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祥慧 徐珊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八氖贰苯逃年P鍵課程?!八氖贰苯逃c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互動融合發(fā)展,要緊緊圍繞課程內容、特點和目標,聚焦教材重難點、社會熱點和學生關注點,創(chuàng)新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的形式和平臺,探索推進差異化融合、針對性融合和多樣態(tài)融合的實踐路徑。這也有助于鞏固增強思政的政治教育功能,進一步凸顯其在新時代高校教育中的時代價值,發(fā)揮思想育人、情感育人的教育價值,對于大學生傳承革命精神、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四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入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2.068
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高度重視發(fā)揮歷史的資政育人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高校育人育才的關鍵課程,也是“四史”教育在高校全面鋪開的主陣地。作為與“四史”學習教育有較高契合度的基礎課程,高校思政課改要主動擔負起新時代高校育人育才的重要任務,發(fā)揮好知識功能、價值引領功能,引導青年大學生筑牢政治根基、堅定理想信念。
1?圍繞課程建設目標,提升思政課教學手段
高校思政課每門課程在教學目標、功能定位上均有差異化設置,根據教學內容圍繞“四史”來調整設置相應的課程模塊。要準確認識“四史”教育與高校思政課的融合問題,首先,此處所指的融入不是將有限課時進一步移交“四史”教育,更不是削弱減少思政教學內容,而是強調基于教綱基礎上兩者的深度融合;其次,思政課程體系內部要強化統(tǒng)籌、銜接,“四史”教育知識點要避免重復。要采取集體備課、論壇研討等方式,集思廣益,選好用好“四史”知識點,使之更好促進思政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差異化、多元化地加強“四史”與各門思政課程的有機融合,活躍思政教育氛圍。
1.1?用革命先烈初心故事,夯實學生理想信念根基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重點是要使學生深入領會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內涵、理論淵源、誕生發(fā)展壯大的歷史進程以及其時代化發(fā)展特征,要堅持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講解觀點;要闡釋解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發(fā)展和新時代相結合的探索,講清楚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指導黨的事業(yè)不斷取得成就的真理。“四史”教育涉及到不少經典文獻著作,以及先進人物追尋、信仰、捍衛(wèi)真理的歷史故事,是教育青年大學生的生動素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在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時,要以影視資料、紀錄片、文獻故事等形式生動講述好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真實歷史,讓學生感受到真理的味道。
1.2?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要著眼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使學生清楚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這一課程是思政理論學習的基石,對理論闡釋的生動性、延展性有極高要求,課堂理論教學要從黨的建設發(fā)展的各個階段逐個展開,要分析時代背景特別是國際國內形勢,準確剖析解讀好歷史語境。“四史”的內容具有延續(xù)性與關聯(lián)性,也反映出社會主義由理論走向實踐、創(chuàng)新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推動社會主義由空想走向科學,列寧在與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中提出新經濟政策。講好“四史”中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刻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
1.3?用鮮活史實案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歷史觀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蘊含深厚的紅色資源,其知識點展開緊緊圍繞民族復興中國夢這一主線。因此其章節(jié)設置方面,該門課程“四史”知識的銜接度、融合度明顯提高,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提供了有效的切入點?!熬V要”課是一部生動鮮活的黨史教材,其中列舉的追求真理、捍衛(wèi)真理的革命先進人物事跡、重大事件以及偉大成就,都可以與“四史”知識緊密結合起來,拓展講述共產黨人一代接著一代干,拯救沉淪中國、富強中國的革命史和建設史,指導學生研讀學習黨的三個決議,在正確總結黨的歷史經驗中獲得黨性教育和精神鼓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黨史觀。
