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景物描寫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抒發(fā)情感。為提高小學語文景物描寫教學的質量,文章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習作單元教學為例,研究小學語文景物描寫教學中語文要素的落實。
【關鍵詞】小學語文;景物描寫;語文要素
作者簡介:脫彩紅(1989—),女,甘肅省平?jīng)鍪袥艽h第三小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遇到學生不清楚如何通過景物描寫抒發(fā)情感的問題。這一問題不僅會導致學生難以寫好寫景類文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在書面表達環(huán)節(jié)中的抒情質量。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利用好教材,結合教材中的語文要素,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景物描寫指導,使學生領悟景物描寫的妙處,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并在寫作實踐中提升抒情效果,創(chuàng)作出引發(fā)讀者共鳴的好文章。
一、景物描寫與語文要素的重要性
學生要想創(chuàng)作出一篇具有吸引力的文章,不僅要寫出自己的情感,還要潤色文章的細節(jié)[1]。細節(jié)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的描寫之中。小學階段的文章多以寫人、記事為主,學生會有意識地描寫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卻會忽視景物描寫。
縱觀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景物描寫一直是重點內容。例如,在統(tǒng)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春夏秋冬”中,可以發(fā)現(xiàn)“青草”“紅花”“游魚”“飛鳥”等描寫景物的詞語。又如,在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可以發(fā)現(xiàn)“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钡男【毠P。再如,在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交流平臺”中,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把情感融入具體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敘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的提示。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遵循“雙線組元”的原則,結合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編寫單元內容。人文主題是串聯(lián)單元知識的主線,語文要素則是指導教師“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重要元素。語文要素分布于單元導語、課后習題、交流平臺等多個學習模塊中。教師需要挖掘與景物描寫相關的語文要素,并讓語文要素得到落實,從而自然、科學地培養(yǎng)學生的景物描寫能力。
二、小學語文景物描寫教學中語文要素的落實路徑
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景物描寫能力的發(fā)展,筆者結合教學經(jīng)驗,總結小學語文景物描寫教學中語文要素的落實路徑。鑒于景物描寫教學屬于習作教學范疇,下文將結合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習作單元的教學案例,討論如何在景物描寫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
(一)深度分析文本,滲透語文要素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很多課文中都蘊含景物描寫的內容[2]。在開展景物描寫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深度分析課文。這樣可以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在自主鉆研的過程中摸索景物描寫的技巧。相比于機械灌輸描寫技巧的教學方式,這種鼓勵學生主動探究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考慮到學生的學情,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布置句段分析任務、結合學生的想法進行追問等策略滲透語文要素,提升學生分析課文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以統(tǒng)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為例。該單元主要的教學任務為讓學生學習觀察周圍景物,并將自己的觀察所得寫下來。在教學《金色的草地》時,筆者布置段落分析任務,請學生分析“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釣魚,發(fā)現(xiàn)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綠色的。中午回家的時候,我看見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時候,草地又變綠了”這段描寫景物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筆者鼓勵學生探究這種景物描寫的妙處。學生在自主分析的過程中提出“作者使用簡潔的語言描寫自己一天的觀察成果”這一觀點。此時,筆者進行追問:“為什么作者要寫下草地由綠色變成金色,再由金色變回綠色的過程呢?”通過分析,學生意識到作者如實地描述自己的見聞,既可以展示蒲公英“花朵張開時,花瓣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的特點,又可以生動地展示自己眼中景物的變化。
(二)分析語文要素,在分析中學會寫景
教師要教會學生分析語文要素,使學生在鑒賞他人作品的基礎上,探究如何自主開展景物描寫活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大單元學習理念,鼓勵學生綜合分析單元導語、課后習題、習作欄目中的語文要素,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度地學習寫景知識。
以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為例。該單元的教學重點為讓學生學習并運用按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在組織單元教學活動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做好單元學習的準備。首先,筆者請學生分析單元導語的語文要素,挖掘其中的關鍵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提出“順序”“寫景物”是單元學習的關鍵詞。在此基礎上,筆者鼓勵學生瀏覽“交流平臺”“習作”等部分的語文要素,使學生加深對單元關鍵詞的理解。如結合“順序”,學生能發(fā)現(xiàn)“按照游覽的順序”“按照變化的順序”等關鍵信息;結合“寫景物”,學生能發(fā)現(xiàn)“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為重點”“寫清楚景物的特點”等關鍵信息。這樣,學生便可以養(yǎng)成結合語文要素學習景物描寫方法的意識。此外,筆者在引導學生自主解析課文描寫景物的段落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語文要素,從而使學生加深對語文要素的理解。如在《海上日出》的教學中,筆者在引導學生鑒賞課文第三段的基礎上,請學生結合“可以把特別吸引你的景物作為重點來寫”這一語文要素進行分析,探究如何寫清“吸引人的日出景象”。
