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崇文舫課”與崇文書院

      2024-04-28 08:29:23劉克敵
      書屋 2024年4期
      關(guān)鍵詞:崇文徽商王國維

      劉克敵

      西湖北岸的西泠橋邊,是那座有名的蘇小小墓。如果沿著蘇小小墓前的湖畔小路繼續(xù)往“曲院風荷”景區(qū)方向走,不遠處就是張藝謀導演的《印象西湖》演出的入口,再繼續(xù)前行到差不多與岳廟相對的位置,在跨虹橋的西北面不遠處就是崇文書院遺址——可惜只留下一塊碑刻,上書“崇文書院遺址”。碑刻的旁邊就是星巴克咖啡館,不少游人往來于此卻對這碑刻視而不見,實在有些可惜——他們所忽略的是一所在歷史上很有名氣的書院,一所有著浪漫傳奇色彩的書院。

      那么,這所崇文書院何以有名氣,又何以富有浪漫傳奇色彩?不妨從一首小詩說起:

      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數(shù)聲漁笛在滄浪。

      此詩作者是宋代詩人蔡確,其中那句“手倦拋書午夢長”不知為多少文人引用,以描述他們向往的那種瀟灑浪漫、自由自在的生活——可以自由讀書,更可以任性休息,讀書就是為了愉悅、為了休憩,沒有什么壓力,更不要求從書中讀出考試秘籍、讀出微言大義??傊x書就是消遣和游戲,或者就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怎么讀和讀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愜意和自由,這才是一種藝術(shù)的生活、詩意的棲居。

      其實,很多游人沒有注意或者可能缺少這方面的歷史常識,那就是環(huán)繞西湖的不僅有眾多名人故居和博物館,更有赫赫有名的杭州“四大書院”——西湖的東南和南面是萬松書院和紫陽書院,北面和西北是詁經(jīng)精舍和崇文書院。所謂“紫陽與萬松為伴,崇文與詁經(jīng)相鄰”。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西湖被書院圍繞著,這使得西湖平添一種濃郁的書卷氣。當然這里說的是歷史,今天的西湖之濱除了南岸的中國美術(shù)學院已經(jīng)沒有其他學校,因為環(huán)西湖都是黃金地段,建一所學校代價太高。正因如此,那些歷史上存在過的書院遺跡,還有重修的萬松書院等就格外值得珍視,理應受到中外游客的關(guān)注。

      那么,“崇文舫課”又是怎么回事,為何被稱為最有浪漫色彩的授課形式?且先看下文:

      爰是依船作屋,借湖為場。小艇恰受三人,扁舟各當一隊。墨兵交錯,靜曫龍虎之文。水戰(zhàn)縱橫,紛結(jié)鸛鵝之陣。意涌而游魚欲出,思飄而放鶴俱飛。筆巒穎豎,則雙峰疑低;硯海濤翻,則兩湖欲黑。于時青山銜日,綠水凌風。畫舫止于中央,小船出乎別浦。詩正易奇,各思建鼓;馬遲枚速,咸待鳴金。揮兔萬言,在昔何勞數(shù)謝;倚馬五版,于今不得推袁。溯游溯洄,山光與水光相接;一觴一詠,人影將鳥影皆還。

      這是崇文書院弟子吳雯清、胡文學、葉生、方時、程光禋、潘光世六人聯(lián)名用駢文寫的《西湖舫課征文啟》中的一段,描繪的是崇文書院學生泛舟于西湖之上讀書上課的場景,讀后不禁令人神往。所謂“舫課”,亦稱“舫會”,就是在船上授課,這不僅是崇文書院一大特色,歷史上也被稱為“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在中國古代眾多書院中,泛舟西子湖上的授課方式可謂別出心裁、詩意盎然,且也只有明清時期杭州的崇文書院才有這樣獨領風騷的操作。

