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艾芳
巴金,本名李堯棠,字芾甘,1904 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祖籍浙江省嘉興市。巴金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小說之父”。他除了是一位享譽世界的文學大師,還是一位壽命長達101 歲的長壽老人。巴金先生對養(yǎng)生的獨到見解和實踐,為我們揭示了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秘訣。
巴金自幼體弱,直到14 歲的時候才第一次離家求學,入學不到一個月,便因高燒不退無奈退學。痊愈之后,巴金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求學夢,于是和父母多次交涉,最終得償所愿,進入東南大學附中學習。其間雖說仍然小病不斷,但總算沒有到了退學的地步。
21 歲的時候,巴金在附中畢業(yè),雖說這個年紀在當時來看也算大齡考生,不過絕對算不上是驚世駭俗。隨后,巴金以優(yōu)異的成績成功被國立北京大學錄取。在入學體檢的時候,巴金被檢查出嚴重的氣管炎,這在醫(yī)學水平遠不及現(xiàn)在的民國時期,巴金就只能拿到一張不適合入學的證明。隨后,巴金遠赴法國,一邊留學一邊治病,在此期間,他寫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小說《滅亡》。有趣的是,小說中的主人公與巴金一樣身患肺病,想來巴金也是在自己的身上獲得了靈感,最終寫下了這部小說。
由于身體比較單薄,再加上得了肺病,巴金不適宜做過于激烈的運動。1927 年,23 歲的巴金在巴黎留學時養(yǎng)成了每天散步的習慣。他在《回憶》一文中說:“我每天上午到盧森堡公園里散步?!卑徒鸢焉⒉降牧晳T一直保持到老年,他深知運動對于身體和心靈的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每日清晨,當晨曦初露,他便開始了自己的運動之旅。無論是散步、游泳還是打乒乓球,他都樂此不疲。到了晚年,疾病纏身的巴金依然堅持每天鍛煉。年過八旬后,巴金仍目光炯炯,氣色很好。巴金認為,人老往往先從腿上老,年紀越大,越要堅持不懈地走路。他每天早早起床,下樓在院子里先慢跑一會兒,回來喝杯牛奶,再出去散步,天天如此。這不僅鍛煉了他的身體,更讓他在忙碌的工作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
巴金的飲食習慣非常健康,雖然他生于四川,但在走出四川后飲食一直比較清淡。每天吃得最多的是早餐:一個雞蛋,一杯牛奶,一小碗稀飯,再加一兩個小點心,佐以豆腐乳、牛肉松、醬瓜。他長年在外,很少有時間回到故鄉(xiāng)生活,1987 年,巴金回到故鄉(xiāng)住了十多天,很是開心。但是他說:“胃口好多了,但不敢多吃。因有氣管炎,平時愛吃的辣椒也只能少吃了。”先前巴金愛喝酒,不過一二兩的量;也愛抽煙,但只抽“包口煙”(四川方言,指抽煙時不吸煙入肺)。后來為身體考慮,都戒掉了。他認為,一個人的飲食習慣直接影響到身體健康,因此,他偏愛蔬菜、水果和粗糧,堅持吃早餐,不吃油膩、辛辣、高熱量的食物。
古人說,“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薄疤竦摕o,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古今中外,健康長壽者養(yǎng)生之道千差萬別,但有規(guī)律的生活卻是共同的。巴金的生活非常規(guī)律,晚年生活還能自理時,一般清晨6 點前醒來打開收音機,聽新聞廣播約一個半小時,然后吃一頓豐富的早餐;早餐后在輪椅上靜躺一會兒,避免血壓下降影響供氧,吃了藥之后扶著老人專用助步器走上幾十到一百步不等;下午常常會以口授形式答復一些信件,晚飯后會看完電視里的《新聞聯(lián)播》,大約9 點左右上床休息。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和適當?shù)墓ぷ鳎尠徒鹉軌蛐那槭鏁车囟冗^晚年時光。
巴金注重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和自我反省。他心態(tài)平和,積極樂觀,每日都會抽出時間來讀書、寫作和思考,這些活動使他保持了精神上的充實和富足。他曾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我們要常想一二?!彼J為,只有心態(tài)平和才能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才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快樂。因此,他一直堅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
晚年的巴金生活并不稱心如意,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壽享百歲,究其原因,就在于他能以豁達開朗的胸懷陶冶情操、頤養(yǎng)心神。后來,他又將這種做法總結(jié)提煉為一句名言:“精神快樂是人類最好的滋補品?!卑徒鹫J為,老年人應淡泊名利,胸懷寬廣,這樣才能活得簡單、輕松、自由,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充分享受人生。老年人要學會忘記死亡、錢財和年齡,遇挫折能抵抗,遇疾病不悲觀,遇喪親能承受。做到了以上幾點,就能時刻擁有好心情,永遠保持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每天過得清爽快樂、有滋有味。
養(yǎng)生不僅僅是一種表面的行為,更是一種內(nèi)在的哲學。只有深入理解養(yǎng)生的真諦,才能真正地實踐養(yǎng)生之道。
巴金的養(yǎng)生之道是他對人生的獨特理解和對生命的深刻感悟。他的養(yǎng)生之道就像他的作品一樣,具有深遠的影響和啟示。他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創(chuàng)作方式都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從巴金先生身上汲取力量,學習如何更好地生活、更好地養(yǎng)生、更好地追求真理和探索未知。
我們要像巴金先生一樣,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寧靜。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壓力和焦慮所困擾。然而,只有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才能更好地應對這些壓力和焦慮。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冥想、練瑜伽等方式來放松身心,讓自己的內(nèi)心回歸平靜。
我們要像巴金先生一樣,熱愛運動。運動不僅可以鍛煉身體,更可以促進心理健康。無論是散步、跑步、游泳還是練瑜伽,只要是我們喜歡的運動,都可以嘗試去做。每天保持一定的運動量,不僅可以讓我們更加健康,也可以讓我們在運動中釋放壓力,讓心情更加愉悅。
我們要像巴金先生一樣,保持情感的表達和交流。情感是我們內(nèi)心最真實的反映,也是我們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的橋梁。我們可以與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讓他們了解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寫作、繪畫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讓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和釋放。
我們要像巴金先生一樣,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敬畏。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珍惜每一天的生活,感恩每一個生命的奇跡。我們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熱愛生活,去敬畏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巴金先生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告訴我們,養(yǎng)生不僅是一種身體的保養(yǎng),更是一種精神的修煉。