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蹲點調查的協(xié)同與創(chuàng)新

      2024-08-12 00:00:00楊柯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8期

      摘要:調查研究是一項包含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綜合性能力。它要求新聞工作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深入的思考力、精準的判斷力和出色的寫作能力。如何尋找蹲點報道的新路徑,強化基層報道團隊的業(yè)務能力、擴大調研的廣度和力度,是新聞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積極探索的問題。2023年,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與余杭、諸暨、舟山等一批市(縣、區(qū))融媒體中心合作成立“基層觀察點”,開設地方新聞聯(lián)播蹲點調查專欄,解決蹲點報道內容碎片化等問題。這一舉措一方面旨在強化基層報道團隊的穩(wěn)定性,為省級優(yōu)質新聞上送開源探索新路徑;另一方面旨在拓展新聞機構調研的廣度和力度,更好地服務于地方治理。文章通過對12家“基層觀察點”開展基層調研、推進蹲點報道情況進行案例研究發(fā)現(xiàn),建立地方蹲點報道團隊并將其納入統(tǒng)一考評體系,有助于地方新聞單位培育自己的蹲點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記者的問題導向,有助于更好地挖掘選題價值。

      關鍵詞:調查研究;蹲點;共商;報道;新聞協(xié)作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8-0122-05

      圍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七個著力”的重大要求,其中“著力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對于新聞單位的基層調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瞄準基層實際,瞄準發(fā)展前沿,瞄準群眾關心關切。

      調查研究是新聞戰(zhàn)線的好傳統(tǒng)、基本功,“離開了調查研究,新聞就會失去光彩,就會出這樣那樣的偏差,就沒有了生命力。新聞的指導性、思想性、戰(zhàn)斗性也會喪失”[1]。調查研究要做到“點面結合、上下結合、內外結合”[2],但實際的調研工作中呈現(xiàn)的突出問題是:省市媒體遠離基層,“蹲不下”“蹲不久”,難以深入了解問題的實質,典型挖掘存在“先天不足”;區(qū)縣媒體“身在此山中”,謀篇立意存在局限性,容易“不識廬山真面目”。調查報道,既要“腳踩實地”也要“仰望星空”,這就給省市縣三級媒體在選題提煉、典型挖掘等問題上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2023年,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首次提出了“聯(lián)播提升工程”。該工程以中心“蹲點工作室”為核心,在全省設立12個基層觀察點,引導區(qū)縣媒體在本地“新聞聯(lián)播”開設蹲點專欄,讓各級記者“扎下去”,著力解決基層蹲點選題“等靠要”“小散碎”等問題,挖掘基層優(yōu)質選題。

      一、研究情況說明及存在問題簡介

      本研究基于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蹲點工作室的新聞生產實踐開展案例分析。工作室自2023年2月實質化運行以來,常態(tài)化推出了蹲點報道專欄《川源蹲點觀察》。專欄強化記者視點,緊盯基層改革實踐,講好發(fā)展故事。選題著重展現(xiàn)中央改革工作在浙江的落地、地方改革創(chuàng)新示范、改革一線人物等。

      建立基層觀察點的主要目的是突破目前基層調研工作的瓶頸。通過對2022年《浙江新聞聯(lián)播》的日常節(jié)目的抽樣分析發(fā)現(xiàn),“該欄目日常報道中,時政新聞約占33%,動態(tài)消息占20%,主題專欄占25%,留給地方臺自主選送的空間不到22%,其中大部分又以簡訊為主”[3]。從版面上看,來自基層一線的蹲點故事有效報題量逐年下降。當然,這與近年來《浙江新聞聯(lián)播》的版面因素、選題需求變化、考評機制有一定關聯(lián),但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基層區(qū)縣傳媒中心在選題挖掘上存在短板,一定程度上還存在“重消息輕調查”的情況。

      二、調查材料

      筆者向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蹲點工作室的12家基層觀察點發(fā)放了調查問卷。

      問卷顯示:過去5年,12家基層觀察點中,僅6家融媒體中心開設過蹲點調查報道專欄;4家融媒體中心雖然沒有開設專欄,但推出過蹲點調查報道,只是數(shù)量均不超過10條;2家融媒體中心從沒有開展過蹲點調查。各基層觀察點中,參與記者人數(shù)最多的有9人,最少的有5人。入行3年內,缺乏報道經驗的青年記者比例大致相同,約占各基層觀察點總人數(shù)的25%。

