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球類運動除了與其他類運動具有共同的育人價值和能力要求外,在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預判能力和決策能力,培養(yǎng)學生勇敢頑強、遵守規(guī)則、公平競爭等體育品德方面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其中,集體性球類運動項目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個體性球類運動項目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判斷、快速反應和調(diào)控情緒等能力[1]。鑒于這一背景,籃球運動的育人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強調(diào)和深化,其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項目,初中籃球教學應當積極落實《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以《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導向,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和實施課程,最大化地實現(xiàn)籃球運動的育人功能。因此,筆者基于《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從“備、教、學、評一體化”的理論視角出發(fā),探索《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視域下初中籃球教學“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
一、初中籃球教學“備、教、學、評”一體化的理論基礎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要實現(xiàn)從“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真正轉(zhuǎn)變,將過分關注傳授知識與技能轉(zhuǎn)變?yōu)榕囵B(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行為[1]。在這樣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形成以課程目標引領的備、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格局[2],為革新籃球教學方式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練,提供了新的教研視角?!皞洹⒔獭W、評”一體化教學深受系統(tǒng)論原理的啟發(fā),強調(diào)備課、教學、學習和評價4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和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備課是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學是學習的核心和關鍵,學習是評價的依據(jù)和目的,評價則反饋于備課和教學,促進教學和學習的持續(xù)改進。
二、初中籃球教學“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探索
依據(jù)《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基于備、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方式,初中籃球教學應以“備”為基石,激發(fā)教學靈感,設計完整的學習活動,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教”為核心,創(chuàng)設多種復雜的運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練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預判和決策能力;以“學”為中心,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合作交流;以“評”為連接,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用評價指引教學方向,為落實“教會、勤練、常賽”,提升教育質(zhì)量發(fā)揮積極作用。
1.以“備”為基石,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大單元教學既能使學生掌握所學項目的運動技能,又能加深學生對該項運動完整的體驗和理解[1]。大單元教學設計架起了“備、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學習橋梁,使課堂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得到了協(xié)同與優(yōu)化,從而形成了一個高效的閉環(huán)及完整的學習鏈[3]。因此,大單元教學設計正是備、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理念的具體實踐與體現(xiàn),是備課環(huán)節(jié)的起始。它對設計完整的學習活動,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起著促進作用。
2.以“教”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快速反應、預判和決策能力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應注重球類運動項目結構化技能的教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對多種基本動作技術和組合動作技術的學練,引導學生體驗技術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1]。如,將“籃球基本技術組合運用”作為學習主題,采用搶球游戲,幫助學生迅速進入上課狀態(tài),引導學生復習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的基本動作,以通過回顧已學知識,強化學生傳接球的動作,為后續(xù)教學奠定基礎。此外,還可鼓勵學生根據(jù)掛圖提示(圖1),思考并自主探究雙手擊地反彈傳球動作的腰腹與臂、腕、指之間協(xié)同用力方向和擊地點,以此培養(yǎng)知識遷移,提升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可采用原地“運傳組合”練習,使學生在鞏固原地運球技巧的同時,也能熟練掌握雙手擊地傳球,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基于因材施教、分層練習,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jù)自身能力,選擇高運球、低運球、快速低運球、反跑擺脫接應等不同難度的練習,在有溝通配合下完成行進間傳接球。如,組織4名學生1組的3VS1傳球的小比賽,利用標志碟固定傳球隊員中樞腳,不得頭上傳球,失誤的隊員進行防守。這種模擬比賽情境的練習方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技術運用能力,還體現(xiàn)了“教會、勤練、常賽”的教學理念,同時融入了規(guī)則教育,諸如中樞腳走步違例的判定等。
