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正逐漸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關注和青睞。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精、交互性強等特征,且不受時空限制。在高職化學教學中,微課的引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文章圍繞基于微課的高職化學教學改革展開探究,以期通過優(yōu)化現(xiàn)階段微課教學,推動高職化學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具備良好化學學科素養(yǎng)的高職人才。
關鍵詞:微課;高職化學;教學改革;課前設計;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全面性;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20-0017-04
微課,是一種以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所展開的簡短的、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具有時間短、內容精、交互性強等特征,且不受時空限制,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碎片化的學習需求。近年來,微課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行業(yè),從實踐效果來看,其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充實課堂內容,并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效果。
教學改革是推動教育發(fā)展與進步的重要支持,旨在通過改進和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包括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以達到全面優(yōu)化教育教學工作的目的。高職院校作為職業(yè)技術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教育機構,全面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十分必要,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還能進一步推動課程教學進步、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新時代背景下,微課已逐步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手段之一。首先,微課的應用能夠使傳統(tǒng)化學教學往智慧化、科學化、高效化方向發(fā)展。在微課的輔助下,學生能夠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化學知識,并實現(xiàn)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及問題解決等能力的有效鍛煉和良好發(fā)展[1]。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yǎng)具有積極的助推作用。其次,微課的應用能夠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的主要是為企業(yè)、社會輸送優(yōu)秀人才,關注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職業(yè)崗位能力發(fā)展。隨著時代更迭,高職院校若仍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則難以滿足現(xiàn)階段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及社會、企業(yè)對人才的實際需求。這就需要積極引入微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成效的同時,促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大環(huán)境和趨勢,使其能夠對微課、互聯(lián)網、多媒體技術、短視頻技術等形成基本了解,以便在未來崗位工作中能夠注重對技術的使用和研究,成長為兼具專業(yè)技能、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且滿足社會需求的時代英才。
1.做好課前微課設計
(1)注意微課設計的科學性。微課有效發(fā)揮作用,不僅涉及微課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也涉及做好課前設計,確保設計制作的微課內容具備一定的科學性。這種“科學性”既要體現(xiàn)在制作方式上,又要落實在以生為本的設計思路上。同時,還應當圍繞課程目標充分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設計,避免微課內容拓展性過強,覆蓋教材內容,或影響正常教學內容占比和目標。具體而言,在微課制作方式上,應采取多種功能綜合使用的策略,將信息技術、文字圖像、音頻影像等技術進行充分整合,設計制作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微課,避免照搬或直接遷移運用PPT課件,或是長期使用同一種微課設計方式。在以生為本的設計思路上,還應當根據(jù)當下高職生的認知思維、化學理解、化學基礎、情感態(tài)度、個性喜好等,整體把握微課設計的方向、形式和內容,盡可能選擇符合學情、滿足學生個性需求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以保障微課設計和教學實踐效果的整體科學性[2]。在內容設計上,應立足教材,選擇學生感興趣、與培養(yǎng)目標相貼合的教學內容。同時,還要注重生活元素的融入,以促進學生理解,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并發(fā)展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
(2)圍繞議題,精心設計微課。不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微課設計有所不同,教師在保證微課設計科學性的同時,還應當從具體議題出發(fā),精心設計微課,確保微課內容細致、全面、有趣且能幫助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微課教學效果。高職化學教學的內容主要涉及概念定義、公式、化學發(fā)展、化學與生活、化學實驗等,這些內容不僅是理論與實驗的組成,也是重難點知識與簡易知識的構成[3]。教師需要根據(jù)具體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議題提煉,進而圍繞目標議題設計并制作出相應微課。以“原子結構”為例,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結構是什么等。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對原子化學概念的解釋與介紹”“對原子結構的呈現(xiàn)與講解”這兩個方面進行微課設計。首先,在概念介紹部分,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收集與原子相關的素材,包括圖片、視頻等,直觀呈現(xiàn)“原子”的形態(tài)及其具體概念。由于原子的概念較為抽象,因此微課設計需要注重原子概念的立體化、科學化呈現(xiàn),如借助三維視圖向學生展示不同情境下的“原子”,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原子。其次,在原子結構的講解方面,則可以采取相對趣味的方式設計微課,如圍繞原子結構編造一段趣味故事,引入學生喜愛的動漫人物等,然后以動態(tài)圖片(連環(huán)畫)、情境故事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同時,還可以將傳統(tǒng)符號進行適當調換,以增強學生的識記深刻性,這樣的設計能夠提升微課的吸引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在高職化學理論與實驗教學中應用微課