      反映的主要業(yè)務問題包括:一是調研方向、立意不明,稿件缺乏觀點、不合邏輯;二是較難“發(fā)現(xiàn)問題”,缺乏新角度、新觀點;三是面對海量采訪,如何選取才有助于推進調查、揭示問題。

      12家基層觀察點均開辟了對應的蹲點專欄,陸續(xù)推出了一批蹲點調查報道。從報道的具體類型看,典型報道約占報道總量的50%,基層調研和走基層報道合計約占50%。首批報道,12家基層觀察點自評稿件質量,好稿比例均不超過10%。

      依托“聯(lián)播提升工程”,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蹲點工作室在2023年8月啟動了“同題蹲點大賽”,要求12家融媒體中心根據同一命題,集中開展區(qū)域內的蹲點調研工作,首個命題是“我家鄉(xiāng)的綠之夢”。經過報題、梳理、分析討論,各觀察點圍繞大致相同的方向,集中骨干力量深入挖掘、采寫報道。

      “同題蹲點大賽”結束后,工作室召集12家單位聯(lián)席復盤,現(xiàn)場看片分析。分析發(fā)現(xiàn):半數(shù)稿件存在就事論事、觀點不明、邏輯鏈條不完整等問題。通過看片分析,對比同類稿件,可以直觀比較出各自稿件在內容和立意方面存在的缺失。

      此后,蹲點工作室又舉行了“中國制造在身邊”、口述歷史“故事大王”兩次同題蹲點調查報道競賽。根據各基層觀察點的自我評估,開展三次“同題蹲點大賽”后,基層調研和走基層報道的比重上升10%左右,好稿率上升15%左右。

      三、內容提升路徑分析

      (一)強化破題,為蹲點報道“立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形勢下,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4]。新聞報道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好的報道一定是站在突出熱點、焦點上看問題、尋找突破口的。新聞記者的站位,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新聞立意的高下,顯著影響調查方向和結果。

      哪里是熱點?哪里是焦點?發(fā)掘的角度很多,但從省域層面來看,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省委宣傳中心任務。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有助于提升基層調研和蹲點報道的時效性、針對性和社會價值。

      但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立意”恰恰是基層區(qū)縣媒體記者的突出短板?!霸谏鐣l(fā)展進程中,宏觀的重大經濟議題層出不窮,但作為地方媒體,缺少對重大經濟問題的話語權和解讀權,就應該以小切口、微視角,有效實現(xiàn)宏大主題的微觀敘事?!盵5]對于區(qū)縣媒體來說,調查的切入點固然要小,但如何以小見大,使之具有新聞價值,依然需要從宏觀角度為報道“立意”,只有明確了“小”的意義,個案才具有普世價值和典型性。

      例如,2023年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tài)日,工作室明確的選題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綠色夢”。余杭觀察點的選題方向是綠色產業(yè)賦能鄉(xiāng)村發(fā)展,諸暨觀察點聚焦傳統(tǒng)塊狀經濟銅加工產業(yè)的蝶變,黃巖觀察點則關注了當?shù)氐奶厣胁菟幃a業(yè)等。在日常報道中這些選題可謂老典型,但恰恰是生態(tài)日,賦予了老典型明確的新聞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同題蹲點大賽”的立意,就是賦予蹲點記者明確的時代價值,與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緊密結合,從而“重建傳播與人類存在的根本性關聯(lián)”[6]。

      應該說,“同題”的目的是在適當?shù)臅r機,就合適的問題開展基層蹲點調研,以做到有的放矢。它并不是限制思路,框定區(qū)域,而是在相對一致的賽道上開展調研協(xié)作——不論是工業(yè)發(fā)展還是村莊建設,本質上都是聚焦發(fā)展。記者在生態(tài)日的關鍵報道節(jié)點上,以可持續(xù)的理念去思考問題、看待發(fā)展,避免了“腳踩西瓜皮”式的盲目調研。主題的相對聚焦,更容易形成調查的閉環(huán)。另一方面,記者的基層調研離不開基層單位,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產業(yè)平臺等。在日常采訪中,記者的疑問往往是有什么新鮮事。對于這些基層單位來說,新鮮事涉及的范圍過于寬泛,其很難判斷什么是值得報道的新鮮事,更談不上價值提煉。但明確了相應主題后,各單位通訊員能夠集思廣益,從老典型中挖掘新問題、新立意。諸暨觀察點推出的《愛心食堂如何才能辦得久?》《婁東村書記的期盼》等;瑞安觀察點推出的《瑞安水產何以出圈?》等具有地方影響力的蹲點報道,都是記者在明確主題深入調研后,以新視角挖出來的新選題。