      而這一獨特上課方式的創(chuàng)始者,就是被稱為“崇文書院之父”的葉永盛。

      葉永盛,字子沐,號玉城,安徽涇縣人,明萬歷十七年(1589)進士,其生卒年月已不可考。萬歷十八年(1590)先仕兩浙巡鹽御史,專管兩浙地方鹽商事務。后歷任江西巡按御史、直隸巡按御史及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等,于各地主要審督鹽商等商業(yè)活動。萬歷二十六年(1598)他奉敕巡視兩浙鹽務,處理地方商業(yè)活動及事務,累升太仆寺少卿。葉永盛畢生力陳鹽民疾苦,多次上疏明神宗嚴正對付鹽務奸臣污吏,尤以上疏彈劾當時南匯鹽場主管宦官高時夏之舉最為人稱道。據(jù)說葉永盛去世后,鹽民為紀念這位勤政愛民的好官,竟封他為南匯縣城隍,雖為迷信之舉,卻反映出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這樣一位好官,當然有很多值得寫的事跡,不過先根據(jù)史籍描述一下他主持“崇文舫課”的動人場景:

      一個春日的清晨,西子湖上桃紅柳綠,鳥聲婉轉(zhuǎn)。遠處峰巒疊翠,白云縈繞,令人心曠神怡。從湖畔一座別墅中走出幾個少年,他們邊走邊交談:“今天這題目可不容易寫!”“可不是嗎,要寫快又要寫好,有點難呢!”“寫文章我還行,這作詩我沒有天分,怎么辦啊!”交談中他們很快躍上一艘艘小船,讓船工們找一塊僻靜之地,然后開始寫作,或在船艙中奮筆疾書,或在船頭佇立發(fā)呆。

      此時,從別墅中走出一位身穿長袍的先生,背后別墅正門高懸一塊匾額,上書“崇文書院”。這位先生就是葉永盛,他的另一個身份就是這群學生的老師,平日有時間就會來此上課。

      本來上課無非是從“四書五經(jīng)”中找一些內(nèi)容,讓學子們練習寫八股文,為今后科舉考試做好準備。但看到天氣晴好,湖上春意盎然,葉永盛覺得,在這樣的美景中,再寫那干巴巴的八股文就太掃興了,遂決定讓學生們作詩。葉永盛望著遠處那一艘艘小船,知道這些船中的少年都是鹽商子弟,他們的父母很多是葉永盛的安徽同鄉(xiāng)。為了讓他們有機會讀書,葉永盛才借來別墅為鹽商子弟辦起學堂,地址就設在煙水磯。葉永盛此舉讓在杭的安徽鹽商十分感激,他們知道經(jīng)商賺錢再多也不如讓子女上學博取功名有前途,紛紛送孩子來此讀書。

      大概一個時辰后,葉永盛叫仆人吹響號角。那些隱蔽在柳蔭之下、萬花叢中的小船紛紛匯集到煙水磯旁。仆人搬來桌椅,葉永盛開始批閱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他的批改方式就是當著學生的面指出其優(yōu)劣之處,然后在卷子上評定等級。等待作業(yè)被批改的學生都畢恭畢敬,對葉永盛的評點不時點頭稱是。等葉永盛批改完畢,眾多小船紛紛離開,美麗的西子湖上一時百舸爭流,不一會就消失無蹤,意味著此次舫課的結(jié)束。

      葉永盛自然不會想到他這種奇異的授課形式后來竟成為清代杭州“西湖二十四景”中的一景——“崇文舫課”,且從明代一直延續(xù)到了清代。上面的描述雖然多少有些虛構(gòu)成分,但舫課之存在和葉永盛之主持確是真實的歷史,歷代文人對此也寫有詩文給予贊美,例如下面這首小詩:

      望湖樓對水仙祠,舫課無人解詠詩。

      花港游魚看不盡,漁船不許放鸕鶿。

      數(shù)百年后的2021年,葉永盛始創(chuàng)的“崇文舫課”以另一種形式得到回應,算是后人對他表示的敬意。2021年3月26日下午,在杭州市崇文世紀城實驗學校,一座名為“初心相連”的大型雕塑的揭幕儀式隆重舉行,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先生到現(xiàn)場為雕塑揭幕。這件鏤空交錯的銅雕工藝品以曲院風荷的荷花為元素,刻畫了蓮葉碧波的西湖風光,形象地再現(xiàn)了四百多年前崇文書院弟子泛舟湖上讀書的場景,寓意教育初心的傳承。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崇文世紀城實驗學校等,都源自四百多年前的崇文書院,當年設立崇文書院是為了解決外來商人子女的讀書問題,是為實現(xiàn)“有教無類”這一教育使命。而今“崇文舫課”以雕塑形式再現(xiàn)于世,葉永盛先生地下有知,當會感到欣慰吧。

