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紹嬋
【摘要】子宮內膜異位癥在臨床上屬于發(fā)病率較高的女性疾病,易導致患者不孕不育,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F(xiàn)階段,臨床上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機制尚處于研究階段,本文就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不孕研究進展做如下綜述。
【關鍵詞】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不孕;研究進展
基金項目: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瞪羚計劃”《不孕不育??平ㄔO》(3)
Research progress on infertility associated with endometriosis
PENG Shaochan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China
【Abstract】Endometriosis is a female disease with high incidence rate in clinic,which easily leads to infertility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women.At this stage,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 is still in the research stage clinically.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infertility related to endometriosis as follows.
【Key Words】Endometriosis; Correlation; Infertility; Research progress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婦科疾病,指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以外的部位,如卵巢、輸卵管、腹腔內等處。隨著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改變導致其在臨床上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統(tǒng)計顯示,在生育年齡的婦女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率高達20.00%,是導致女性不孕不育的主要原因。隨著健康意識的普及、發(fā)病率的上升,臨床上對其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不孕癥女性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占比50%左右[1]。本文就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不孕研究進展做如下綜述。
臨床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導致患者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出現(xiàn)不孕的概率高達50%,細胞內鐵代謝紊亂常常會導致鐵死亡,導致精子和卵細胞損傷及胚胎毒性,促使不孕的發(fā)生[2]。子宮內膜異位癥對女性的生殖系統(tǒng)影響比較大,增加了患者不孕不育的風險。相較于生育年齡的正常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生育力比較低,僅有2%~10%。有學者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形成時通過拉伸皮質組織導致結構變化和循環(huán)障礙,引起受累卵巢原始卵泡減少[3]。
2.1潛在的作用機制
2.1.1遺傳因素
臨床實踐顯示,遺傳因素對女性生殖功能的影響比較大,而疾病易感基因的影響難以估量,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復發(fā)性流產等。HLADQA1/I類基因不僅具有高度多態(tài)性,還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有學者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因為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導致DNA甲基化水平明顯降低,影響子宮內的濾泡激素生成,并且嚴重影響了卵母細胞和胚胎狀況,從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不孕。
2.1.2免疫因素
免疫系統(tǒng)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影響比較大,免疫功能的紊亂會導致體內免疫力下降,對于因為月經逆行導致腹腔內存在的子宮內膜細胞無法進行徹底清除。單核細胞趨化蛋白是體內單核吞噬細胞的化學引誘劑之一,主要是通過甲羥戊酸進行分泌。而在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不孕中占有重要地位之一的細胞因子,主要分泌途徑是間皮細胞、白細胞和異位子宮內膜細胞[4]。臨床研究顯示,體內的免疫學改變對子宮內膜容受性、卵泡液、精子活動性和胚胎細胞毒性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從而降低患者的生育能力[5-6]。但是,對于細胞因子的具體作用在臨床上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2.1.3自噬作用
有學者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導致自噬作用減弱,特別是體內的CXCLl12依賴的NF-B通路也會對自噬作用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風險。除此之外,給予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相應的藥物治療能增強體內的自噬作用,促使其上調。有學者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自噬作用也和患者的血管生成、離子通道和鐵離子息息相關。臨床研究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處于月經周期的時候自噬作用并沒有明顯的變化。除此之外,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治療中給予自噬抑制劑可以有效地增強自噬作用已經得到臨床證實。
2.2對生殖的影響
2.2.1胚胎著床
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不孕的主要原因是胚胎著床率的下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著床率相較于處于育齡期健康女性更低。除此之外,臨床上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在既往中存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也會導致胚胎著床率的降低。也有學者研究指出,胚胎植入缺陷和體內的胚胎異常息息相關,例如,在發(fā)育初期,諸多原因都可導致胚胎的植入缺陷,如藥物和環(huán)境因素等。
2.2.2卵母細胞
相較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處于育齡期的健康女性體內的卵母細胞數(shù)量更多,可能是因為體內的卵母細胞受到一定的影響。在臨床上對于卵母細胞質量的評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細胞凋亡對患者的卵母細胞質量和成熟均產生嚴重的影響。有學者研究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體內卵丘細胞凋亡相較于正常育齡女性比較多,導致卵母細胞的質量比較差,降低了患者的受精率。但也有學者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體內卵母細胞數(shù)量相較于健康女性較少,但是不會對患者的受精率產生一定的影響。除此之外,活產的可能性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2.2.3卵泡形成
育齡期間健康的女性的激素平衡主要控制卵泡生長,而FSH水平是影響卵泡發(fā)育的主要因素,卵泡可以促進患者體內雌激素、激活素和抑制素的增強,從而影響丘腦-垂體-卵巢軸的運轉。在育齡期間健康的女性體內的卵泡生長發(fā)育到一定階段,細胞會出現(xiàn)明顯的改變,促使LH受體的形成,做好相應的排卵準備工作。一旦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卵泡受到一定的損傷,導致其在排卵前數(shù)量的減少,影響卵泡的發(fā)育,并且會導致卵泡雌二醇水平的降低。