(1)在高職化學理論教學中應用微課。理論知識是課程教學的基礎,主要涵蓋學科概念、性質、定義、公式、背景文化等知識。理論是學生研究化學問題、掌握化學知識的前提,也是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提高化學實踐與應用能力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教學化學理論知識時,可以借助微課呈現(xiàn)豐富、有趣的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和學習熱情[4]。以《基礎化學》中“化學學科的發(fā)展”為例,教師教學時若僅依靠教材內容,則難以調動學生興趣,且課堂較為枯燥。這時,教師便可以發(fā)揮微課的作用,利用微課將教材中的語言文字內容轉化為直觀、生動的內容。例如,引入相關紀錄片,向學生展示化學學科的發(fā)展歷程、應用現(xiàn)狀、我國化學研究與應用情況、化學在國內外的發(fā)展與應用情況等。而在微課設計形式上,則可以引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如熱門動漫、游戲角色等。同時,還可以對常規(guī)的視頻介紹進行剪輯、優(yōu)化,將其制作成情景劇等,以更加豐富、鮮明的色彩和學生喜愛的元素呈現(xiàn)化學學科的發(fā)展。這樣,學生就能更加感興趣地完成微課學習,且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記憶化學學科的發(fā)展情況。
(2)在高職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用微課。當前,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各學科實驗教學相繼得到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占比。然而從整體教學實踐情況來看,當前的高職化學實驗教學仍存在不足。如實驗教學不能全面普及,無法滲透到課程各部分知識點教學中;存在實驗材料不足、學生無法獨立完成實驗探究等問題;無法做到使每位學生都能充分、細致地觀察實驗過程;化學實驗存在一定危險,部分實驗無法在課程教學中完成等。而在微課條件下,高職化學實驗教學則可以進行有效改革,尤其體現(xiàn)在演示實驗教學、學生自主實驗探究等方面,不僅能夠規(guī)避化學實驗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還能使每位學生細致觀察實驗過程,了解更多實驗研究案例,豐富學生的化學實驗知識體系[5]。同時,微課還可以作為學生自主實驗的依據(jù)與重要參考,幫助學生更加規(guī)范地完成實驗操作,從而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
3.注重微課應用的全面性
高職化學教師運用微課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注重微課應用的全面性,確保微課在化學教學中發(fā)揮重要且充分的作用。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課程教學各部分及實際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如課前預習、課堂導入、課后復習,以及教學內容、分層設計與應用、框架建構、知識歸納整理等各個方面入手。教師需要結合化學學科特征、教學要素等,將微課靈活應用于化學理論知識教學、實驗知識的講解與演練部分,以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更全面深入地掌握化學知識[6]。
(1)平臺發(fā)布,引領課前預習。教學改革的核心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學生成長為符合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7]。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意識、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做好課堂教學微課應用,又要將微課發(fā)布到學習平臺上,讓學生在課前、課后自主觀看微課,完成相應學習任務,以此達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及效率的目的。以課前預習部分為例,教授“鹽類水解平衡”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從學生學情出發(fā),設計預習類微課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知識點的基礎學習。比如,可以將“鹽類水解平衡”的概念、定義、性質及公式等基礎內容作為預習微課制作的核心內容。由于課前預習需要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師設計微課時應該加強微課內容的趣味化、合理化設計。在設計之前,可以對本班級、年級學生進行喜好調研,如“目前喜歡玩哪類游戲、游戲名稱是什么、喜歡什么游戲角色”等,然后根據(jù)調研結果將其設計為微課的情景素材,同時引入相關游戲角色,以游戲闖關的方式引領學生一步步完成微課預習。在這樣的微課設計中,要注意各個關卡的遞進性,即學習難度由簡到難,還要注意關聯(lián)知識點的層次性,即確保各關卡之間的知識點相互聯(lián)系。另外,在微課設計過程中,教師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情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微課及預習小游戲,分別推送到平臺各個模塊中,以適應不同學情的學生,確保所有學生都能有效學習,掌握基礎知識。
(2)優(yōu)化操作,貫穿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如課堂導入、自主探究、教學指導、課堂檢測、歸納整理等。教師需要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把控,確保各環(huán)節(jié)教學實踐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運用微課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優(yōu)化操作,將微課貫穿在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及細節(jié)引導之中,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化學實驗探究進行指引,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體會化學探究和學習的全過程,進而拓展學生對化學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8]。以“滴定分析法”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重點關注課堂教學導入、學生自主探究、知識歸納整理及課堂檢測等環(huán)節(jié)的微課應用。首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影視化手段設計微課,增強微課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例如,將生活中運用滴定分析法探究或解決實際問題的案例作為導入素材,并以影視劇、故事講述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進一步增強導入內容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增加微課設計的互動效果,如在微課中隨機設計問題,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思考問題,為后續(xù)課堂教學活動作相應鋪墊。其次,在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可以利用微課構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任務體系,將傳統(tǒng)純文字形式的任務要求轉化為圖文結合模式的任務要求,以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以實驗探究部分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實驗片段,同時結合探究問題,讓學生在實驗教室或借助教師提供的實驗器材,完成相應的實驗探究任務。在完成一項任務后,學生可以繼續(xù)觀看微課視頻,進入下一項任務的自主或合作探究中。最后,在知識歸納整理環(huán)節(jié),可以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進行反饋和查漏補缺。具體執(zhí)行時,可以先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實驗過程和結果、任務完成情況等,提煉并整理出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并與同學分享。學生完成分享之后,教師可以播放微課視頻,將本課知識內容以動態(tài)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其間,教師還可以引入各部分知識點相應鏈接或具體內容解釋,讓學生在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對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另外,針對課堂檢測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創(chuàng)設與本課相關的項目情境,讓學生依據(jù)課堂學習經驗、知識體系結構,結合情境及練習任務要求,自主完成相應練習和檢測。例如,利用微課為學生提供一段視頻案例,要求學生運用化學思維和方法,對案例進行解釋說明,并判斷案例結果成因及相應解決辦法等。
