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是位高三女生,皮膚白凈,一頭運動短發(fā)干凈利索。她說自己學習狀態(tài)很不好,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很努力,晚上學得很遲才肯睡覺,但學習成績卻沒有進步,反而退步明顯,現(xiàn)在有點不想上學了。
我很好奇她的成績情況,比如班級排名,是從什么分數(shù)段退到當下成績。小麗頓了一會兒,說:“老師,這么說吧,如果全班的成績分為鉆石、黃金、白銀、青銅,那我的成績就是青銅,從青銅頂端掉到底端?!闭媸且粋€樂觀的姑娘!把如此“靠后”的成績,說得如此具有發(fā)展前景??吹贸觯←愖晕医蛹{度較高,并沒有因為學習成績而自怨自艾、自我否定。
倘若成績一向是“青銅”,她為何突然在乎起學習了呢?其實,學習問題,一般都夾帶著青春期戀愛問題。我們可能一直認為,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學不進去是原因,這其實是問題的結(jié)果。真正的原因是人的關系問題,是關系問題在學習上的投射。比如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異性關系等出現(xiàn)了困境。
我嘗試著問她:“現(xiàn)階段,你有特別在乎的人嗎,比如喜歡的男生之類?”
小麗有點害羞地遲疑了一會兒:“有,但我只能默默地遠遠看著。”
我繼續(xù)追問:“可以具體說說那位男生的情況嗎?”
“老師,我想處理的是學習問題,而不是戀愛問題。”小麗沒有正面回答。
我感受到她的心理防御:“好的,老師尊重你的需求。”接著邀請小麗探討“為什么想考好?”“如果考好了,哪些人會開心?”“如果考好了,你最想得到誰的認可?”一番探討,小麗說很想考好,這樣就可以上光榮榜,被那個男生看到?!澳猩鷷呖次乙稽c,把目光從別人身上移到我這里?!彼€引用了一句話:“當我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在其面前,自己會低到塵埃里?!彼f自己現(xiàn)在就是“低到塵埃里”。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暗戀”是非常正常、普遍的現(xiàn)象。在懵懂的青蔥歲月,喜歡一個人,會把自己想象的、期待的、理想的人格品質(zhì)和特征,投射到對方身上,放大對方的種種甚至細微的行為,覺得對方散發(fā)著光芒。這種暗戀對象的“光芒”耀眼得讓自己黯淡,但也會感召自己靠近“光芒”,成為“光芒”。因此,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引導小麗探索:
繪畫“幸福島”,表達內(nèi)在的愛慕情緒
1.在冥想中滿足心理需求
邀請小麗跟著指導語冥想,自我建構一個安全的幸福小島。在這個小島上只有自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和喜歡的人待在一起,沒有評價和外界眼光。冥想過后,小麗分享了她的幸福小島:“和他一起看日出、夕陽,一起包水餃,一起去學??垂鈽s榜……”
2.在繪畫中聯(lián)結(jié)現(xiàn)實
在冥想過程中,內(nèi)在情感需求被滿足,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實現(xiàn)的擁抱、共處,可以通過幸福島想象與體驗。內(nèi)在滿足了,外在情緒便不會那么強烈和沖動。小麗把腦海里的小島勾勒出來,雖然簡單,卻可以感受到她的喜悅和幸福。
于是,我邀請她深入探討:“當你上了光榮榜,他會對你說什么?他的表情是什么?”“馬上要考試了,他會對你說什么?”小麗和這位男生是初中同班同學,開心地模仿著男生當年鼓勵她學語文的話語、表情。面對即將到來的月考,她覺得男生會說:“嘿!小麗,你會害怕考試嗎?考試害怕你才對啊!上次語文那么難,你照樣第二名啊……”那一刻,小麗神采奕奕。此外,我給小麗布置了家庭作業(yè)——書寫情緒日記。只要想念那個男生時,按照“想念對方具體內(nèi)容+此刻心情”的模式,記錄自己的感受,然后再次把注意力回到當下。
在想象和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表達性繪畫把模糊的心理需求具象化,提供安全的、象征的、隱喻的情境,幫助個體表達感覺羞愧的、隱晦的情緒,打破心理防御,在釋放壓力之后調(diào)整認知。
對比“肖像畫”,重構“暗戀”認知
1.覺察“期待擁有而又缺失”的能力需求
非常巧合,這次月考小麗以進步獎的身份,登上了光榮榜。小麗第一時間和我分享喜悅,然后又失望地說:“可惜他沒有看到……由于選科不同,光榮榜也不在同一棟樓。他肯定是不會來看的,也不會驚喜地說‘哇,你好厲害’。”她還跑到男生的教室附近,假裝不經(jīng)意地經(jīng)過,余光看看窗邊的他。有時候,遠遠看著他迎面走來,卻沒有勇氣擦肩而過,遠遠地跑開了。
聽著小麗的分享,我可以感受到情竇初開的少女內(nèi)心的煎熬和期待,于是邀請她在“幸福島”里畫自畫像和男生的肖像。她在沙灘邊“擺”了兩個畫架,先在一個畫架里傳神地呈現(xiàn)了男生,涂上了對方喜歡的顏色;另一個畫框的自己,神情低落。對比兩幅畫,我引導小麗覺察:
為什么上了光榮榜,他也沒有注意到自己?他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在那些吸引你的特質(zhì)中,哪些是你所沒有的?小麗說她喜歡男生“游刃有余”的人際交往能力,跟身邊的人相處得很好;他的成績很好,每天都是開心的,而小麗自己卻經(jīng)常陷入人際困難中。因此,表面上是小麗喜歡那個男生,實質(zhì)上是喜歡自己想要擁有但目前暫時不具備的那些能力。
