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喜歡歷史,酷愛大片
不曾預料,在洛杉磯也能欣賞話劇《原野》。更沒料到,演出現(xiàn)場是一票難求、人頭攢動的盛況。
那天,拿票時沒太在意,及至看到海報,不禁眼睛一亮:賈一平、吳靜、段旭明赫然在列,即使在大陸話劇界也是響當當?shù)拿^。
尤其吃驚的是,名單里還有張軍。他不是個法律工作者嗎?雖說常以出色的演講飲譽洛城,但演講與演藝雖然一字之差,距離可太遠了,劇組不怕一位“特邀”而影響整場的演出嗎?
當?shù)貢r間7月10日話劇《原野》在洛杉磯爾灣“歐文伯克萊劇院”的演出獲得空前成功,賈一平領軍的“時光劇團”由此而聲名大振,劇場內(nèi)外,群彥畢集,華洋共處,堪稱一次中華文化嘉年華。當?shù)厣缃幻襟w好評如潮。劇中人物,賈一平飾仇虎,國家一級演員吳靜飾金子,段旭明飾焦大星。這是一個復仇與救贖同時糾結的故事,卻處處折射出當下中國的人性幽暗與光明。故隨著演員們的精湛表演,場中一次次的掌聲雷動,就連我孫囡團團也能大致看懂了劇情,劇中金句不斷,她的掌聲也不斷。
演員的精湛技藝是北美版《原野》大獲成功的關鍵,賈一平在后半場中大段的獨白盡情展現(xiàn)了一位優(yōu)秀話劇演員的表演功力;董曉燕飾演的焦母,將角色內(nèi)心的扭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段旭明的“焦大星”活生生就是個“善良的窩囊廢”,而吳靜的舉手投足更是一派大家風范,代入感極強,集潑辣與溫柔于一身的“活金子”。事實上,現(xiàn)場對上述各位的演藝并不意外,意外的是特邀演員張軍的舞臺表現(xiàn)。他的“常五爺”,演來得心應手,舉手投足活靈活現(xiàn)的就是一個偽善狡詐好色、巴結焦母又嗜酒如命的“常五爺”,隨著劇情的層層推進,他與整個演員群體絲絲入扣,毫不違和。
故演出一結束,筆者就與他有了一番交談。他坦言,他從未受過專業(yè)訓練,這次之所以能躋身專業(yè)隊伍,首先得益于從小熟悉《原野》的故事。記不清哪一年了,反正少時家里就有一本破舊的《原野》,那時閱讀物極少,就對它“飽和性的轟炸”,這是一個歷史的偶然,沒想到會有五十年后的回聲。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分,打開為王!
其次是一定的舞臺經(jīng)驗之積累。除了少時的“南京小紅花兒童藝術團”的熏陶,以及到洛杉磯后幾十年活躍于各種場合的主持與演講,時光劇團的演員給他的幫助更大。多時的相處,張軍拜他們?yōu)閹?,尤其拜自己的“對手戲”吳靜為師,朝夕研習,孜孜不倦。甚至回家連太太“蜜雪兒”也不放過,以她為“舞臺督察”兼“嚴厲觀眾”,一招一式的反復走臺與嚴格批評,讓他完全融入了劇情世界。
但問題是,勤奮的人從不缺乏,為什么成功的畢竟不多?放眼各行各業(yè),歷經(jīng)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的天空可以說“群星璀璨”,也可以說“晨星寥落”,有的領域,特別是富含“創(chuàng)造性”的領域,我們足以稱道的寥寥可數(shù),這不也是個事實嗎。
至此,我們形成的共識是,勤奮固然重要,但西諺說得好:一盎司的天賦抵得上一噸的學問。很多行業(yè),若缺乏天資,你可以“混混”,但難以大成。故有人生來就“會演戲”,再具體地說是“快速代入、善于模仿”,理論上說,“放下自我,才能進入”,比如生活中是個剛正的人,要演“小人”就得瞬間放棄“原我”,但有人潛意識里怎么也放不下,這也許就是“天分”。
還是回到西諺,“認識你自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分,打開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