1.4?用英雄模范感人故事,錘煉學生意志品質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要系統(tǒng)講述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使青年大學生在理想信念、價值觀塑造上接受全面深入的洗禮,由此培育形成高尚的理想情操,補足精神之鈣?!八氖贰苯逃v述好革命先輩帶領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偉大事跡,瞻仰革命道路上的一座座精神豐碑和人格豐碑,其中有陳延年、陳喬年等黨的優(yōu)秀領導人堅持斗爭、壯烈犧牲的感人故事,有陳毅元帥“旌旗十萬斬閻羅”的豪邁氣概,有毛澤東主席、賀龍元帥滿門英烈等催人淚下的革命故事,要用“渡江第一船”“小推車推出來的勝利”等支前故事講述好黨與人民風雨同舟、血水相融的歷史故事。黨帶領人民不斷取得勝利,要看到英雄人物是推動我們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力量源泉。從無產階級革命家到無名烈士,他們都堪稱忠于理想、忠于人民事業(yè)的偉大戰(zhàn)士,他們獲得共產主義理想的感召,與頑固勢力、艱難險阻作出最堅強的抗爭,迸發(fā)出無窮力量。書中記載的感人至深的話語,正是他們最樸素、最真摯的心聲。習近平強調指出:“要把先輩們的英雄故事講給大家聽,講給年輕一代聽,激勵人們堅定不移跟黨走,為實現(xiàn)美好生活而奮斗?!彼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課要準確把握革命先輩的昂揚斗爭精神和堅守初心使命的精神,引導青年學生立德修身,成長成才。
2?聚焦教材重難點,挖掘思政課教學深度
“四史”內容跨越黨的百年歷史,涉及歷史知識豐富,是以史育人的理想教材。要踐行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指示精神,以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針對性為突破口,推動思政課改創(chuàng)新。就要將教材重難點知識的解讀與回應社會熱點、人民關注問題結合起來,突出講好“四史”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重要作用,使之成為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內容,并充分運用好辯證唯物史觀,有建設性也有批判性地看待歷史問題。特別是要“敢于批判和揭露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旗幟鮮明地進行剖析和批判”。當前國際形勢風云詭譎,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社會思潮的激蕩涌動中,掌握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攸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關鍵陣地,一些錯誤思潮如共產主義“渺茫論”以及看衰馬克思主義、看空中國經濟發(fā)展的言論滲透進入學生群體。對此,高校思政教育要將“四史”教育作為有力抓手,主動出擊,有力回應,擊退擊垮錯誤思潮對青年學生群體的侵襲腐化。
2.1?針對“共產主義渺茫論”,用歷史發(fā)展前進性曲折性廓清歷史迷思
釋疑解惑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功能,對于社會輿論面上存在的尖銳敏感問題,教師應予直面回應,毫不遮掩地解釋回答。如,黨在革命建設史上出現(xiàn)的曲折和失誤、蘇聯(lián)解體對世界社會主義的打擊等。解釋好此類問題,直接關乎公眾對社會主義的信心、信任,是思政教育不可忽略、不能隨意繞過的問題。習近平明確指出:“思政課上學生會提一些涉及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尖銳敏感的問題,把這些深層次理論、實踐問題、熱點問題講清楚講透徹并不容易?!鄙婕暗酱祟悊栴},思政課教師應當直面學生的質疑,回避或遮遮掩掩的態(tài)度都是不可取的。作為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師應堅持大歷史觀,挖掘利用好黨史案例素材,使學生透過歷史理解社會主義終將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從社會主義史中知曉歷史曲折前進的原因,在探究中掌握真理,使“四史”以史鑒今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發(fā)揮。
2.2?針對“唱衰中國論”,突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題
思政課的育人功能集中體現(xiàn)為兩方面,即塑造靈魂、塑造新人,是“五育”并舉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育人育才,以德為先。其中涉及到“德”的解讀,首先就是要看受教育者能否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信仰,有無樹立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這是最根本的一點。習近平多次強調:“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尤其是中國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yè)目標越來越近的時刻,一些敵對勢力愈是恐慌,他們在各類媒體頻繁發(fā)聲,終日“唱衰中國”,批判中國政治體制或人權制度,歪曲丑化中國國際形象,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對于此種論調,思政課教師要用好用活“四史”教育資源,講事實、列證據,拓寬學生的“四史”學習視野,使學生回望過去走過的道路,進而堅定“四個自信”,以清醒頭腦辨識、駁斥錯誤思潮,昂首邁進新時代新征程。
2.3?針對抹黑歷史人物,借助文獻和史料澄清是非
革命英模是時代的先鋒,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百年歷史征程中,涌現(xiàn)出一代又一代的先進模范人物,成為無數(shù)青年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但一段時間里,歷史虛無主義的歪風邪氣橫行,將抹黑英雄、質疑先烈作為談資,質疑邱少云、黃繼光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是編造的、子虛烏有的,用陰謀論攻擊黨的領袖人物,大肆污蔑、全盤否定革命先輩乃至于革命時代的一切歷史成就,在社會上造成一定的思想混亂,遭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堅決抵制。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黨中央著力營造崇尚英雄模范的濃厚社會氛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鼻嗄陮W生正面臨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期,榜樣引領尤其關鍵,思政課教學在這一階段發(fā)揮的引導作用也愈發(fā)突出,必須尊重青年成長成才規(guī)律,講好“四史”,講好革命先烈、英模事跡,講好百年黨史中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找尋救國救民道路、篳路藍縷強國富民征程上作出的偉大貢獻;引用確鑿無疑的史料文獻,證偽歪曲污蔑邱少云等英雄烈士的謠言蜚語;用好視頻、文獻等思政素材,講述好特區(qū)精神、抗疫精神等改革時期先進模范的初心使命。