筆者讓學生細致分析語文要素,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等,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景物描寫能力。
(三)寫前注重觀察,提供景物描寫素材支持
要想在景物描寫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教師要在讓學生學習景物描寫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其參與寫作實踐活動,從而進一步理解語文要素,提高書面表達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觀察身邊的景物,積累寫作素材,為景物描寫提供素材支持。教師可以在景物描寫教學前布置觀察任務,也可以在景物描寫練習前借助語言、故事或微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景物,積累寫作素材。
以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為例。該單元的教學重點為讓學生學習表達真情實感。為使學生的作文更能吸引讀者,筆者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景物渲染情境。結合“初試身手”部分的“我們都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當心情不同時,對身邊事物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這一語文要素,筆者借助微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并引導學生分析景物內容。如針對教材中提供的“釣魚”這一關鍵詞,筆者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以下文字。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一起去釣魚。出門前,我向媽媽保證,自己一定會釣到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魚。但是,直到中午,我一條魚都沒有釣上來。此時,我抬起頭,看向天空……
學生閱讀以上文字后,筆者展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的太陽、花草等意象,并引導學生開展景物描寫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有意識地分析如何通過景物描寫展示“我”焦慮、難過的心情,從而寫下“太陽很刺眼,讓人很想哭”“小草耷拉著腦袋”“身邊連一聲鳥鳴都沒有”等有關景物的句子,從多角度展示“我”的負面情緒。在此基礎上,筆者展示第二段文字。
就在我想要放棄的時候,魚竿動了,我釣上來一條大魚!回家的路上,我不舍地看了周邊的景色……
學生閱讀以上文字后,筆者展示圖片,再次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的太陽、花草等意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有意識地寫下“陽光明媚”“小草不舍地向我招手”“一陣溫暖的風撫摸著我的臉頰”等有關景物的句子,展示“我”成功釣上魚后的愉悅心情。
在以上課例中,筆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釣魚”的情境,并設計主人公情緒的轉變,從而指導學生體驗“當心情不同時,對身邊事物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的語文要素。通過“太陽很刺眼”與“陽光明媚”“小草耷拉著腦袋”與“小草不舍地向我招手”等具有對比性的語言可見,學生真正地理解了語文要素的內涵。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結合教材中的語文要素開展景物描寫練習,并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讓學生學習自然地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技巧。
(四)提出寫作問題,設計文章結構框架
寫作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運用寫作技巧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情感[3]。因此,景物描寫教學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在寫景中進行個性表達。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單元語文要素,獨立開展寫作活動,并讓學生嘗試在沒有外界干預和影響的情況下,自主設計景物描寫的細節(jié),從而個性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要鼓勵學生有意識地設計文章結構框架,并設計景物描寫要素。
依然以統(tǒng)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教學為例。筆者結合教材中的語文要素,提出以下問題,從而使學生結合問題設計文章結構框架。
問題一:你有過感動/欣喜若狂/沮喪/愧疚等感受嗎?
問題二:哪件事情讓你產(chǎn)生了上述感受?
問題三:在事情的發(fā)展過程中,你的情感變化如何?
問題四:如何通過景物描寫突出你的感受?
在問題的輔助下,學生可以圍繞特定的事件展開思考,有意識地回顧事件發(fā)展的過程,分析該事件給自己帶來的感受,并設計文章框架。
如學生想要記錄自己與家人爭吵的事件,筆者則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從委屈到憤怒,從憤怒到愧疚的情感變化,合理設計文章框架,并巧妙結合景物描寫突出自己的情感變化。
在此基礎上,筆者還引導學生分析《陽光的兩種用法》中“驕陽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曬得缸里的水都有些燙手了”等精彩句子,鼓勵學生用“驕陽似火”“毒辣辣”等詞語豐富習作的語言,突出自己的情感,從而順利完成寫作任務。
筆者引導學生設計文章結構框架,鼓勵學生結合景物描寫突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領悟景物描寫的價值,并在今后的寫作實踐中,運用景物描寫提高習作的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景物描寫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用好語文要素,讓學生在語文要素的指導和幫助下,深度解析課文中有關景物描寫的句段,從中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提高書面表達能力,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文章。
【參考文獻】
[1]倪夢婷.讓細節(jié)描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落地生根[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9):258-260.
[2]景洪春.深度學習下小學語文習作單元活動設計與思考:以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為例[J].語文建設,2021(2):14-19.
[3]熊梅,王敏,仲秋紅,等.小學語文習作單元學習模式的實踐探索[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0,21(1):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