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對象
叢非從,知名心理咨詢師,互聯(lián)網(wǎng)心理學(xué)大V,著有《養(yǎng)育你內(nèi)心的小孩》《原來懂比愛更重要》《理解憤怒》《放自己一馬》等書。
主要觀點
有些婚姻的苦,源自我們對自己的難為。這就要我們學(xué)會放自己一馬,意識到有些事情的艱難與不合理,同時運用智慧的方法,自在地經(jīng)營婚姻。
在咨詢中,不少人對婚姻有一些不太積極的感受:伴侶不爭氣,孩子不聽話,婚姻不幸福。所有這些負面情緒特別消耗人,讓人身心俱疲,感覺不會再愛了。
事實果真如此嗎?了解他們的故事后,我發(fā)現(xiàn),真正讓這些人感到疲憊的不是婚姻,也不是伴侶和孩子,而是他們自己。原來,他們太喜歡難為自己了。
松明的故事:難為自己難幸福
我至今對一個名叫松明的丈夫印象深刻。一來,找我咨詢婚姻問題的大多是女性,他是為數(shù)不多的男性之一;二來,和男性不理家事、不善溝通的刻板印象不同,他對家事很上心,會主動、積極溝通。
你可能會疑惑:這樣的人理應(yīng)把婚姻經(jīng)營得很好吧,怎么會出現(xiàn)情感問題呢?松明也有同樣的困惑:“叢老師,我都這么努力了,為什么婚姻里還是充滿各種不和諧的聲音?”這就涉及我對松明印象深刻的第3個原因:他是難為自己的典型代表,幾乎踩中了所有雷區(qū)。
先來聽聽松明的故事。對松明來說,和諧是婚姻的頭等大事。為此,他拼盡了全力。和妻子意見相左時,他會先妥協(xié),避免產(chǎn)生沖突。即使不得已有了沖突,他會強壓怒火,強迫自己好好說話,防止沖突激化而吵架。
兩口子過日子,有時未必有多大的沖突,也未必有吵架的沖動,但就是有一些小問題存在,不想立刻處理或者不知道如何處理。松明擔(dān)心影響和諧,要求必須第一時間解決。即便再不想說話,他也強迫自己主動破冰。
在松明的努力下,這個家看起來很和諧:冷戰(zhàn)剛冒頭就被他撲滅了,分歧因他的退讓而隱身,爭吵因他的好脾氣而滅火。
然而,有一天,妻子突然提出了離婚,對松明一通抱怨。說他咄咄逼人,不給她個人空間;說他毫無主見,就知道附和;說他太虛偽,明明氣炸了,卻假裝溫柔……
松明委屈極了:“為了這個家,我放棄主見,什么都聽她的;我委曲求全,硬把自己從暴脾氣逼成老好人……她憑什么有這么多不滿?”
接下來,我就帶著大家一起抽絲剝繭,看看他是如何難為自己的。
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追求超出能力范疇的生活狀態(tài)。
松明希望過一種事事平順、時時和諧的婚姻生活。然而,現(xiàn)實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必然有分歧,也許大小有差異;爭吵是處理分歧的常見手段,可能頻次有不同。而且,婚姻多少都會有些問題,也不是所有問題都能或者都需要解決,更多要學(xué)會與問題共存。但是,松明要求不能有分歧、爭吵以及未處理的問題等。這顯然是在難為自己。
喜歡設(shè)置很多條條框框,為人處世缺少靈活性。
松明對于問題的處理有著自己的規(guī)則:時間上,必須立刻解決;方式上,只能好好說話。很顯然,這種方式不是唯一的。首先,時間上可以拖。有些問題換個時間更容易解決,有些問題拖幾天就沒事了。其次,方式上未必一定要好好說話,吵架本身就是一種溝通。但是,他要求自己必須好好說話、馬上解決。這顯然是在難為自己。
逼迫自己做不真實的自己,還試圖改造伴侶。
松明脾氣有些暴躁,為了婚姻和諧,他努力壓抑自己,結(jié)果,說話毫無重點,溝通很無效。妻子很看重個人空間,遇到問題后,有時想一個人獨處。這在松明看來是很消極的表現(xiàn)。他會硬拉著她一起看電影,不停追問她為什么總是逃避。然而,改變自己難,改變他人更難,這顯然是在難為自己。
對白頭到老有執(zhí)念,不能接受分開,甚至連短暫的分開都無法接受。
講到妻子提離婚時,松明很憤怒:“她從來都是個不負責(zé)任的人?!彼嬖V我,妻子不止一次離家出走,說想一個人靜靜。“家里氣壓低的時候,我又何嘗不想住在酒店不回家呢?可若真那么做了,我們的婚姻不就有裂痕了嗎?”其實,暫時的離開也許反而能帶來緩沖和轉(zhuǎn)機,好聚好散未必不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但松明拒絕承認也無法接受分離和離婚,這顯然是在難為自己。