“所以,小麗,你發(fā)現(xiàn)了嗎?表面上看,你是喜歡他,而實際上你真正喜歡的是自己期待和理想的樣子?!毙←惾粲兴肌o論成績考得如何,對方并不會注意到自己。有時候,喜歡與否,也跟成績沒有直接關系。光榮榜不一定會吸引他,但會吸引更多的“他”。
小麗長嘆一口氣:“老師,道理都明白,但還是忍不住想他,無時無刻不想跟他在一起?!?/p>
喜歡一個人,說明自己正在不斷發(fā)展,走向成熟。這是好事情。我們要允許喜歡、想念的念頭存在,不需要刻意壓抑。允許思念和沖動來去自由。當思念來了,告訴自己“我此刻正在想他”,用詞語描述此刻的感受,比如,看到他跟女同學走在一起,我心理難過、吃醋、想哭……對于情感沖動,圍堵、打壓只會讓沖動越來越強烈,就像流水一樣,疏而導之,心理能量才會通暢。
2.積極探尋自我優(yōu)勢
“小麗,我發(fā)現(xiàn),你在畫自己的時候,很有把握,你對自己有清晰的覺知力。畫中的你似乎有點失落,我感受到你的期待和生機,是對美好事物的期待?!狈e極的肯定,是孩子困境中的一道光。引導小麗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從外求”轉(zhuǎn)向“從內(nèi)求”,覺察到自我的優(yōu)勢是什么,可以做些什么。在互動中,我充分運用直接贊美和間接贊美技術,邀請她分享自己曾經(jīng)的高光時刻,在類似情境中當時是怎么處理的,可以借鑒的經(jīng)驗是什么。針對小麗自我否定的標簽,我嘗試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做解釋,試圖給她提供不同的解釋方式和思維模式。例如,我一點都不漂亮——你覺得曾經(jīng)的自己樣貌不夠突出;他肯定看不上我——你覺得,他希望看到更出彩的你。盡可能積極地引導她看見、挖掘自己身上的資源和能量,增強內(nèi)在力量。
通過對比肖像畫,覺察到自我否定的那個部分,整理自我認同的沖突,幫助自我被賦予了新的細節(jié)和經(jīng)驗,增加新的敘述方式。
修改繪畫作品,轉(zhuǎn)化學習動力
慢慢地,小麗的眼里開始有了光彩。
她對我說:“老師,你的話就像止痛藥,和你聊天的時候,我覺得快樂,但沒過幾天,我又開始難過了?!背砷L意味著蛻變,蛻變經(jīng)常都伴隨著痛苦,積極行動是緩解痛苦的有效方法。教師給予孩子的鼓勵信息、賦能信息,孩子要在具體行動中確認,在真實情境中構建自信。
1.描繪愿景,喚起動力
邀請小麗修改繪畫作品:“小麗,如果你想讓他看見你,在原來畫作的基礎上,你會添加或者減少什么元素呢?”很快,自畫像的鼻子變得高挺,眼睛又大又亮,有了笑容?!靶腋u”的草地上種滿了鮮花,大海遼闊而平靜……一切都讓人心馳神往。
她很開心,說自己似乎有一支魔法筆,自己的想法和愿景都可以實現(xiàn)。
“小麗,在你做的改變里,哪些地方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可以實施的?”理想和愿望可以增強人的前進動力,喚起內(nèi)在積極資源,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回歸現(xiàn)實能夠轉(zhuǎn)化為行動力。
2.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實施“能做的改變”
她領悟到問題的本質(zhì):“我知道,五官目前無法改變,但可以把自己想象得很美麗。提高學習成績,會有鮮花、掌聲,也會更自信。大樹、小貓象征家人和朋友,我可以尋找父母、朋友的支持。”
小麗“青銅”段位的成績,短期內(nèi)很難快速提高,容易產(chǎn)生挫敗感。于是,我鼓勵她拓展路徑:“除了提高成績,還可以做些什么,也能帶來鮮花和掌聲?”她說,自己擅長鋼琴、寫作,可以積極參加學校的文體活動,未來想當一名作家,或者成為一名鋼琴老師。她也很理性地說,這一切都需要努力學習才可能實現(xiàn)。
3.建立目標樹,從小步子走起
距離高考還有半個學期,如何把理想落實到每一天的學習行為中?小麗根據(jù)我分享的“小步子”原則,制作了詳細的目標樹。比如,剛開始,只要每天認真聽一節(jié)課,獨立完成一科的作業(yè),就給自己貼上點贊的“大拇哥”,日后根據(jù)自己的堅持情況逐步增加任務。
幾周后,小麗分享了她的奮斗史:堅持很辛苦,成績沒有明顯進步,經(jīng)常想念那個男生,看到同學們內(nèi)卷學習,自己也不敢放松。聽起來,她好像仍然處在困境中,但我卻為小麗的改變感到欣慰,因為她在積累成功的能量,在真切的行動中體驗并且堅持。
因此,修改繪畫作品,是對心靈故事的改寫,能夠幫助個體重構內(nèi)在秩序,接納真實的自我。當然,面對青春期的“暗戀”故事,學生自己是主角,也是問題的解決者。
輔導反思
“暗戀”情緒的心理輔導,要創(chuàng)設積極、安全、支持的心理氛圍;選擇藝術表達性的載體,比單純的語言互動更有效果;教師要保持非評判的態(tài)度,不評價繪畫作品,關注繪畫作品以及互動中的積極資源。始終對學生的“暗戀”故事保持興趣,僅僅是興趣,而不是總想著要幫助學生轉(zhuǎn)化為學習動力,允許學生有相反的視角和解讀。
本文系福建省“十四五”規(guī)劃課題“協(xié)同.轉(zhuǎn)化:中學生考試心理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研究”(課題編號:FJJKZX23-49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