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真正實現“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的改革目標。本文以一節(jié)有關定語從句的語法課為例,闡述如何將學生科學合理分層,精選哪些素材,怎樣層次分明地設計課堂任務,如何在組內與組間競爭獎勵機制下在課堂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最終突破語法學習的瓶頸,提升小組內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小組分層遞進;語法教學
作者簡介:傅恭貞,福建省寧德市第十中學。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為本”理念,教師應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從而把新課改理念落實到具體教育教學行為中。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越來越注重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對話討論等活動,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學生人際交往技能的提高。下面以一節(jié)有關定語從句的語法課為例,談談如何實施分層遞進教學。
一、更新理念是實施分層遞進教學的前提
正如郭思樂所說,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沒有小組就沒有生本。如果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傳統、教學方法單一,就會出現課堂上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主動探索精神和學習積極性的狀況。教師應該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有學習的本能,應該用最簡單的形式把學生組織起來,構建生本課堂,以發(fā)揮教育的作用。為有效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教師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一)學習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知識,為科學分組做好鋪墊
通過學習,教師了解到小組合作學習應該是“由幾個能力不同的學生組成小組共同學習,并強調生生之間的互動。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交流討論、任務完成等活動學生獲得一致的認識”。師生之間“權威—服從”的關系逐漸轉變?yōu)椤爸笇А獏⑴c”的關系,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布置任務,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合作學習。
(二)課前異質分組,組建四人學習小組
一般來說,應將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一組,即異質小組。異質小組有助于學生提升理解深度,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并加深記憶。因此,將班級40個學生分成8個小組,每組5人。5人小組中,優(yōu)等生2名,中等生2名,學困生1名,組成組內穩(wěn)定組間富于變化的異質合作小組,并在前后桌就座。為每個小組的5名學生進行編號,所有號碼為A的學生都是小組長,號碼為B的學生為記錄員。組內其他成員分別為C、D、E號,各組同號碼的學生能力基本相當。如A、B號為優(yōu)等生,C、D號為中等生、E號為學困生。小組成員按照A-E的順序進行發(fā)言、交流、討論。
例如,在本節(jié)有關定語從句的語法課上,看完有關孔子生平事跡的視頻后,教師設置了5個Free talk的句子,要求組長進行分工,小組成員每人完成一個關系代詞的確定練習,然后小組內討論最后的答案,可以爭取多說與孔子有關的其他定語從句,可另外加分。在展示環(huán)節(jié),指定各個小組不同號碼的學生代表小組發(fā)言,例如3組A號學生完成第一個句子的分享,5組B號學生完成第二個句子的分享,讓每個人都承擔一定的責任,促進小組交流時焦點集中到互教和互助上,最大限度避免學困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沒有發(fā)言鍛煉機會。
(三) 自主分組,確定小組名字
在英語課堂上,發(fā)揮學生自主意識,激發(fā)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尤為重要。所以在正式上課前召開班委會議進行異質分組,把班級學生根據英語學習能力強、中上、中下、弱、特別弱大致分成5個大組,每個大組8名學生。班委討論后,確定每小組一名學習能力和管理能力較強的學生為組長,然后讓組長從每個大組挑選兩名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兩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組成合作學習小組。確定小組成員后,確定小組名字。創(chuàng)意組名可增強小組成員的凝聚力,并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能動性。
二、精心選材是實施分層遞進教學的基礎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內容的組織以主題為引領,以不同類型的語篇為依托,融入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等學習要求,以單元的形式呈現。課堂教學是由若干任務構成的任務流,學習任務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教師可以根據任務情境的新異程度將任務分成熟悉的學習任務和新異的學習任務。熟悉的學習任務,可以讓學生增強信心,提高表現的欲望;新異的學習任務,可以提高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定語從句的教學屬于語法教學,它不應該局限在定語從句基本結構規(guī)則的介紹上,不能只進行機械的模仿和重復,而應該通過建立語言情境和語言意義之間的聯系,來深化學生對語言所表達意思的理解,最終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分層遞進教學,選擇了以下主題和不同類型的語篇。
(一) 以突出貢獻人物為主題,增強學習代入感,為課堂活動增加真實性
本節(jié)課按時間順序談論了幾位在中國歷史上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物,為定語從句教學提供了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對孔子的英文介紹作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背景資料,自然切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定語從句;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導彈界權威錢學森、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圖片與文本素材作為語法探究環(huán)節(jié)的背景材料,探討總結定語從句的基本構成和表意功能;接著在練習檢測環(huán)節(jié),先提供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白求恩的生平簡介和有關白求恩對中國革命事業(yè)貢獻的小短文,幫助學生建立情境與意義之間的聯系,鞏固學生對定語從句在語篇場景中所表達意義的理解,發(fā)現限制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明顯區(qū)別;再提供有關鐘南山的寫作素材,讓學生運用定語從句表情達意。
(二) 聽、說、讀、寫不同模態(tài)語篇呈現,提升學生語用能力,豐富課堂活動學習方式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針對不同人物安排了不同模態(tài)語篇呈現學習內容。孔子以視頻聽力的方式呈現,為定語從句的介紹作了充分的預熱和準備;鄭和、錢學森、袁隆平等人物以口語對話的方式呈現,為定語從句語法知識的介紹作了扎實的鋪墊;有關白求恩的小短文閱讀,可以使學生鞏固對定語從句在實際語言情境中所表達意義的理解;有關鐘南山的英文小作文的書寫,讓學生在原有學習基礎上訓練定語從句的結構,既加深了對定語從句的了解,又能正確自如地應用。這些語篇呈現方式從易到難,從控制性到半開放性再到完全開放性的任務展示,讓學生在不斷增加的新內容和不斷變化的語言輸入引領下,層層遞進、循環(huán)反復地體驗定語從句的用法,學習能力獲得螺旋式提高。
三、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活動是有效實施分層遞進教學的保證
本節(jié)定語從句語法課中,課堂活動都以組內不同層次學生討論、組間表現機會競爭的形式開展。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教師設計指向主題意義,有梯度、有層次的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等相互關聯的語言學習和運用活動,讓小組合作學習循序漸進。
(一) 學習理解類活動
本環(huán)節(jié)以孔子生平簡介英文視頻為依托,要求學生在原有定語從句的學習基礎上填寫關系代詞,回憶課本內容。
學生任務:
Eg.1 He was a great teacher promoted (倡導) education for ordinary people.
