教材把藝術理論作為教材的上編,下編則為如何欣賞幾大藝術類型的內容,其基本可以視為藝術欣賞類教材的翻版。在教學上,教師除了講授藝術理論之外,就是把美育教學等同于音樂、美術、舞蹈之類的藝術教育。③不少高校教師依舊沿用中學的應試教育模式進行美育課堂教學。很多教師認為大學美育就是將現(xiàn)成的知識、技巧與方法教授給學生便達到了美育效果。[29]顯然,以上三種做法偏離了大學美育的宗旨。美育不等同于美學教育,也不等同于藝術理論教育,更不能沿用應試教育方式進行美育教學。不可否認,美育需要傳授給學生一定的美學知識與藝術理論,促進其理解審美對象,但是美育的宗旨在于“立人”——通過“藝術”這一審美媒介對受教者進行熏陶,陶冶其性情,凈化其心靈,實現(xiàn)對其主體人格的塑造。

      當今,大學生處于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受外在不良思潮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出現(xiàn)自我道德失范與精神萎靡的現(xiàn)象。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美育被寄予厚望。魯迅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非常強調美育的“立人”功能,強調通過藝術這一審美媒介,“淵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當物欲橫流“人情因亦日趣于膚淺”時,美育可以使人的“高潔之情獨存,邪穢之念不作”。[30]重溫魯迅這一美育思想,我們應堅定美育的“立人”宗旨,傾力編寫科學合理的大學美育教材,加強美育課程建設,開展豐富的美育實踐活動,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美育氛圍,“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31]

      (二)要注重審美媒介的甄選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加持下,各種思潮涌進大學校園。受此影響,有的大學生目迷五色,不知所從,他們把洋氣的、奇特的、奢侈的物品作為美的對象來欣賞,以“無厘頭”電影為趣,沉浸于“惡搞”藝術與山寨文化作品當中,樂此不疲。如在杜甫誕辰1300周年之際,有的學生以杜甫為對象進行涂鴉為樂,在他們的筆端下,有杜甫懷抱美人的,還有杜甫騎著拉風的摩托車的,杜甫時而手扛機槍,時而揮刀切瓜,時而身騎白馬,美其名曰“杜甫很忙”。[32]為什么大學生會出現(xiàn)如此行為呢?這或許與大學美育有關。在大學美育的課堂上,有的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為了在課堂上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時會選擇大眾喜歡的“無厘頭”視頻、“惡搞”藝術作品、彌漫輕奢氣息的時裝秀、充斥著奢侈品的電影,展示給學生看。在贏得學生的注意力與參與度時,教師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辨析此類對象是否具有審美意義,這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了不良影響。

      魯迅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認為不是所有的客觀對象都可以充當審美媒介,如文中列舉的方寸大小的象齒、刻著千字的核桃、日常起居使用的幾案什器、斑駁的戟刺,都不能視為審美媒介。在魯迅看來,審美媒介作為美育依靠的對象,必須注重它的內涵及類別,所以,他在行文時先闡述“何為美術”及“美術之類別”,再闡述“美術之目的與致用”。從魯迅這一做法,我們可以得到啟迪,那就是實施美育時,要注重審美媒介的甄選——應挑選那些容易引起學生美感,陶冶他們的性情,塑造他們的人格的作品作為審美媒介,如引人遐思的音樂、莊嚴的建筑、雄渾或婉約的文學、優(yōu)美的雕刻及繪畫等。

      在大學美育的課堂上,與注重審美媒介的甄選相對應,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不在于它的外形是否洋氣;不在于它是否與原物肖似;不在于它是否稀罕昂貴;不在于它是否光彩奪目;而是在于它是否具有美的特征,即具有美的形象性與美的感染性——能陶冶性情與塑造美好人格。在大學美育教學中,只有讓大學生懂得何謂真正的藝術作品,才能更好地提高他們的審美品位與塑造他們的人格。

      (三)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受力與審美創(chuàng)造力

      關于大學美育的任務,眾多學者與專家都達成一種共識,那就是要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如楊辛認為美育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和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33];仇春霖認為大學美育的任務之一就是“提高審美能力”[34];周俊華、符東明、王瀅、于文書等學者都持相同看法。[35][36][37]然而,與大學美育設定的任務相對照,根據(jù)調查,現(xiàn)實中不少大學生的審美能力相對較弱。[38]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實現(xiàn)美育的目的,成為大學美育實施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審美能力“一般指人作為審美主體而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綜合能力”[39]。魯迅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認為審美感受力非常重要,它是人們感受美與創(chuàng)造美的出發(fā)點和基礎。如魯迅在文中談論希臘國民對“天物”的審美依靠的就是“直覺之力”。若“直覺之力”“覺敏”,那么,“所成就者神”;在“何為美術”這一部分,魯迅進一步認為當人面對“曙日出?!薄艾幉葑魅A”這樣的審美對象時,若其審美感受力達到“領會感動”的程度,就有再現(xiàn)這些審美對象的可能性。[40]既然提高審美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審美感受力,那么,作為大學美育實施者就要想方設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感受力。具體而言,高校要優(yōu)化美育教材和課程設置,使其更有利于大學生審美感受力的培養(yǎng)。其二,提高教師的審美素養(yǎng),重視在美育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美與發(fā)現(xiàn)美。其三,提供校內外豐富多彩的美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審美實踐的過程中培養(yǎng)審美感受力。