      (二)共享經驗,實現(xiàn)“認識飛躍”

      目前新聞媒體普遍采用的工作制度之一是工作室制度。在節(jié)目形態(tài)、融媒體產品的生產輸出上,跨機構、跨部門的整合的確有創(chuàng)新優(yōu)勢。對于融媒體工作室的興起,徐錦清分析認為,“國內現(xiàn)有走在前列的融媒體工作室均以參與人員的興趣為主導”,普遍采用“目標責任書”等創(chuàng)新機制[7],“呈szuDlEMVq7dIqSDg1uoTdw==現(xiàn)出一種‘融合高’的特點”[8]。

      “興趣”固然有利于形式創(chuàng)新,制造爆點,提升對受眾的吸引力,但新聞調查是一項專業(yè)的系統(tǒng)工程,蹲點調查工作室可以從“興趣”出發(fā),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嚴格論證的道路上。“把一件事情講清楚”只是基礎,更關鍵的是要揭示事件背后的各種矛盾、問題。蹲點調研工作室的記者在內容挖掘上要積累豐富的經驗。

      但如前文所述,入行3年內,缺乏報道經驗的青年記者約占各基層觀察點總人數(shù)的25%。他們社會閱歷淺、認識存在局限,容易被“牽著鼻子走”,這導致在蹲點調研過程中記者很難全面客觀地分析問題。

      如余杭觀察點記者采寫的《黃湖青山村:從“一滴水”窺見綠色未來》,記者在關注水庫村青年創(chuàng)業(yè)群體時,跟著“感情走”,過多關注個別青年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而當事人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又恰好造成了一些環(huán)保問題,記者糾結于這些細節(jié)是否要“回避”,導致調查陷入死胡同。實際上,庫區(qū)綠色發(fā)展的主要矛盾,并不是個人發(fā)展遇到的困難,而是如何引進文創(chuàng)產業(yè)、如何持續(xù)壯大的問題。

      各觀察點記者普遍存在以“訪談”代替“實證”的情況。身處現(xiàn)場的記者缺乏進行現(xiàn)場報道的能力,甚至無法描述自身對現(xiàn)場的感受。在現(xiàn)場報道中,部分記者被表象和采訪對象牽著鼻子走,不具備就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向采訪對象提問的能力。

      另外,人物采訪也缺乏交流感、現(xiàn)場感和畫面張力,采訪細節(jié)和精彩之處“有時只是特定人物的一舉手一投足,或一個眼神和一句話語,但足夠意味深長。這類細節(jié)不是隨處可以獲得的,也不是靠與采訪對象的隔空對話就可以獲得的,而有賴于細察、體悟、捕捉”[9]。但對于青年記者而言,“體悟”往往是最難把握的采訪技巧。

      在復盤“同題蹲點大賽”的過程中,主創(chuàng)記者通過對比黃巖、江山等地的同類型新聞報道,很快意識到了問題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跑遍、跑深、跑透了,我們的本領就會大起來,我們的認識就會產生飛躍,我們的工作就會做得更好”[10]。作為一線記者,“跑遍”基層需要經年累月的經驗積累,12支團隊一起跑更利于基層記者積累經驗,實現(xiàn)“認識的飛躍”。

      (三)明確方向,為蹲點調研“指路”

      調查研究的前提是掌握大量材料。在電視新聞的調查研究中,“海采”是掌握材料的基本方法。在蹲點調研的前期,記者需要從大量的“海采”中厘清思路,為更關鍵的核心采訪梳理脈絡、找尋主線。即便是“意料之外”的回答,也能啟發(fā)記者的調研思路,“加強了采訪的真實性,實現(xiàn)了高效率的人際互動”[11]。但海量的采訪中,哪些是典型的“套話”?哪些揭示了問題的本質?哪些反映了真實的民情民意?問卷調查顯示,這是各基層觀察點記者普遍面臨的難題。雖然占有了大量調查材料,但部分記者缺乏提煉升華“海采”內容的能力,往往忽略了群眾“海采”在調研過程中的作用,以記者的主觀代替客觀,以記者的個人觀點代替對象的本質真實。

