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做錯數(shù)學題的背后可能蘊藏著學生火熱的思考,是學生思維路徑的原生態(tài)的表達,能讓我們了解學生的認知的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要善于借助“錯誤”資源,放飛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激活思維創(chuàng)新。
一、包容學生的“錯誤”,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我國頂級數(shù)學家華羅庚先生曾針對數(shù)學錯誤問題提出自己看法“這個世上只有啞巴不會說錯話,只有白癡會做錯事,但是基本上每一個數(shù)學家都會出現(xiàn)過計算錯誤的問題?!痹賯ゴ蟮臄?shù)學家也會犯一些錯誤,那么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出錯也是能夠理解的,重點在于教師如何應對和處理學生的錯誤。當學生解題出現(xiàn)錯誤時,老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正確對待錯誤,并分析背后的原因。老師要尊重學生的見解,善待學生的“錯誤”,更要允讓學生表達想法,保護學生的自尊,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老師有了“容錯”“納錯”的胸懷,課堂才會有和美的氛圍,學生就有勇氣各抒己見、課堂才能有求異求新的學習氛圍。例如,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有這樣一道判斷題:把圓柱體的側(cè)面展開,可以得到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班上很個同都認為這道題是錯的,并沾沾自喜時,有個女同學站起來,堅定的說:“老師這道判斷題是對的,因為這道題沒有說是沿著高剪開,可以這樣剪的、也可以這樣剪,我把圖都畫出來了,接著她向同學展示她畫的圖?!彼齽傉f完,教室響起來熱烈的掌聲。正因為老師具有了“容錯”“納錯”的胸懷,課堂才有寬松和諧的氛圍,學生才能自由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樣的課堂才能促進學生“善于思考、勇于表達、樂于分享”。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需要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
二、巧用“錯誤”資源,提供探究的空間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學生解題中的“差錯”作為一種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要有一雙讀懂學生錯誤的慧眼,對于學生錯誤的原因,能從學科的、認知的、心理的視角去分析學生“錯誤”背后的原因。合理應用學生的“錯誤”,讓學生通過反思和學習而不斷成長,將錯誤成為學生孕育成功的土壤,盛開出成長與自信的花朵。作為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對于他們的思維成果要加強重視并合理培養(yǎng)和引導。例如,五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中,有這樣的題:把棱長2厘米的小正方體放入長25厘米,寬8厘米,高5厘米的長方體木盒內(nèi)。最多可放多少個小正方體?很多學生是這樣解答的:盒體積:25×8×5=1000(立方厘米)小正方體體積:2×2×2=8(立方厘米)放置數(shù)量:1000÷8=125(個)。對于上述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問題,我冷靜認真地進行了思考,總結(jié)了學生出現(xiàn)這些問題的具體原因:首先,學生對于以往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過于僵化,在原有知識的影響下,他們將處理平面圖形的方法應用于立體圖形問題當中,反而忽視了不同問題的實際情況和各自的特點。其次,學生對于長方形體積公式的推導步驟和規(guī)律理解不到位,需要讓學生對題目含義有一個真正深刻的理解,學生才能正確解題。為此我特意組織了學生分小組討論,在討論的基礎(chǔ)上提供具體的學具讓學生探索研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對“錯題”再一次深入分析,然后動手、動腦操作,在實踐中明白到這類題不能用大的體積除以小的體積,還要考慮到生活實際。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對“錯題”深入分析、研究。真正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巧用“錯誤”資源,開發(fā)“錯題資源”的意識
解題錯誤是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不可避免的正?,F(xiàn)象,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更無法回避。教師日常開展教學時,應當及時發(fā)現(xiàn)錯題蘊藏的價值,要有巧用“錯誤”資源的智慧,更要有開發(fā)“錯題資源”的意識。在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通過圖表、思維導圖等形式整理出自己在每個單元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題型,然后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錯題進行分析,錯題分析單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化錯,例如錯在哪里?為什么會做錯,當時是怎樣想的?該如何改正,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教師要引導學生巧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資源。更要鼓勵學生有建立屬于自己的“錯誤”資源的意識??梢栽O立“錯題本”“錯題集”“錯題醫(yī)生”等。老師更要有超前發(fā)展的思維,要有長遠發(fā)展的眼觀,善于收集學生做題過程中典型的“錯題”深入分析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并建立“錯題”資源庫。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