2.2.4胚胎發(fā)育
子宮內膜異位癥會嚴重影響子宮內的胚胎發(fā)育,增加細胞質碎片的風險,增加了體內的胞質黑化風險,胚胎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從臨床上的研究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與胚胎的細胞凋亡或者出現(xiàn)程序性死亡有著密切聯(lián)系,這嚴重降低了女性的生育功能及懷孕的概率。
3.1手術治療
現(xiàn)階段,在臨床上,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過程中常采取手術方式給予治療,不僅可以根治病灶,還具有良好的診斷作用。大量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的優(yōu)勢比較大,不僅可以加快患者傷口的愈合速度,并且明顯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但是,在臨床上將手術應用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治療中仍然處于研究階段?,F(xiàn)階段,對于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采取手術治療的療效仍處于研究階段,沒有得到臨床驗證。有學者研究顯示,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相較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患者在術后的妊娠率明顯提升,可以作為臨床首選的手術方案。
3.2藥物治療
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給予患者避孕藥、雄激素等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地緩解臨床癥狀,并且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上的研究顯示,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給予孕激素的療效得到驗證,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痛經等,并且改善了患者的社會功能和心理健康等,提升患者的活力。所以,在臨床上給予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依托孕烯ENG”植入物避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盆腔痛及性功能,還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臨床研究顯示,孕激素等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會使患者的自然妊娠延誤。而長時間服用醋酸甲羥孕酮雖然可以緩解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癥狀,但會抑制患者的排卵。所以,口服避孕藥、黃體酮等藥物可以有效地緩解臨床癥狀,但是對于妊娠率的提升效果有限。
3.3中藥治療
中醫(yī)學認為不通則痛,臟器得不到氣血的榮養(yǎng)就會疼痛,氣滯則血淤不通暢,氣血不通暢就會發(fā)生疼痛。所以,需要給予患者辨證論治,對患者進行理氣活血的同時還要滋養(yǎng)氣血[8]。在中醫(yī)上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是體內的瘀血內阻所致,可能是因為患者的寒凝、氣虛、濕熱等導致瘀血阻滯沖任、胞脈等?,F(xiàn)階段,手術、藥物等方式在治療子宮異位癥中的療效無法令人滿意,不良反應風險比較大,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有學者研究顯示,卵巢功能異常可以通過中醫(yī)藥進行改善,可以提升患者子宮內膜容受性,并且可以調節(jié)自身免疫。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時使用益腎活血湯可以明顯減少術后氧化應激反應,也可以改善體內的激素水平,例如,患者體內的SOD、雌激素、LH等水平高于未采取益腎活血湯治療的患者。
3.4輔助生殖技術
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導致輔助生殖技術快速發(fā)展,促使其在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的治療之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宮腔內人工授精、IVE-ET等[9]。臨床上的大量研究結果顯示,將排卵/宮腔內人工授精應用在Ⅰ期或Ⅱ期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理想,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但是,排卵/宮腔內人工授精應用在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中仍處于研究階段。有學者研究指出,在腹腔鏡手術治療后,給予患者輔助生殖技術,可以在不影響療效的基礎之上充分提高自然妊娠率。但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對于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是否存在負面影響,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進行評估。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不孕在臨床上治療方案的制定需要綜合多種因素,比如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患者的自然妊娠率?,F(xiàn)階段,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在臨床上的治療方式主要有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中藥治療、輔助生殖技術等,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治療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妊娠率。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受到多環(huán)節(jié)的限制,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機制依然需要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樊旭梅,湯偉偉,熊露,等.泛素化與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科學,2023,13(2): 21-24,58.
[2] 彭佩軒,王莉.鐵死亡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的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22,49(5):481-485.
[3] 姜丹妮,楊陽,晁嵐.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相關性不孕的病因學研究進展[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22,44(6):545-549,555.
[4] 魏佳慧,吳玉梅.腹腔免疫微環(huán)境改變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22,28(11): 2183-2187.
[5] 王安琪,孫佳凡,徐煒,等.子宮內膜異位癥纖維化相關細胞及其活化機制研究進展[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42(11):1637-1642.
[6] 余凱慧,汪利群.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關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免疫學雜志,2021, 37(23):2942-2946.
[7] 霍玉霞,楊東霞,孫遠征,等.中醫(yī)體質與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民間療法,2021, 29(5):111-112.
[8] 唐楠蘭.子宮內膜異位癥相關性不孕研究進展[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20,36(5):71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