      蹲點工作室強化“同題”,就是要為基層記者明確“挖掘”方向,更有利于記者提煉、分析選題,成為調研破題的關鍵。在寫作過程中,工作室類比不同記者處理“海采”問題的方式,以案例研究等方式共同探討利弊,使記者更易知曉該如何分析處理“海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統(tǒng)一“命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層區(qū)縣媒體記者在調研過程中的方向焦慮。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同題”有助于不同的調查記者的世界觀、價值觀形成“合意”,使調查方向更加接近社會的普遍認知。武偉等人在研究央視“海采”節(jié)目形態(tài)的過程中就發(fā)現(xiàn),新聞報道中的“海采”,不僅有利于讓節(jié)目形態(tài)更加生動與活躍,也有助于促進大眾與傳媒交流互動?!吧鐣蓡T對特定的社會發(fā)展、秩序、規(guī)范、價值形成‘合意’,整個社會才能呈現(xiàn)和諧穩(wěn)定的發(fā)展狀態(tài)……如此才能構建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盵12]如果把同一題材下區(qū)縣媒體記者的采訪視作“海采”的話,12個基層觀察點的“合意”有助于工作室在相關選題報道過程中充分整合社會觀點,確保蹲點調研工作的規(guī)范性、客觀性。當然,從“合意”的角度來說,區(qū)縣媒體記者從多元角度開展調查,對于今后擴大采訪覆蓋面,傾聽更廣泛的社會意見,也是有顯而易見的好處的。

      但“合意”也對區(qū)縣媒體記者厘清矛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記者需要規(guī)避調查思路雷同的問題,準確剖析調研地區(qū)的典型價值和個案價值。思路的可復制、可借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體的地方性,使其在事實核查、地方性知識、受眾信任與新聞權威上面臨諸多挑戰(zhàn)”[13]。在這一過程中,記者如果“大而化之”,就失去了地方媒體“在地性”的價值?!岸c”不光是要發(fā)現(xiàn)社會普遍性問題,更要對癥下藥尋找地方典型的個體價值,展現(xiàn)地方發(fā)展的獨特性,這也是“同題”模式下記者需要極力保證的方向。

      四、蹲點報道的模式創(chuàng)新

      (一)以“同題”為核心的“整體示范”

      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蹲點工作室與地方融媒體新聞中心以“同題”大賽為紐帶,開展業(yè)務共享和新聞協(xié)作,實質上是對傳統(tǒng)新聞協(xié)作體系的升級。“同題”瞄準的范圍,實質上是一定時期內浙江衛(wèi)視《浙江新聞聯(lián)播》重點選題的關注范圍。通過與地方實際的結合,使其既具有省級示范價值,也具有本地宣傳價值,打通了兩級聯(lián)播的內容生產流程。其所生產的新聞內容,對于體系內蹲點調研工作具有一定的業(yè)務指導意義。

      問卷調查顯示,受制于人員、經費、制作周期等因素,各基層觀察點日常蹲點報道的數(shù)量頻次嚴重不足,很難形成相對固定的報道模式,每一次調研過程都是一次突破創(chuàng)新的過程。這固然有助于記者保持調研的新鮮感,但也難以形成穩(wěn)定的日常節(jié)目,調查報道采用手工作坊式生產模式容易“事倍功半”。

      浙江廣電蹲點工作室與12家基層觀察點所構建的報道模式,是基于《浙江新聞聯(lián)播》蹲點調研報道的生產實踐,以一段時間內的優(yōu)質蹲點報道為示范樣本,形成新聞生產的“協(xié)作集群”。這個“協(xié)作集群”,相當于一支百人力量的蹲點報道團隊,節(jié)目數(shù)量的增加以及形態(tài)的相對統(tǒng)一,有助于團隊成員總結經驗,構建可供借鑒的實用性操作路徑。正如陸曄等人認為的,新聞從業(yè)者是一種“闡釋的共同體”,通過不斷“反芻、反思當時的報道過程、形式和內容,借此凝聚職業(yè)共同體的基本理念和價值。正是通過這兩種闡釋,新聞工作者得以在變動的歷史進程中建立職業(yè)權威、協(xié)商傳統(tǒng)、形成集體記憶、共享超越當時當下的共同闡釋、書寫行業(yè)歷史”[14]。當然,在命題統(tǒng)一的基礎上,各個觀察點的蹲點調研報道也保留了各自的特色。