      崇文書院之設立,如果尋根溯源,要從明嘉靖年間(1522—1566)開始。彼時的杭州雖然沒有了作為南宋都城時的帝王氣象,但依然是江南數(shù)一數(shù)二的繁華商業(yè)城市,自然吸引了很多外地商人常駐于此,而徽商就是人數(shù)眾多的一個外地商幫。由于杭州一帶物產(chǎn)豐富,加上有西湖美景的吸引,這些徽商大都是用賺來的錢在杭州買地買房,定居于杭州。不過有一件事情難辦,那就是子女的教育問題——由于他們沒有杭州戶籍,按當時規(guī)定其子女不但不能在杭州讀書,更不能在杭州參加科舉考試。對于這些在杭州定居的徽商來說,讓子女再回老家上學和考試很不方便。而如果不能參加科舉,子女豈不是斷了讀書做官這條人生坦途?這些道理徽商很清楚,在一個官本位社會,無論經(jīng)商怎么賺錢都不會真正受人尊敬,只有讀書做官才是這些徽商子女的最佳出路。隨著在杭州定居的徽商人數(shù)越來越多,子女無法在當?shù)貐⒓涌婆e考試這個問題也就日益突出。

      就在這個時候,葉永盛來到杭州任兩浙巡鹽御史,徽商們得知有老鄉(xiāng)到杭州任大官,紛紛奔走相告。而進士出身的葉永盛也對家鄉(xiāng)子女的讀書教育問題非常關(guān)心,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葉永盛到杭州不久后,便特意召集在杭州的一些徽商去西湖邊喝茶。眾人閑聊之間,葉永盛先是問大家生意如何,眾人回答說還不錯。葉永盛又問孩子們讀書可好,眾人面露難色。葉永盛細問才知這些徽商的難處。為此徽商們懇請葉永盛想個辦法。其實葉永盛的前任長官已經(jīng)注意到這個問題,但解決辦法過于簡單,就是在本地人參加科舉考試的名額中撥出一部分供徽商子弟用,每年被錄取者不過兩三個人。但這引起了本地人不滿,他們認為這些徽商子弟占用了他們的名額。葉永盛想來想去,心生一計:既然徽商們經(jīng)商促進了經(jīng)濟發(fā)展,是不是可以以此為理由,讓朝廷每年單獨給這些徽商子弟一些考試名額,算是對這些徽商的鼓勵?這樣當?shù)厝艘簿蜔o話可說了。為此,葉永盛連夜寫好奏折,不等天亮就發(fā)了一個八百里加急件送往京城——他知道萬歷皇帝已經(jīng)很久沒有上朝,不用加急方式他肯定不會注意。果然,奏折送到京城后不久就傳來了好消息,朝廷允許這些徽商子弟在當?shù)貐⒓涌婆e考試,并不占用當?shù)厝说拿~,為此還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就是“商籍”。民間還有一個說法是,葉永盛親自趕到京城,面見皇帝陳述自己的建議,最終才得到皇帝的批準。