體能10分鐘練習,可采用流行的鱷魚爬+貓爬+袋鼠跳+螃蟹爬+猩猩爬練習方式,幫助學生根據(jù)動物習性,掌握以膝蓋離地高度由高到低的練習順序,旨在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整個教學設計既體現(xiàn)出技戰(zhàn)術學習的進階性和連貫性,又能幫助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練基本技戰(zhàn)術。通過運傳組合在不同情境中的運用,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深化理解,形成結構化教學。
3.以“學”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合作交流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diào),從“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轉(zhuǎn)變[1]。教師采用啟發(fā)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錯誤形成的原因及改正方法,構建主動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籃球雙手擊地反彈傳球”教學中,采用2名學生1組的固定距離練習,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互相觀察指正,促進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采用分層教學,引導學生選擇與自己水平相近的內(nèi)容進行練習,以滿足不同學生需求;采用限時的擊地反彈傳接球比賽,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競技精神,還提高了他們在實際比賽中運用該技術的能力;采用自評、互評等不同評價方式,指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學與教師更有效地教。
4.以“評”為橋梁,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提供精準指導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觀察、診斷、反饋、引導和激勵,以判斷課程目標達成度,給教師和學生提供即時、多元的有效反饋,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學與教師更有效地教[1]。根據(jù)學生課堂學習進行表現(xiàn)性評價,為“想要去哪兒”“怎么知道已經(jīng)到達那兒”“如何更好地到達那兒”等形成閉環(huán)和三者間的融合。如,在動態(tài)熱身活動中,針對部分學生側滑步時重心難以降低的問題,及時采用手碰地板滑步的練習方法,有效幫助學生降低重心;對于能夠堅持10秒手不離地板的學生給予加分,這一即時評價的方式既客觀又直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又如,學生在傳球過程中標志盤沒有發(fā)生位置改變的,則給予技術量化評分。此舉不僅關注了學生的技術掌握情況,還融入了愛護公物的思想品德教育。另外,課堂始終以2名學生1組的合作練習形式,給予學生互評自評的評價方式創(chuàng)造條件。這些舉措旨在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和能力水平,也為教師“以終為始”的教學提供依據(jù)。
5.以“思政”為引領,用思政要義指引“樹人”方向
學校體育應將思政教育元素嵌入與融合到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和全過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籃球課程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究體育課程育人方法。如,在“籃球雙手擊地反彈傳球”教學中,上課前3分鐘,選用“2023年中國女籃亞洲杯”奪冠的激動人心視頻片段進行播放,不僅為學生帶來視覺上的享受,更通過展現(xiàn)中國女籃隊員們的拼搏精神和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和對體育精神的認同;在3人傳接球比賽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主動分享球權,敢于為集體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精神。
6.以“任務清單”為指引,助力學生素養(yǎng)目標達成
教師是課堂信息的催生者,學生是課堂信息的創(chuàng)造者。教師要清晰明白地呈現(xiàn)“評價任務”,以幫助學生在理解評價任務的前提下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生產(chǎn)”信息[5]。針對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需求,可制訂課堂教學所需的任務清單(表1)。清單詳細列明了學習階段的明確目標、學習方法與具體要求,旨在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啟發(fā)探究知識鏈。通過任務清單,學生能夠更為有效地規(guī)劃和管理自身的學習進度,確保學習活動的有序進行。此外,任務清單也有助于學生確立清晰的學習目標和方向,進而提升學習效果。對于教師而言,任務清單同樣具備重要價值,它能夠幫助教師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成效,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調(diào)整教學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如,任務5環(huán)節(jié)的3VS1傳球比賽中,部分初學的學生無法理解比賽規(guī)則,教師則可以調(diào)整教學策略,采用分層教學,讓學生回到任務4傳球比快比準環(huán)節(jié)繼續(xù)練習和比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謝磊,玉宏.目標引領下的“備、教、學、評”一體化校本教研體系建構[J].基礎教育研究,2021(7):42-44.
[3]蔣新成,莫豪慶.“學-練-賽-評”一體化下大單元教學的“四化”設計[J].教育科學論壇,2024(17):3-8.
[本文系2023年度福建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立項課題“‘雙新’背景下初中體能‘備、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MJYKT2023-12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