療愈的探索:難為背后是創(chuàng)傷
松明的故事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故事。在咨詢中,不少來訪者身上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松明的影子。
有位丈夫名叫陸行止,他對整潔有著超乎尋常的追求,要求家里一塵不染,且時刻保持干凈。剛結(jié)婚時,家里就他和妻子兩個人,保持得還不錯。孩子出生后,東西越來越多,他的工作也越發(fā)繁忙,家里越來越亂。為此,陸行止試過很多方法:半年不買東西,扔掉自己的收藏,犧牲節(jié)假日也要收拾……有孩子的人都知道,在孩子的某個成長階段,家里就是亂的。結(jié)果可想而知,家中爭吵不斷。
有位妻子名叫周海燕,她覺得人就應(yīng)該不斷奮進,買大房子、送孩子上好學(xué)校、住好養(yǎng)老院等。于是,她逼著學(xué)渣體質(zhì)的自己學(xué)習(xí)生財之道,強迫愛睡懶覺的自己在周末兼職送外賣。偏巧丈夫是個隨遇而安的人,對當下的生活很滿意。對于未來,他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對于財富,他覺得窮有窮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這讓周海燕很生氣,感覺這個家只有她一個人在努力。她強迫丈夫去進修,不停地換更賺錢的工作。她累,丈夫也累,兩個人在一起時火藥味十足。
……
這樣的丈夫、妻子還有很多。和松明一樣,他們看起來很努力,結(jié)果卻不盡如人意。他們太喜歡難為自己了,以至于自己不快樂,伴侶不快樂,婚姻自然也很難幸福。他們?yōu)槭裁磿绱藷嶂杂陔y為自己呢?
有些是從原生家庭繼承來的。他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如此,難為自己不過是按部就班而已。松明父母的治家理念是無差異、不吵架、求和諧:家里從來都是媽媽說了算,有分歧不能吵架,有不滿不能表達。松明習(xí)慣了這種生活方式,也許不舒服,但很熟悉。當妻子的表現(xiàn)和自己家的傳統(tǒng)不一致時,松明感覺很陌生,不知道如何應(yīng)對,只能強行把她拉回自己熟悉的軌道上。
有些是因采取其他方式有過不愉快的體驗,難為自己是為了避免遭受同樣的傷害。小時候,陸行止邀請朋友來家里玩兒,其中一個是他暗戀的女孩。玩耍的過程中,突然蹦出一只蟑螂。女孩嚇壞了,哭著說道:“你家太臟了,我討厭你!”陸行止原本想借機拉近和女孩的關(guān)系,結(jié)果卻如此狼狽。后來,女孩總躲著他,他家有好多蟑螂的謠言也瘋傳起來。自此,陸行止對整潔有了幾近瘋狂的追求。
還有些則是源自恐懼和焦慮,難為自己是為了抵御內(nèi)心的不安。這樣的人還難為伴侶和孩子,本質(zhì)上都是在難為自己。周海燕就屬于這一類。父母離異后,周海燕一直很缺乏安全感,事事都要提前規(guī)劃,對財富有著強烈的渴求。然而,內(nèi)在問題不根治,賺再多錢也不夠。所以,無論她怎么難為自己也無法實現(xiàn)目標,只能轉(zhuǎn)而難為丈夫,要求他進修,換更賺錢的工作;難為孩子,要求他讀好學(xué)校,將來賺大錢。
難為自己的成因各種各樣,仔細琢磨,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共通點:這些人好像在走獨木橋,認為只有這條路能過去,別的路都行不通?;橐霰仨氁恢焙椭C,家里必須永遠整潔,人必須努力上進……他們認為自己的方式是好的,其他人的都是不好的。要按自己要求的生活,伴侶也要如此。
然而,人生而不同,必然不會整齊劃一;人都有局限性,必然無法實現(xiàn)一切目標。當我們不遵循規(guī)律,陷入全能自戀,必然只能難為自己了。
幸福的開始:學(xué)會放自己一馬
既然難為自己難幸福,難為背后有傷痕,那么,想要撫平傷痕、遇見幸福,我們就要學(xué)會不勉強自己,不讓自己再次受傷,即學(xué)會放自己一馬。我和大家分享2個思考和3個方法,前者引導(dǎo)你有意識地改變,后者幫助你有策略地做到。