      無論設立“商籍”是否為萬歷皇帝親自批準,總是一件讓徽商們高興不已的大好事,他們知道這是葉永盛的功勞,紛紛登門向葉永盛表示感謝,并表態(tài)說會出錢出力支持開辦學堂。葉永盛認為首先應辦一所專門收徽商子弟的學堂,但苦于沒有合適的場地。不久有人推薦了西湖曲院風荷附近的一座別墅,原是明吏部尚書張翰的財產(chǎn),經(jīng)過商議其后人愿意拿出來作為學堂,崇文書院因此得以順利開辦。崇文書院的設立時間,如今可以確定為萬歷二十八年(1600),就是葉永盛到杭州任職第一年。至于為何取名為“崇文”?古文中這兩個字的原意是崇尚文治,如《魏書·高祖紀下》:“國家雖崇文以懷九服,修武以寧八荒,然于習武之方,猶為未盡?!庇秩缣评顣钡摹斗詈褪ブ扑蛷堈f上集賢學士賜宴》詩中有“偃武堯風接,崇文漢道恢”這樣的句子,意思都是如此,且可和“修武”相對。此外“崇文”亦指古代掌管文化的官職之名。將“崇文”用于書院之名,顯然就是表示崇尚文治教化和重視教育之意,所以古代有很多書院以“崇文”為名。此外,葉永盛把書院命名為“崇文”可能還有一個理由,就是他不滿于當時教育界和學術(shù)界一味崇尚王陽明學說、過分重視“陸王”而忽視“程朱”的狀況。對此,曾任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的吳雯清有詳細闡釋:

      葉公抗疏,使新安諸博士弟子自為商籍,以隸于浙。遂世祝文公于書院,其尊朱子以興文學,何如是之懇切哉?

      蓋當萬歷年間,天下之學者顯叛朱注以趨新說,或偏于陸王,或溺于佛老,以致世道人心壞亂極矣。葉公以商籍人士生于文公桑梓之邦,熟讀文公注釋之書,如孫子繩武乎高曾,自是本分內(nèi)是也。舍此不遵而遵異端曲說,豈理也哉!故特額曰“崇文”,以示商籍諸人士之標準也。

      因為學生人數(shù)眾多,沒有適當?shù)慕虒W場地,葉永盛看到不少學子都是乘船趕來聽課,靈機一動,就讓學生在船上讀書作文。

      雖然葉永盛在徽商支持下創(chuàng)辦了崇文書院,但當時杭州已有大名鼎鼎的萬松書院(即敷文書院)等數(shù)家書院,崇文和它們相比沒有什么名氣。直到清代康熙年間,它才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南巡,杭州自然是必到之地,在西湖游玩時他順便為崇文書院御題一塊“正學闡教”的匾額,并題榜“崇文”。既然皇帝都題了詞,崇文書院自然更加名正言順,有了和其他書院分庭抗禮的底氣,名氣也越來越大。從明代到清末,雖然書院幾次被焚毀,但都得以重建,規(guī)模也日益擴大,生徒最多時達三四百人,可以說徽商子弟在兩浙登仕者大多出自崇文書院。在這個意義上,說葉永盛是“崇文書院之父”完全正確。

      當然,崇文書院不是只招收徽商子弟,在條件允許情況下,本地學子也可以經(jīng)考試后入學。例如那位以《浮生六記》知名的沈復,當年就曾報考過崇文書院,并在《浪游記快》中寫下他參加崇文書院入學考試的一段文字:

      蘇小墓在西泠橋側(cè)。土人指示,初僅半丘黃土而已,乾隆庚子,圣駕南巡,曾一詢及。甲辰春,復舉南巡盛典,則蘇小墓已石筑其墳,作八角形,上立一碑,大書曰“錢塘蘇小小之墓”。從此吊古騷人不須徘徊探訪矣。余思古來烈魄忠魂湮沒不傳者,固不可勝數(shù),即傳而不久者,亦不為少,小小一名妓耳,自南齊至今,盡人而知之,此殆靈氣所鐘,為湖山點綴耶?

      橋北數(shù)武,有崇文書院,余曾與同學趙緝之投考其中。時值長夏,起極早,出錢塘門,過昭慶寺,上斷橋,坐石欄上。旭日將升,朝霞映于柳外,盡態(tài)極妍;白蓮香里,清風徐來,令人心骨皆清。步至書院,題猶未出也。

      從文中“蘇小墓在西泠橋側(cè)”及“橋北數(shù)武,有崇文書院”之句來看,沈復所言之崇文書院地址和今天人們所看到的書院遺址碑刻地點基本一致。不過,沈復沒有耐心等待是否錄取的通知,交卷后就和趙緝之一起到附近的紫云洞游玩去了,《浮生六記》中也沒有提及他是否被崇文書院錄取,或者是錄取而未入學。但可以肯定的是,崇文書院少了一位天才的弟子,而沒有入學的沈復卻成為一位文學大家,《浮生六記》也成為經(jīng)典之作。