4.豐富資源,充實微課內容
微課的優(yōu)勢在于內容直觀、生動,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等,這為加快教學進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充實,進一步豐富化學教學資源,讓學生了解更加全面的化學知識、建構更加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9]。教師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對微課內容進行豐富。例如,教授“化學反應速率”時,教師可以引入其他教學資源,整合初高中化學教材、大學化學教材、課外化學書等,將與“化學反應速率”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全面梳理、整合,以豐富教材內容。同時,向學生介紹并展示具體的“化學反應速率”及其現(xiàn)象時,可以融入多種案例,引導學生在提煉案例規(guī)律、特點的過程中,逐步深入掌握化學反應速率的知識。此外,還可以從科學家研究過程,化學反應速率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現(xiàn)狀、應用前景等方面,引入相關資料。以“科學家研究過程”為例,教師可以依托互聯(lián)網、影視媒體、電子文獻、網絡課程平臺等渠道,集中檢索這方面的內容,選擇學生易于理解、有趣味性的內容,作為微課設計與制作素材,再利用視頻制作與剪輯技術對這些資源進行優(yōu)化和整合,為學生呈現(xiàn)出更加系統(tǒng)、精簡、直觀、豐富的微課教學內容。再如,教授“溶液的濃度”時,教師可以從化學實驗的角度出發(fā),從多種渠道篩選與該部分知識點相關的實驗操作案例等內容,選擇相對簡單且內容清晰、直觀的視頻素材,以多個實驗呈現(xiàn)在微課中,從而提升學生對溶液濃度的認知,增進學生對實驗操作方式方法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對多個實驗進行對比整合,利用剪輯、視頻制作手段,將不同實驗及其操作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直觀對比,進一步優(yōu)化微課教學內容,輔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比對不同實驗,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和特點。
基于微課的高職化學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在高職化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依托微課及其功能優(yōu)勢,設計和開展高質量的化學教學活動,以充分發(fā)揮微課的作用,推動化學教學改革。要通過對做好課前微課設計,在高職化學理論與實驗教學中應用微課,注重微課應用的全面性,豐富資源、充實微課內容等方面的實踐探索,有效提升高職化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基于微課的高職化學教學模式將更加完善和普及。同時,也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新的教學方法及技術手段,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需求和學生特點。
參考文獻:
[1]吳舒紅,梁冬.生源多元化背景下微課在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2022(12):65-67.
[2]姬柳迪,胡鵬.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模式的應用研究[J].廣州化工,2021,49(03):126-127.
[3]穆瑞花,劉斌,常薇,等.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J].山東化工,2020,49(03):165-166+168.
[4]耿萍,張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J].大學化學,2020,35(01):12-16.
[5]李建東.高職院校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能力培養(yǎng)[J].化工管理,2019(02):156-157.
[6]李艷秋,陳新華,李紅利.高職院?!稛o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3,22(02):48-51.
[7]包海英,白春英.高職生物化學教學改革與實踐創(chuàng)新的探索[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8(06):116-118.
[8]陳晨,梁永麗,馬莎莎,等.高職有機化學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成效分析[J].化工設計通訊,2022,48(08):106-108.
[9]徐巖.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高職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3,36(06):27-29.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Chemistry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Microlectures
Peng Yuanfang
(Gu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Guiyang 5514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crolectures, as a new teaching model, are gradually receiving attention and favor from educators. Miclectur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time, precise content, strong interactivity, and are not limited by time and space. In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 the introduction of micro courses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ectiveness, but also promote the deepening of teaching reform.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 based on micro courses, aiming to optimize the current micro course teaching,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and cultivate more vocational talents with good chemical subject literacy.
Key words: microlectures; higher vocational Chemistry; teaching reform; pre-class design; theoretical teaching; experimentalteaching;comprehensiveness;teaching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