      例如,瑞安市融媒體新聞中心播發(fā)的《(中國制造在身邊 來自蹲點一線的報道)瑞安:企業(yè)發(fā)揚“四千精神”讓中國石油裝備走向世界》偏向主題報道,余杭融媒體新聞中心的《蹲點觀察·數(shù)字經濟“星”力量 外骨骼機器人演繹創(chuàng)新“超能力”》則偏向于典型報道。新聞協(xié)作的生產模式,決定各個區(qū)縣媒體報道內容上的差異性。而與差異性形成對比的是在強化“海采”、加大人物故事比重等問題上達成一致,構建了蹲點報道的基本范式,提升了報道的效能。

      (二)選題挖掘的“聯(lián)席共商”

      在新聞實踐中,各基層觀察點的蹲點調研不缺乏好故事、好問題、好人物,但在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問題剖析的方向和深度上存在明顯的短板。

      設立基層觀察點后,12家地方融媒體新聞中心根據同一命題,圍繞綠色發(fā)展、產業(yè)振興等主題,集中開展區(qū)域調研工作,蹲點工作室稱其為“同題蹲點大賽”。經過報題、梳理、分析討論,各觀察點圍繞大致相同的方向,集中骨干力量深入挖掘、采寫報道。依托“聯(lián)播提升工程”,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蹲點工作室在“同題蹲點大賽”結束后,專門召開了復盤看片會。分析發(fā)現(xiàn),半數(shù)稿件存在就事論事、觀點不明、邏輯鏈條不完整等問題。同類稿件的對比,可以直觀比較出稿件內容的缺失。

      例如黃巖觀察點“拐杖書記難離五尖山”,主題是共同富裕,但選取的群眾形象過于臉譜化,難以展現(xiàn)生動的工作場景。在協(xié)作過程中,工作室圍繞作品的具體問題,與黃巖觀察點共同商討,提出了突出人物故事主線的修改意見,把共同富裕的推進問題“化”入具體群眾的具體生活問題中,突出了人在面臨問題時的所思所想?!叭耸请娨暜嬅嬷凶罹弑憩F(xiàn)力的元素,選準新聞人物,主題報道就會更具貼近性和內涵?!屝侣勅宋锏膬r值訴求得到受眾的情感共鳴,從而實現(xiàn)觀眾對于自身和社會關系的一種省思,由小的點推及面,由單純的新聞事件推及整個社會層面,欄目的社會價值得以實現(xiàn)?!盵15]

      另外,在省域范圍內選題同質化的情況下,通過聯(lián)席共商,兄弟單位的“他山之石”更有助于厘清報道思路,發(fā)現(xiàn)更具地方特色的新聞要素。

      例如,2023年11月紀念毛澤東同志批示學習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暨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堅持發(fā)展“楓橋經驗”20周年大會召開前后,浙江各地掀起了新一輪宣傳教育的高潮?!皸鳂蚪涷灐钡膶嵸|內涵都是一樣的,如果圍繞經驗本身做文章,蹲點調查的結論和思路難免雷同。但余杭基層觀察點立足余杭數(shù)字經濟發(fā)展優(yōu)勢,總結提煉出了以“前端防未病,中端查疑病,后端治已病”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新特點,得到了當?shù)叵嚓P部門的肯定。

      而對于“楓橋經驗”的發(fā)源地諸暨來說,對比同樣能夠尋找老典型身上的新閃光點——聚焦金牌調解員老楊的傳承人、杜黃新村的三塊地改革、政務110的新實踐等多個小故事,有點有面,有矛盾有沖突,有細節(jié)有故事,讓很多受眾印象深刻。以小切口的調研方式展現(xiàn)了20年來新時代“楓橋經驗”由鄉(xiāng)村到社區(qū)、由線下到線上、由小平安到大治理的精彩演變,整組調研式報道改變了過去宏大敘事的講述格局,為拓展傳統(tǒng)典型宣傳模式提供了借鑒意義。

      (三)體制創(chuàng)新與深入調研的整合

      “整體示范下的聯(lián)席共商”是浙江廣電蹲點工作室在蹲點調研類節(jié)目生產上的制度創(chuàng)新。2023年,蹲點工作室與各基層觀察點共召開了三次聯(lián)席工作會議,通過對稿件初稿的共同分析,找準調查的突破口。各個基層觀察點從選題類型到拍攝方法,挖掘出來的問題、現(xiàn)象,都可以和蹲點工作室充分互動,推進地方媒體蹲點調研報道的質量提升。