      另一位曾在崇文書院學習的大儒是王國維。據(jù)王國維年譜及有關(guān)傳記中記載,他大概是在十七歲(1893)時第一次入杭州敷文書院:“弱冠游庠,尋肄業(yè)杭州之敷文書院,兩應鄉(xiāng)舉不售?!焙筻l(xiāng)試不中,次年再入崇文書院:“住崇文書院,日三餐,素菜五十文,另令周六備葷,人三十文?!逼涓竿跄俗u日記中有“靜兒作書院卷”等內(nèi)容,大概王國維是為再次參加鄉(xiāng)試做沖刺準備。至于“兩應鄉(xiāng)舉不售”,即考了兩次都未中。據(jù)王乃譽日記,王國維首試“不售”后,僅有“住崇文書院”的記載,時在甲午之年(1894),正是鄉(xiāng)試“正科”之年。王國維于該年正月初三乘船赴杭州,王乃譽還親自寫信讓王國維帶給一位叫沈?qū)挿虻睦嫌?,“囑其代考甄別,碑列秋試之卷”。由于當年七八月間中日甲午之戰(zhàn)爆發(fā),他未能等到“秋試”就返回海寧。王國維再赴杭州在乙未(1895)五月,仍住崇文書院。不過,此處的“代考”并非請人代替王國維考試之意。原來清朝科舉制度有一變通方法,府試未中者如考進官設書院,便可免除府試和院試而可以直接參加鄉(xiāng)試,例如汪康年在中舉之前數(shù)年間,就曾多次參加了“杭城敷文、崇文、紫陽三書院,例于朔望試士子”的預備考試。所謂“代考甄別”,即指請人為王國維代為辦理參加預備考試進入書院的手續(xù)。因此王國維此次“住書院”就是在那里食宿以準備鄉(xiāng)試,不是正式在書院學習。彼時杭州敷文、崇文、紫陽、詁經(jīng)精舍這四大書院,只有崇文書院尚有膳舍可供來杭應試學子住讀,而且住書院食宿費用也比較昂貴,每日三餐都是素菜,也要五十文。王國維每次來杭州備考,多則一兩月,少則十數(shù)天,數(shù)年間多次往返,終于可以參加丁酉(1897年)秋試。此時的王國維不但已經(jīng)二十歲,而且已結(jié)婚成家,自然希望能夠考中為家人增光,遺憾的是這一次還是失敗告歸??磥?,即便王國維這樣的天才和文化大師,如果不能適應僵化的科舉制度,無論考多少次都恐怕很難得中,那時科舉制度是否能選拔出真正的人才也就值得懷疑。王國維當時處于清代末年,科舉制度日趨腐朽,優(yōu)秀人才被遺漏更為普遍。好在王國維憑借自學,最終成為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這對二十世紀中國文化而言,是一件幸事。

      猜你喜歡
      崇文徽商王國維
      王國維《錄鬼簿校注》考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8:24
      我當企鵝飼養(yǎng)員
      崇文塔之旅
      徽商回歸
      決策(2016年11期)2017-01-06 12:53:36
      竹枝詞視野下的徽商婦形象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4期)2016-12-01 03:54:05
      徽商精神及其現(xiàn)代價值
      明清時代的徽商與江南棉布業(yè)
      安徽史學(2016年2期)2016-12-01 02:57:13
      “手不釋卷”的王國維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林周县| 巨野县| 井研县| 济南市| 印江| 卢湾区| 东阳市| 兴城市| 洪泽县| 峨边| 依兰县| 建水县| 桐柏县| 娄底市| 平罗县| 桐柏县| 米易县| 西平县| 绿春县| 白银市| 武汉市| 六盘水市| 怀安县| 柳林县| 开阳县| 佛学| 海林市| 绵竹市| 长阳| 宝丰县| 淮滨县| 内乡县| 宁河县| 丹阳市| 西吉县| 宣化县| 灵丘县| 孟连| 惠水县| 天峻县|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