Eg.2 He was a great Chinese spiritual leader philosophy(哲理) has influenced China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Eg.3 He developed his thoughts into the system of philosophy
is known as Confucianism (儒家思想).
Eg.4 He was really a great man from we can learn a lot.
這項任務難度比較低,小組長分配任務后,小組成員先各自獨立完成,再一起討論核對答案。在小組任務結果匯報時,可鼓勵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如A、B號學生,獲取視頻中的長難句,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如D、E號學生,在獲得幫扶后大膽展示。
(二) 應用實踐類活動
本環(huán)節(jié)以鄭和、錢學森、袁隆平等人物圖片為依托,為學生提供部分參考詞匯和范例,學生需要在小組討論中選用恰當的關系代詞進行對話練習。學生可進行自主創(chuàng)編對話。評價小組活動時,因為參與學生數量不同、對話內容不同,教師要設置不同的加分分值,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小組合作訓練,鼓勵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幫助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增加小組在班級展示的機會,實現小組成員共同進步。
學生任務:
背景圖片為鄭和。
參考詞匯如下:
explorer/ lead seven ocean journeys/ in charge of the biggest ship at that time/its size is about 151.8 meters long and 61.6 meters wide
編寫完成的對話范例如下:
A:He is a great explorer who let seven ocean journeys.
B:He was in charge of the biggest ships at a time whose size is about 151.8 meters long and 60 1.6 meters wide. Do you know who he is?
C: He was a Ming dynasty explorer whom we Chinese people are proud of.
D: I've got it. He is Zheng He.
(三)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
本環(huán)節(jié)以白求恩生平簡介英文小短文和鐘南山中文簡介來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根據定語從句的語法結構特征,在規(guī)定時間內在文中查找出定語從句,通過上下文的語境,正確理解定語從句在文中表達的意義,并展示小組活動成果。展示后,以每個小組查找到的定語從句的數量和表達意義的正確程度,給予不同的分數獎勵。再讓學生根據定語從句的語法結構,在規(guī)定時間內,用英文編寫鐘南山的事跡,標注定語從句的使用。課后加工小組活動成果,在下節(jié)課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小組活動成果,如手抄報、PPT、視頻等。展示后,給予不同的分數獎勵。
四、實效評價是實施分層遞進教學的關鍵
(一)設計英語課堂評價要素
教師應設計英語課堂評價要素,讓不同層次的小組成員均能投入學習,積極討論、探究、合作,獲得良好的課堂學習體驗。教師可設計不同的量化評價表,如課堂合作學習個人評分表、課堂合作學習小組評分表、課堂合作學習組間評分表等,時時評價學生的各種表現,幫助學生學會利用評價調控自己的學習。例如,依托課堂合作學習個人評分表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本節(jié)課我的討論目標明確,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任務;我學習興趣濃厚,課堂參與度高;我遵守課堂紀律,善于傾聽小組成員的意見;我獨立思考,大膽質疑;我朗讀和回答的聲音響亮等。
(二)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教師不僅對學生進行語言評價,而且通過加分形式對課堂上積極展示的學生進行獎勵,再通過班級優(yōu)化大師App進行統計,每天有匯總,每周、每月有評比。小組成員之間、小組之間進行良性競爭,以學習為榮,以學習為樂。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大膽練說,通過積極的語言評價,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班級里總有膽大敢說的學生,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學生實際,教師以敢說的學生帶動激勵怕言的學生。對愛探索、肯帶頭的學生,教師可以這樣及時用語言表揚:“ You did a good job. You are so clever. I can't agree more with you. Well done! Wonderful! Excellent”等; 對不善于發(fā)言、怕出錯的學生,教師應該用期待的眼神,鼓勵的語言,如“Come on. Take it easy. Don't worry. Believe in yourself.”等,適時點撥引導,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教師通過班級優(yōu)化大師制定評分標準,以加分或減分的方式直觀展示競爭結果,活躍課堂氣氛。例如,課堂發(fā)言分為一般發(fā)言和精彩發(fā)言。一般發(fā)言1次加1分,精彩發(fā)言1次加2分,精彩發(fā)言的標準為有理有據、說服力強、語言流暢、膽大自信等,贏得教師或同學的認可。同一課堂活動中,小組內重復發(fā)言的學生,第二次發(fā)言不加分,鼓勵小組其他成員積極參與;難度較大的任務,學困生參與完成,可酌情多加1分;進步特別明顯,獲得教師和同學們一致認可的發(fā)言,也可酌情多加1分。
五、結語
時代在發(fā)展,教育理念在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也逐漸在改變,小組分層合作學習模式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青睞。教師在關注學生成績提升時,應該關注每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倡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合作學習,促進學生積極進取、自由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生成高效課堂,培養(yǎng)更多會競爭更會合作的優(yōu)質人才,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徐興粉.新課改背景下分層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教師,2024(2):160-163.
[2]徐雅萍.巧用差異化教學 提升英語教學成效[J].小學生(中旬刊),2023(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