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讀山海經(jīng)·其十
[東晉] 陶淵明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悔。
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作者自畫
我喜歡閱讀,喜歡看心理學、哲學之類的書籍,最喜歡的作家是卡夫卡和太宰治,也喜歡音樂和繪畫。
最后一只金烏燃燒著下潛到黑夜的海里,人們歡呼著迎接他們的英雄——后羿。
一
很久很久以前——比你能想象到的更久,大地被黑暗籠罩。人們狂熱地崇拜光明,每到有閃電的雨天,人們就會聚在一起,虔誠地向閃電祈求光明。
當冰冷的暴雨砸向大地,后羿抬頭看著天上的電光。他放下方才在玩的石頭,有模有樣地學著父母的樣子拜了拜天,高喊:“請賜予我們光明!”
孩子聲音清脆,清晰地傳到了大人的耳中。他的動作有些笨拙,但沒有人笑。人們重復著這句話,這是他們共同的祈愿。
二
帝俊與羲和聽到了人們的祈求,讓自己的十個孩子——金烏們駕著車來到了人間。他們親眼看見了人間無處不在的黑暗。
“好冷,好害怕!”最小的一只說。
“我們帶來了光明,人們就不會和你一樣感到害怕?!弊畲蟮囊恢徽f。
三
金烏們將光明帶到了人間,讓光明灑滿每一個角落。
后羿的眼睛被陽光刺得生疼。他用手擋住半邊眼睛,讓眼睛適應光線。他焦急地等著,身后已經(jīng)出現(xiàn)聲聲驚嘆。當他終于能放下手時,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正沐浴在一片明亮的白光中。
原來這就是光明嗎?后羿想。一滴水珠從他的臉龐滑落,落到了他身下的小草上,就像是晨曦中的第一滴露珠。
四
和人們想象的不一樣,無止境的光明讓人惴惴不安。一種異樣的情緒在人群中蔓延開來。
幾年后,人們爆發(fā)了。
有人沖出來,質(zhì)問金烏們,黑暗到哪兒去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聲嘶力竭地吶喊著:“還我們黑暗!”
后羿走在人群中,帶著和他人如出一轍的憤怒與仇恨。
五
“他們怎么了?”最小的金烏問。
一陣沉默。
“不知道。”最大的金烏喃喃道,“我怎么知道呢?”
六
人們很快就決定好了。
堯派出神箭手——后羿,令他射下所有的太陽。孩子已經(jīng)長大,后羿接受了人們賦予他的使命,決心幫助人們脫離苦海。
他翻過九十九座高山,穿過九十九片荒漠,來到東海邊。他拉開萬斤重的弓弩,搭上千斤重的利箭,瞄準了天上的太陽。
第一只金烏落下了,烈焰溫柔地環(huán)抱住了它身上耀眼而柔軟的羽毛。
第二只……第三只……金烏們接連劃過天際,像一個個劃落的流星。
七
“好冷,好害怕?!弊钚〉慕馂踵?,被利箭刺穿。沒有人回答它了。
它燃燒著,最后看了一眼人間,人們正歡呼著涌向他們的英雄——后羿。
八
“媽媽,快給我講講后羿的故事?!毙⌒〉暮⒆訐u晃著母親的手。
“好?!蹦赣H慈愛地將孩子擁入懷中,輕輕拍著他的背,小孩咯咯地笑著。
“很久很久以前——比你能想象到的更久,十個太陽齊聚天空,地面很快開始升溫,烈火吞噬了一切?!?/p>
“好可怕!”
“當然!”母親有些激動,“但是后羿拯救了我們!他射下了所有的太陽!他是我們的英雄!”
“沒有他,我們就無法享受黑暗了!”
九
幾百年后。
一道驚雷劈開寧靜的夜空,細細的光線映到了人們的眼中。人們崇拜地祈禱。
“請賜予我們光明!”
(指導老師:李文潔)
寫作背后的故事
兒時讀《后羿射日》,我一直疑惑人們對十個太陽的態(tài)度。人們痛恨作亂的十個太陽,為什么要讓后羿留下一個?如果太陽真的如故事中不聽管束,僅憑后羿,怎么能讓最后那個太陽千百年來都不再作亂?
那有沒有一種可能:“作亂”的不是太陽?
希望讀完本文的讀者,能靜下來想一想,究竟是“百姓”,還是“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