3?創(chuàng)設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提高思政課教學溫度
思政課改革的首要任務就在于樹立“大思政課”的理念,不但要鞏固加強課堂教學的教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還要將思政教育引入社會生活實踐課堂,在“潤物細無聲”的熏陶教育中使學生獲得成長提高。“四史”教育要無縫嵌入、緊密銜接思政課,課堂理論知識講授要注意知識性內容的顯性嵌入,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實踐教育的價值性引導功能,強化隱性教育,用好用活社會實踐、紅色教育、網絡新媒介等思政教育載體,熏陶感染青年大學生,使其深刻感悟“四史”,真正做到扎根心田。
3.1?在實踐中強化“四史”教育
習近平指出:“社會是個大課堂。青年要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闭n堂教學延展至社會實踐,是構建“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客觀要求。據2019年末統(tǒng)計數(shù)據,全國備案登記、面向公眾開放的革命紀念場館820家,展出革命文物及藏品超270萬件。作為加強“四史”教育、弘揚紅色精神的重要平臺,發(fā)揮革命場館的紅色教育價值成為“四史”教育與思政教育亟待關注的課題?!八氖贰眱热菀疃热诤纤颊碚摻虒W、實踐教學。首要任務在于促進理論、實踐教學高度關聯(lián)。尤其是后者要發(fā)揮好“輔”“補”的作用,為學生呈現(xiàn)教材以外立體、鮮活的革命人物事跡和歷史知識,讓學生感受到“四史”知識離自己并不遙遠,增強思政教育的感召力。其次是規(guī)范開展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核心特質在于體驗、感知,要鼓勵學生走出思政小課堂,在社會調查、田野調查中了解社會、了解人民生活。鮮活、接地氣的授課方式有利于學生更清晰地理解黨史,進而全身心地投入“四史”教育,取得“身入”“心至”的效果。再次,實踐教學要形成強烈的感染力、感召力。實踐主體要主動融入實踐教學,對革命場館講解介紹、青年學生感悟思考以及教師點評總結有全面系統(tǒng)的認知,以此作為拓展知識、專業(yè)學習的有效突破口,在價值觀正確塑造上獲得啟迪,以實踐行動賡續(xù)紅色血脈。
3.2?在紅色資源中凸顯“四史”教育
校園文化建設決不能忽略思政教育,要依托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校史、校訓發(fā)掘利用好“四史”資源,豐富思政教育資源。我國為數(shù)不少的高校在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傳播中起到了積極傳播作用,培育了一批早期馬克思主義者、中共早期黨員,為孕育中共早期組織以及地下組織活動提供了種種便利和支持。將校園文化作為“四史”育人的重要載體,就要挖掘好紅色校史,將賡續(xù)黨的紅色基因與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機統(tǒng)一起來。一是開放高校紅色歷史文化場館,二是宣傳弘揚校友中的革命英模事跡。校史館要將革命年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先進人物的壯烈事跡濃墨重彩的記錄下來,充分展現(xiàn)紅色資源的鮮明底色,引導學生厚植革命精神、賡續(xù)紅色傳統(tǒng)。
3.3?在網絡育人中豐富“四史”教育
高校立德樹人面向的是青年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工作重點要始終把握好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新媒體平臺作為育人育才的有力工具,要靈活運用起來,推動線上線下教育聯(lián)動開展,發(fā)揮起輿論引導、育人育才的雙重功能,不但能夠在線即時溝通,也要“面對面”“背靠背”地交流討論。首先要深入挖掘、利用“四史”教育網絡課程資源,特別是用好用活“學習強國”“黨課開講啦”、人民網等平臺思政教育素材,重點推介《不忘初心——父輩的長征》《紅巖》等系列公開課,堅持充實完善好思政教學資源庫,面向青年大學生推介好線上思政“金課”。其次是要動員學生社團發(fā)揮組織、協(xié)調功能,開展好理論大講堂、讀書沙龍等活動,依托“網上重走長征路”等在線競答活動開展好“四史”教育,豐富學習教育形式。再次是“四史”教育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新技術,力求多元化、特色化。利用VR視頻重現(xiàn)革命歷史場景,通過在線參觀革命紀念場館、革命歷史遺存,使青年大學生接觸理解“四史”,從紅色記憶中獲得感召,牢固樹立社會主義遠大理想。
總之,“四史”學習教育已成為當前思政課改必須把握的關鍵機遇,在推動思政教育不斷趨向深入的過程中,教育者應當準確把握“八個相統(tǒng)一”要求,在融合“四史”教育上下足功夫,實現(xiàn)思政教育育人育才的根本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優(yōu)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20210221.
[2]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3]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4]習近平.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6]馮雅,李剛,劉志亮,等.以史育人?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N].光明日報,20200803.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