第1個思考:你得意識到這件事的難,才有放棄的可能。年輕人都有過雄心壯志,比如實現(xiàn)財富自由、擁有頂級身材等。后來為什么都放棄了?是沒有這些愿望了嗎?不是,是我們意識到了實現(xiàn)這些愿望的難度非常大。
以陸行止要求家里絕對整潔為例??雌饋硎羌∈?,其實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天時:平時很忙,我們有很多比房間整潔更重要的事;假期很閑,房間的整潔度大概率會高于平時。地利:沒孩子時,更容易收拾;有了孩子,尤其孩子很小的時候,收拾難度自然就大。人和:兩口子都愛干凈,家里更容易整潔;丈夫愛干凈,妻子無所謂,整潔度可能就會差一些。也就是說,如果這三者沒有完美配合,想實現(xiàn)絕對整潔都是很難的。就像日本有一位女士專門教人收納整理,還出了書。但有了孩子之后,她就放棄了,家里也變亂了。
第2個思考:你要意識到這件事的不合理。人的價值觀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必須學(xué)會尊重伴侶,尤其要尊重對方和自己的不同。
以周海燕要求丈夫上進這件事為例。追求上進沒有問題,要求自己長進也沒有問題,但要求伴侶必須和自己一樣上進就不合理了。一方面,雖然結(jié)了婚,但大家依舊是獨立的個體;另一方面,婚姻的本質(zhì)是一種合作關(guān)系,需要協(xié)商和妥協(xié),而不是完全按照某一個人的標準生活。哪怕你覺得自己很有道理,認為上進關(guān)乎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未來,也不能以此來綁架對方。更何況,適當?shù)乃沙谖幢厥菈氖拢^度追求上進未必是幸事。
意識到事情的難和不合理,我們也就有了放自己一馬的想法。接下來就是具體怎么做了。
方法一:凡事找到3個因素—自己、他人、時機。有些人覺得脾氣火爆是不好的,在和伴侶溝通時,拼命壓抑自己。對此,我們可以先做2個思考,意識到時時控制情緒是很難且不合理的,然后再去尋找引發(fā)自己發(fā)脾氣的3個因素。
首先,由于性格使然,我確實容易發(fā)脾氣。其次,伴侶的言行勾起了我的憤怒,比如我跟他說話,他假裝沒聽見;我說一句,他?十句等。然后,我剛和父母吵了一架,伴侶遇到了工作難題,大家狀態(tài)都不好,說著說著就吵起來了。一個人發(fā)脾氣的原因至少有3個,而你卻想用其中一個原因改變結(jié)果,必然會很累。這時候,你就會更容易放自己一馬了。
方法二:采用“有時候”策略。不少人和松明有一樣的執(zhí)念,認為有問題就必須馬上解決,否則便坐立難安;認為婚姻要時刻和諧,否則就是不幸福的。積極處理問題沒有錯,渴望和諧婚姻也沒有問題,但我們要先做2個思考,意識到事事都要處理、時時都要和諧是很難且不合理的,然后再運用“有時候”策略。
有時候,問題必須馬上解決,比如一方背著另一方搞大額投資,出了岔子,如果不解決,會引發(fā)嚴重的信任危機;有時候,問題可以等一等,比如今天兩個人都不想說話,靜靜之后反而更利于問題的解決。有時候,我們相談甚歡,在一起很和諧;有時候,我們意見不合,就會有一些沖突。
總之,我們要允許自己有時候能做到,有時候做不到;有時候做得好,有時候做得差。不必所有時候都一視同仁,因為人的狀態(tài)不一樣,能做到的程度也不一樣;面對的問題不一樣,處理的方式也不一樣。
方法三:運用打分制,點贊做到的部分,欣賞沒做到那部分的意義。有人可能會擔(dān)心,什么都放自己一馬,豈不是意味著躺平甚至擺爛嗎?當然不是。做到和做不到不是有和無的關(guān)系,而是多和少的問題。為了防止掉入兩極分化的陷阱,我們可以用一個新的表述方式—做到了多少分。
以陸行止很在意的整潔度為例,可以把整潔度設(shè)為10分制。孩子出生后,所做之事的優(yōu)先級發(fā)生了變化:孩子的成長優(yōu)先于家庭的整潔度。我需要花更多精力照顧孩子,雖然無法做到10分整潔,但做到了2分,已經(jīng)很棒了。關(guān)于沒有做到的8分,其實是潛意識在幫我做平衡。因為如果再勉強下去,很可能會代價大于收益。比如為了把整潔度做到10分,不允許孩子自由探索,經(jīng)常和妻子吵架……犧牲家庭的和諧和孩子的成長換取更高的整潔度,顯然是不劃算的。
希望我們都能夠有意識地思考,智慧地行動,放自己一馬,在婚姻里收獲自在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