      除了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感受力之外,大學美育實施者還要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因為后者也是審美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魯迅在《儗播布美術意見書》中認為審美創(chuàng)造力很重要,因為只有具備它,才能把審美對象再現(xiàn)出來。首先,魯迅認為審美創(chuàng)造力與“才”有關,因為只有“才士”,才能把“曙日出海”與“瑤草作華”這樣美的對象再現(xiàn)出來。其次,魯迅認為審美創(chuàng)造力與“思”有關。他在文中說:“故作者出于思,倘其無思,即無美術”。[41]魯迅對審美創(chuàng)造力的論述,啟迪大學美育實施者要重視從“才”與“思”兩方面去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使其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具體而言,高校教師應利用啟發(fā)式教學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審美理論知識,具備審美之“才”,其次,組織多樣的美育活動,多種途徑激發(fā)學生審美之“思”,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

      (四)要致力構建多種形態(tài)的美育資源

      就當前大學美育而言,大多數(shù)高校依靠的是大學校園內的美育資源,利用校外美育資源進行美育教學的高校并不多。然而,美育所依靠的審美媒介是多種多樣的,把大學美育的課程資源局限于校園內并非理想之舉,況且有的高校本身美育資源就有欠缺。如有的大學生反映“理工科大學美育氛圍不足,缺少美的校園文化”,需要進一步加強建設[42],有師范類大學對學生進行學校美育硬件設施的調查,其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覺得一般,只有11.6%的學生對硬件設施感到非常滿意,另有10.6%的學生對學校的美育硬件設施感到非常不滿意?!盵43]由此可見,大學美育資源亟需優(yōu)化。

      高校要實施美育,需要致力構建多種形態(tài)的美育資源,包括利用社會上具有審美意義的各種資源開展美育教學。具體而言,高校要與社會上的相關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使大學美育的資源能拓展到校外,尤其是與美術館、劇院、美術展覽會、音樂會、戲館、歷史博物館等機構建立長久的合作伙伴關系,使學生能到這些地方開展美育活動,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其次,要充分利用大學周圍具有美學價值的園林、名勝古跡等對象,使學生能到這些地方感受美與欣賞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魯迅生前撰寫大量論及中外美術的文章,這些文章蘊含著深刻的美育思想。當我們以魯迅所寫的《儗播布美術意見書》為中心考察其美育思想,會發(fā)現(xiàn)其獨特性。在魯迅看來,美育的功能重在“立人”,其次,審美感受力與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美育必須重視的核心要素,當美育實施者能明晰審美媒介的內涵及類別,做好審美媒介的“建設”“保存”及“研究”工作時,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美育的目的。對于當下日益重視大學美育的高校而言,魯迅的美育思想有其啟示性。它啟迪高校美育工作者要以“立人”為宗旨,著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感受力與審美創(chuàng)造力,在美育教學中注重審美媒介的甄選,致力構建多種形態(tài)的美育資源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使他們成為我國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參考文獻:

      [1][23]蕭振鳴.魯迅美術年譜[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1-2,2.

      [2]劉欣.展覽會:魯迅的美術教育實踐[J].魯迅研究月刊,2019(1):58-65.

      [3][13]劉再復.魯迅美學思想論稿:關于真善美的思考和探索[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255,254.

      [4][14]孫世哲.蔡元培魯迅的美育思想[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203,66-67.

      [5]馬兆掌.論美育觀上魯迅對蔡元培的一點超越[J].紹興師專學報,1991(3): 87-93.

      [6]唐滬娟.魯迅和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比較:兼評《魯迅美學思想淺探》一書發(fā)掘和探索魯迅美育思想的得失[J].江淮論壇,1985(3):81-85.

      [7][16][17][20][25][26][27][39]彭立勛,陳鼎如,湯文進,編.美育辭典[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166,145,146,182,182,150,182,58.

      [8][10][11][18][19][21][30][40][41]魯迅.魯迅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52-53,52,96,51,50,50,52,50,50.

      [9][12]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73-74,346.

      [15]洪毅然.重讀《儗播布美術意見書》有感:為紀念魯迅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作[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3):26-28.

      [22]夏征農,陳至立.辭海 2(第6版彩圖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1550.

      [24]楊永德,楊寧.魯迅最后十二年與美術[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227-230.

      [28]陳元貴.論《大學美育》教材的當代演進[J].中國大學教學,2024(5):90-96.

      [29]路亭.回歸“本源”的大學美育路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4,42(3):8-11.

      [3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報,2018-09-11(1).

      [32]陳元貴.大學美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4.

      [33]楊辛.大學美育[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8:5.

      [34]仇春霖.大學美育[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1.

      [35]周俊華,符東明.大學美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22.

      [36]王瀅.大學美育[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

      [37]于文書. 大學美育[M].濟南:泰山出版社,2008.

      [38]趙聰.大學生美育的現(xiàn)實困境、原因及其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42]馮靜.理工科大學美育模式與實踐路徑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22.

      [43]沈麗.蔡元培美育思想意蘊及其對當前大學美育實踐的啟示[D].西華師范大學,2023.

      猜你喜歡
      魯迅
      魯迅防竊
      做人與處世(2022年4期)2022-05-26 04:43:14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孔乙己
      魯迅虛擬(外一首)
      天津詩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19
      魯迅《自嘲》句
      魯迅看書
      魯迅的真誠
      阿迅一族
      紅豆(2016年9期)2016-05-14 10:14:47
      魯迅與西方現(xiàn)代主義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3
      她曾經(jīng)來到魯迅身邊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江川县| 宁武县| 玉溪市| 涿鹿县| 东平县| 蒲江县| 沿河| 库尔勒市| 富阳市| 贞丰县| 成安县| 青浦区| 商城县| 南木林县| 大庆市| 霞浦县| 张家港市| 登封市| 米脂县| 河北省| 搜索| 共和县| 西吉县| 平昌县| 英山县| 新津县| 内江市| 封丘县| 佛山市| 百色市| 海南省| 惠东县| 平昌县| 佛学| 从化市| 蓬安县| 延庆县| 乐山市| 达孜县| 靖宇县| 叙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