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印斌
上不上晚自習,如今成了一道選擇題。
因深圳多所初中取消晚自習,家長呼吁恢復初三晚輔課迎中考。對此,深圳市教育局回復稱,理解家長的心情和想法,但為了切實落實國家“雙減”政策,不提倡初中階段開設晚自習。
此事迅速引發(fā)輿論熱議,家長們也是吵翻了天。也難怪,家家都有讀書郎,教育的事牽動家長的心。上不上晚自習的話題,觸碰到了很多家庭的痛。
事實上,這并不是一個孤立的時間安排問題,更不能被視作非此即彼的家校“拉扯”,而是應放置在教育升學的大背景下來考量。
家長為什么愿意讓孩子去學校上晚自習?無非是在家學習效果不理想。畢竟,晚自習只是承載學習過程的一個載體,而非課業(yè)負擔本身。即便孩子們按要求不上晚自習,課業(yè)負擔也不會消失。
可見,只是“不提倡初中階段開設晚自習”,似乎并不能真正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孩子們晚上待在家里,照樣還得寫作業(yè)。從經驗看,對于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孩子而言,在家里的學習效率往往不如在學校高。
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李鎮(zhèn)西在線開展的一項學?!半p減”滿意度調查顯示,基本滿意者占比32%,滿意者占比4%,不滿意者占比26.5%。初中主科作業(yè)依然較多等,成為大家對“雙減”不太滿意或不滿意的原因。
這也從一個側面佐證了“減負”后并不輕松,還有很多孩子的課業(yè)負擔并沒有減輕。以我家的初中生為例,他每日的作業(yè)負擔,不僅僅是主科,而是所有的學科。河北中考要考8科,哪一科都很重要,都需要全力以赴,孩子每晚在學校上完晚自習后,回家還要繼續(xù)忙到將近12點。
有時候看著成天喊累的兒子,我有些恍惚。孩子們不應該是眼神清澈、舉止靈動、元氣滿滿嗎?可他們卻每天都這么累。
孩子們?yōu)樯哆@么累?學習為啥這么卷?我想,這或許是“不努力就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學”的慣性思維所導致。
當升學的門檻依然存在,家長和孩子就別無選擇。這樣的邏輯看似“簡單粗暴”,但在現(xiàn)實中確實很有市場,家長、學生很難從中抽離出來。
除此之外,社會上日益激烈的就業(yè)競爭,或許是另一維度的提醒。這也是當下為什么會出現(xiàn)“校內減負校外補”的原因。單兵突進式的“減負”,當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部分負擔,但整體效果如何仍待觀察。
在2023年年底舉行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十屆年會上,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清華教授王文湛指出,工資制度、勞動制度和社會觀念是當前分配、分工、分層的決定因素。因而,學生負擔重,源頭在社會,不在教育。
這話說得已經很透徹了。當下的“減負”,除了從學校、校外培訓著手外,還應多一些系統(tǒng)思維、多一些辨證施治、多一些全局考量,更加聚焦破解工資分配、勞動分工、社會分層等深層次問題。
至于“晚自習”,則不妨視作一個浮動的風向標,以為“風信”。一句話,晚自習固然要治理,但更要治理和管理的,是孩子的學習時間和課業(yè)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