      省市縣三級新聞單位的協(xié)作由來已久,但傳統(tǒng)的新聞協(xié)作受制于合作機制問題,彼此之間沒有及時“通氣”,基層選送什么題材,省市臺用什么題材?!肮ぷ魇摇钡呐d起,為跨地域、跨媒體的深度整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但蹲點調研的持續(xù)性,決定了它不能僅靠“興趣”,跨媒體的協(xié)作也不能光靠“目標責任書”來約束?!罢w示范”解決了節(jié)目生產中的“體系化”問題,成為提升調查能力的“師徒工作室”;“聯(lián)席共商”解決了合作的“跨媒體”的機制問題,形成了蹲點調研的“標準聯(lián)盟”“內容集群”——工作室通過樹立標桿影響節(jié)目生產,通過協(xié)商提升內容質量,具體的操作仍由各個地方媒體負責。這就解決了跨媒體協(xié)作過程中,誰來生產以及怎么生產的問題。

      五、結語

      以工作室的靈活形態(tài)建立跨層級、跨媒體的標志性蹲點調查欄目,有助于強化新聞協(xié)作,彌補省市縣三級媒體在蹲點調研方面的能力短板,也有助于提升媒體面向基層的觸達力。在“整體示范下的聯(lián)席共商”模式下,省級媒體根據省域范圍內一段時間的重點工作,以“同題”競爭的方式樹標桿,區(qū)縣媒體比內容、找缺憾,共商破題對策,有助于整合不同媒體之間的報道力量,更好挖掘選題,提升蹲點報道質量。

      參考文獻:

      [1] 穆青.硬核突破[J].中國記者,2022(2):4-5.

      [2]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66.

      [3] 楊川源.改變從說話開始[J].全媒體探索,2023(4):24-25.

      [4]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375.

      [5] 何立.地方媒體經濟報道本土破題的幾個辯證關系[J].中國記者,2015(12):78-79.

      [6] 孫瑋.交流者的身體:傳播與在場:意識主體、身體-主體、智能主體的演變[J].國際新聞界,2018,40(12):83-103.

      [7] 徐錦清.從“融媒體工作室”興起淺析媒體融合新模式[J].東南傳播,2018(10):32-33.

      [8] 李天行,周婷,賈遠方.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融媒體工作室”再探媒體融合新模式[J].中國記者,2017(1):8-11.

      [9] 丁柏銓.“轉作風”:新聞輿論工作隊伍的重要命題和應取路徑[J].編輯之友,2020(10):74-80.

      [10] 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局.習近平總書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輔助材料[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12.

      [11] 劉婷.“場景式海采”中情景語境的價值體現(xiàn):以央視新春走基層系列報道為例[J].東南傳播,2017(6):7-9.

      [12] 武偉,張雯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整合性呈現(xiàn):對央視“海采”的深度解讀[J].新聞愛好者,2014(7):62-64.

      [13] 周子杰.足不出戶做新聞:遠程報道的常規(guī)與新聞業(yè)的地方性困境:基于對S報的田野調查[J].新聞記者,2022(7):45-57,70.

      [14] 陸曄,周睿鳴.“液態(tài)”的新聞業(yè):新傳播形態(tài)與新聞專業(yè)主義再思考:以澎湃新聞“東方之星”長江沉船事故報道為個案[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7):24-46.

      [15] 孫振虎,強夏甜.淺析電視主題報道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以《走基層·蹲點日記》為例[J].現(xiàn)代傳播,2012,34(6):131-132.

      作者簡介 楊柯,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播。

      甘泉县| 黔西县| 阿荣旗| 肇东市| 福清市| 柳州市| 凤山市| 温宿县| 阿坝县| 镇原县| 大同市| 梨树县| 子洲县| 白沙| 噶尔县| 刚察县| 海门市| 靖江市| 阿拉善右旗| 新乡市| 西贡区| 关岭| 图木舒克市| 囊谦县| 鹤庆县| 丹巴县| 珲春市| 明星| 梁平县| 寻乌县| 抚顺县| 科技| 新蔡县| 滨州市| 吴堡县| 青川县| 广昌县| 依兰县| 蚌埠市| 象山县| 阿荣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