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被稱為“人類的第一殺手”。本文將帶您全面了解冠心病,讓我們一同守護心臟健康。
認識冠心病
1.冠心病的定義及病理生理基礎(chǔ)
冠心?。–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一種以冠狀動脈硬化、狹窄或阻塞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這些變化限制了心肌的血液供應,導致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壞死。在病理生理層面,冠心病的核心問題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即冠狀動脈血管壁內(nèi)部積累脂質(zhì)、鈣質(zhì)和纖維組織形成斑塊,使血管變窄,血流受阻,進而影響心臟的正常功能。
2.冠狀動脈的作用與冠心病發(fā)生的機理
冠狀動脈是心臟自身的一對主要動脈,負責向心肌提供富含氧氣和養(yǎng)分的血液。當這些動脈因內(nèi)壁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而狹窄或阻塞時,心臟的血液供應就會減少,特別是在身體活動或情緒緊張時,心肌對氧氣的需求增加,供需矛盾更加明顯,從而引發(fā)心絞痛或其他心臟事件。冠狀動脈一旦阻塞引發(fā)長時間供血不足可導致心肌細胞的永久壞死及損傷,即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或長期的心肌缺血會造成心力衰竭,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生命健康。
冠心病的癥狀有哪些
1.冠心病的典型與非典型癥狀
典型癥狀包括胸痛(心絞痛)、胸悶,通常發(fā)生在劇烈活動或情緒激動時,可能輻射到左臂、肩部或下頜。非典型癥狀可能包括僅僅感到疲勞、呼吸困難、上腹部不適等,這些癥狀容易被忽視或誤認為其他疾病,在女性和老年人中更為常見。
2.冠心病的潛行特性及其危害
冠心病的一個特點是其發(fā)展過程可能相對隱匿,早期往往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直到心臟供血嚴重不足時才顯現(xiàn)。這種潛行特性使得許多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增加了突發(fā)嚴重心臟事件(如心肌梗死)的風險。
3.急性與慢性冠心病的區(qū)別
①急性冠心?。褐饕毙孕募」K篮筒环€(wěn)定型心絞痛,它們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一部分,通常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引起的血栓形成,導致心肌區(qū)域性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所引發(fā)。急性冠心病的特點包括:病程快速發(fā)展,癥狀突然出現(xiàn),且迅速加重。臨床表現(xiàn):劇烈胸痛(可能輻射至左肩、臂或頸部)、出汗、惡心、呼吸困難等。
②慢性冠心?。褐傅氖欠€(wěn)定性冠心病,包括穩(wěn)定型心絞痛,它的發(fā)展較為緩慢,主要由冠狀動脈長期狹窄導致心肌血供不足引起。慢性冠心病的特點包括:病程緩慢,癥狀逐漸發(fā)展,病情相對穩(wěn)定。臨床表現(xiàn):勞力性心絞痛是典型癥狀,通常在體力活動或情緒壓力時出現(xiàn)胸痛或胸悶,其誘因及發(fā)作頻率相對固定,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可緩解。
哪些因素會導致冠心病
冠心病的發(fā)病因素可以大致分為不可控和可控兩大類:
1.不可控因素包括:①年齡。隨著年齡增長,冠心病的風險增加;②性別。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冠心病,但女性在絕經(jīng)后風險增加;③家族史。有家族史者患病風險也會增加。
2.可控因素包括:①高血壓。持續(xù)的高血壓會損傷血管壁,增加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②高膽固醇。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與冠心病有密切關(guān)系;③吸煙。吸煙會損害血管內(nèi)壁,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④糖尿病。糖尿病會顯著增加患病風險;⑤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⑥缺乏運動。缺乏體力活動會增加冠心病風險;⑦不健康飲食。高脂肪、高鹽分的飲食習慣可增加患病風險。
3.冠心病與生活方式的關(guān)系
積極的生活方式不僅能減少可控危險因素,還能改善整體心血管健康。這包括均衡飲食、定期鍛煉、保持健康體重、戒煙戒酒以及有效管理壓力。
冠心病的診斷方法
①癥狀評估:醫(yī)生會詢問胸痛的性質(zhì)、部位、持續(xù)時間及與活動的關(guān)系等進行診斷評估;②心電圖(ECG):檢查心臟電活動,發(fā)現(xiàn)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跡象;③運動負荷試驗:在體力活動過程中檢測心臟功能,觀察運動是否誘發(fā)心肌缺血問題;④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掃描(冠脈CT):通過高分辨率CT圖像檢查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⑤冠狀動脈造影術(shù)(CAG):對于通過上述檢查已經(jīng)診斷或高度懷疑冠心病者,目前冠狀動脈造影仍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如何預防與管理
1.生活方式的調(diào)整與健康管理
①遵循心臟健康飲食原則:如地中海式飲食法,同時限制動物性脂肪、人工脂肪及高鈉食物的攝入;②運動:定期進行中等強度的鍛煉,如快走、游泳或騎自行車,每周至少需要150分鐘;③戒煙:戒煙能顯著降低心臟病發(fā)作的概率;④定期體檢:有冠心病危險因素的人群應進行規(guī)律性的心血管健康檢查。
2.管理血壓、血脂與血糖的策略
①血壓管理:通常期望將血壓保持在合理范圍內(nèi),具體目標是<130/80毫米汞柱。對于老年人群,尤其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的血壓控制目標需經(jīng)醫(yī)生的指導。②血脂管理:可以通過改善飲食習慣、增加身體運動及服用調(diào)脂藥物來實現(xiàn);③血糖管理:血糖有效管理包括飲食管理、體育鍛煉,以及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