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評委、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評委等。
經濟學家梁小民常年與書為伴,閱讀涉及經濟學、法律、歷史、文學等,從其撰寫的來自不同領域的書評中,可見其讀書涉獵之廣泛、問題意識之清晰、點評論述之汪洋恣肆。
《檢察風云》:在您最新推出的《讀書的三重境界》一書中,您提到讀書的第一重境界是“問道求真,豁然開朗”。那么,如何通過讀書有效地積累知識,諸如經濟學領域?
梁小民:讀書的第一重境界是問道求真,找到認識復雜世界的途徑。知識來自實踐,但不能事事都實踐。因此讀書——認識自己未實踐過的世界,就是認識世界的一種好方法。我是從事經濟學專業(yè)的,廣泛地讀書使我能從經濟學的角度更深刻地認識世界。
比如,開放是我國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開放的意義在哪里?讀了《中國出口之謎》這本書,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過去,我的認識是,開放、增加出口、利用我們的人口紅利,可以令經濟得到加速增長。但讀完這本書,我才認識到,開放使我國進入世界價值鏈并真正融入了全球一體化。不僅是出口,而是在世界價值鏈中,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國外先進的技術,也可利用世界銷售網絡;這樣我們就不僅是靠人力的豐富,而是可以靠技術與銷售,更好地進入全球市場;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技術水平也可得到迅速提高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書中所舉的我國自主品牌手機的進步就是一個例子。華為(品牌名)能進入全球市場,靠的不就是我們進入世界價值鏈的結果嗎?所以,這本書值得每一個人認真看。
經濟學是和其他學科相聯系的,我們只有既讀經濟學的書又讀其他門類的書,才能更好地從經濟學角度認識這個世界。
《檢察風云》:對于法律讀者而言,如何選擇契合自己的法律讀物?您有哪些經典的入門書籍推薦?
梁小民:人類作為一種群居動物,許多人在一起共同生活,就需要法則與規(guī)范。自從人類進入農業(yè)社會以來,階級分化、國家出現,這時成文的法律就出現了。從那時的法律到今天的法治社會,人類已經走了近一萬年的歷程。想了解最早的成文法如何發(fā)展為今天復雜的法律體系,可以閱讀余定宇先生的《尋找法律的印跡》(法律出版社)。關于法律史的書很多,但要讓一個對法律一竅不通的人來讀,就很難。所以,我選用了這本通過旅行和講故事的方式告訴讀者法律史大概歷程的書。盡管它沒什么學術性,卻把法律的歷程、重要的事件講清楚了。
我們常說,法律是為了公平正義,在實際審判中法官的理解并不一致。我認為,判斷什么是公平與正義比提出這個原則難得多。關于這一點,建議大家可以閱讀法學家彼得·薩伯的《洞穴奇案》(三聯書店),這是一本很好的法哲學經典著作。
《檢察風云》: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過濾“噪聲”,找到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和書籍?
梁小民: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不理解的經濟問題,這時可以找?guī)妆緯鴣碜x。找的標準:一是對自己有用,可以解決自己的難題、困惑;二是讀起來有趣味,讀得下去。大家可以在網上各種書評中找書,也可以與朋友交流,向他們借鑒讀什么書。
《檢察風云》:您認為,讀書的第二重境界是走出混沌。在您點評的《置身事內》一書中,提到了各種市場經濟模式的重要差別在于政府參與經濟程度的不同。書中闡述的思維模式,對于企業(yè)家而言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
梁小民:《置身事內》一書探討了我們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中國市場經濟的成功在于不是模仿其他國家的市場經濟模式,而是探討、摸索我們自己的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就是強調政府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完全的自由放任并不適合我們——我們有著長期計劃經濟的歷史,要突然變?yōu)橥耆杂煞湃伪厝皇 _@就要政府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書中用許多事例證明了政府對經濟發(fā)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當然,隨著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政府職能也會發(fā)生變化,所以書中對政府職能應有的改變也提出了有益的看法——這就是加強和改進政府為市場經濟服務的觀念,而不是什么事都親力親為。這本書發(fā)行了200萬冊以上,說明它對我們認識中國改革具有一定的價值。
《檢察風云》:對于人們日常使用的貨幣,您推薦了一本由“門外漢”戴維·歐瑞爾和羅曼·克魯帕提撰寫的《人類貨幣史》。這本書最吸引人的亮點是什么?如何通過讀書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避免陷入思維定式和認知偏見?
梁小民:我推薦《人類貨幣史》對于我們認識貨幣在當代的發(fā)展極有意義?,F在人們已經很少用現金了,信用卡、移動支付已成為主要的支付方式。未來隨著AI技術的發(fā)展,貨幣還會有新的變化。要了解這些變化的實質,必須了解幾千年來貨幣變化的歷史。貨幣為現實經濟服務,它的變化既有現實的需要又有技術進步。讀完這本書,大家對這一點就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從思維方法上看,我們分析任何問題都不能離開歷史。馬克思主義對現實的分析就是把現實作為一個歷史過程的結果。讀了這本書,掌握了貨幣的歷史,大家對今天出現的各種貨幣現象,才能有更深的理解。貨幣史十分復雜,但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清晰的線索,讓每個人都可以把握,這正是它的優(yōu)點所在。我是很喜歡讀歷史類的書的,因為讀史才能理解現實。其實歷史離今天的我們一點也不遠。人有各種偏見,原因當然很多,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讀的書還不夠多,尤其是對歷史不了解。讀書多了,你就會學會如何認識、分析現實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我在最新推出的《讀書的三重境界》中介紹了不少歷史類的書。
《檢察風云》:您提到讀書的第三重境界是追求更美好的人生。歷史作家張明楊提到,您幾十年來,幾乎每年都會讀上兩三百本書。讀書對于提升您的生活品質而言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
梁小民:我的一個基本看法就是“生活就是讀書”。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就在于,動物完全是以物質生存為唯一方式的,人不僅有物質生活還有精神和文化生活。精神、文化不是靠個人苦思冥想,而是要讀書。其實,讀書的第三重境界就是讓你更會生活、生活得更好。
此外,讀書還可以讓人的思想永遠保持活躍,精神總是保持愉快。人的心態(tài)是健康的基本保證。常讀書,學會如何看待世界各種事物,平靜地看待一切,心態(tài)才會永葆青春。我今年已八十有余,還在讀書、寫書。今年除了《讀書的三重境界》外,我還在三聯出版了《回望商幫》。
《檢察風云》:在您的閱讀生涯中,可否推薦一部對您產生了深刻的觸動和影響的作品?
梁小民:讀書對我一生的工作和生活影響極大,可以說決定了我的生活狀態(tài)。作為一個學者,當然要有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的形成離不開社會實踐,但比實踐更重要的是讀書。我經歷了中國改革的全過程,在讀了《鄧小平時代》之后才認識到,中國改革的成功是因為我們走了一條漸進的改革道路——邊破邊立。讀這本書對我認識中國改革的意義有著極大影響。
我的許多觀點都是從讀書中體會到的。人只有不斷讀書才能跟上形勢的發(fā)展,才能使自己思想常新。一個人思想進步還是保守,與年齡沒什么關系,與讀書有關系;再年輕的人,如果不讀書,思想也會落后、保守。我想說,朋友們,讀書能讓你的生活更豐富,離開網絡去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